新疆是一個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地方
——“關山萬裡 同心同行”澳門媒體高層新疆行側記

9月9日,由中國記協組織的“關山萬裡 同心同行”澳門媒體高層新疆行參訪活動結束,參訪團成員紛紛表示,新疆是一個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地方,回去后要繼續宣傳,新疆值得更多海外同胞來旅游、投資。
9月1日至9日,澳門媒體高層新疆行參訪團一行赴烏魯木齊市、石河子市、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伊犁哈薩克自治州,輾轉近6000公裡,深入博物館、巴扎、景區、媒體、口岸等,以報紙、短視頻、視頻專訪等形式發布上百條信息,見証新疆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人民安居樂業的真實狀況。
新疆歷史教育意義深刻
在新疆博物館、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伊犁將軍府、烏拉泊古城,參訪團一行跟隨講解員欣賞珍貴藏品,時不時駐足拍照討論,探尋文物背后故事。“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被國寶硬控十分鐘”“傳說中的樓蘭美女”“這件軍大衣居然有296塊補丁令人動容”“澳門媒體人在伊犁將軍府鞠了一躬”“打卡烏拉泊用粵語讀唐詩真的很帶感”……參觀剛結束,參訪團一行便在各媒體平台上發布多條信息。
“通過文物明晰新疆的歷史和地理,同時看到當地對文物保護的重視程度很高。”澳門記協理事、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中文新聞及資訊節目部總監劉婧說,博物館、古城之行,了解新疆歷史的教育意義深刻,一件件出土文物實証新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民族共同創造了悠久的中國歷史和燦爛的中華文化。
走進伊犁將軍府,參訪團一行在林則徐雕像前深深鞠了一躬。“林則徐深受各族人民的愛戴,在澳門也有很大的貢獻。”澳門記協副會長、《正報》社長龔永興說,他們已經組織了30多屆紀念林則徐的活動,感受非常深刻。“這次在伊犁將軍府聽了詳細的解說,拍了很多照片和視頻,下次組織活動的時候都能用上。”
澳門記協會長、《澳門日報》社長陸波認為,澳門和新疆因為林則徐產生共同的情愫,兩地人民都敬仰愛戴這位民族英雄,可以以此為點做好兩地交流,組織開展活動,促進兩地的發展。
百姓幸福笑容印象深刻
從景區、巴扎到居民家裡,讓參訪團一行印象深刻的是洋溢在百姓臉上的幸福笑容。
“這是我的家,也是旅游家訪點,在旅游旺季月收入超過1萬元人民幣。”在伊寧市喀贊其民俗旅游區,沙尼也木·米吉提在自家整潔寬敞的院落內與澳門媒體人愉悅攀談。
“從當地民眾的衣食居所和精神風貌能感受到他們生活很幸福。”龔永興說。
在新疆國際大巴扎,澳門記協監事、《星報》總編輯歐陽俊威一一記錄彈奏民族樂器的藝人、熱情攬客的商戶。“新疆國際大巴扎很有特色,隻來一次似乎不夠。”歐陽俊威說,外界傳有涉疆謠言,親身經歷與之完全相反。他不僅拍到特色建筑,還有不同民族群眾的真摯笑容。
《澳門日報》廣州辦事處記者古楨輝說,洋溢在百姓臉上的笑容是當地發展成果的縮影,他這次來新疆的目的,就是多帶一些資訊回澳門,尋求旅游方面的合作,讓兩地加強互動。比如澳門有資金優勢,而伊犁有很多可以挖掘開發的旅游資源,相信能通過信息互通吸引澳門商人來投資,促進共同發展。
“新疆的變化令我震撼。”澳門記協副會長、澳門蓮花衛視台長李自鬆說,時隔十余年再度訪疆,感受到經濟發展迅速,社會安定和諧。
共話新時代媒體發展新動態
參訪團一行還探訪了新疆日報社(集團)、新疆廣播電視台、石河子市融媒體中心、伊犁融媒體中心等媒體,共話新時代媒體發展新動向。
“此行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有去各個媒體的參訪,媒體融合發展得很成功,全方位地把信息活化,實現高效率傳播,值得我們學習。”陸波說,新澳兩地在對外宣傳方面有著共同的目標和使命——向世界展示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形象。建議雙方充分利用各自的資源優勢,建立長效的新聞資訊共享機制,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分享、平台互融,向世界講好新疆的發展成就、民族團結、社會穩定以及澳門“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
在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察布查爾報社,澳門媒體人饒有興趣地詢問報社發展情況。該報社社長郭新剛介紹,《察布查爾報》是中國唯一的錫伯文報紙,創刊於1946年。目前該報全年發行100期,年發行量24萬份。“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錫伯文報紙。”陸波說,一份有著近80年歷史的錫伯文報紙得到傳承和發揚,離不開各級政府對它的重視及培育。
為期9天的參訪活動已經結束,參訪團成員返程后還將根據採集的素材,繼續加工、制作、發布有關新疆的作品,描繪新疆高質量發展最美的模樣。(郭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