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口岸通行中歐班列緣何提前20天破萬列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新疆阿拉山口鐵路口岸、霍爾果斯鐵路口岸是我國中歐班列通往中亞、歐洲最主要的鐵路口岸。
截至8月20日,新疆兩個鐵路口岸全年通行中歐(中亞)班列達10037列,同比增長9%,較去年提前20天突破1萬列。
取得這個成果,是全國開行中歐班列強勁發展的結果,更是新疆在擴大高水平對內對外開放、打造亞歐黃金通道和向西開放橋頭堡工作中,不斷提升鐵路基礎設施水平、提高口岸通關效率的結果。
全國開行中歐班列勢頭強勁
“今年我國跨境貨物運輸需求旺盛,各地中歐班列蓬勃發展,經新疆進出境的班列數量明顯增多。”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對外合作部主任李凱說。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社會活力不斷增強。就外貿而言,前7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接近25萬億元,同比增長6.2%。
貿易興帶動運輸旺。經過10余年探索發展,中歐班列已步入高質量發展軌道,成為便利快捷、安全穩定、綠色經濟新型國際運輸組織方式,越來越多貨物經中歐班列運至國外大市場。今年1—7月,全國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1403列,同比增長12%。
西安是我國中歐班列重要始發地。數據顯示,今年前7月,中歐班列(西安)開行2998自然列,同比增長28.6%,運送貨物總重327.3萬噸,同比增長19.5%。
武漢始發中歐班列數量增長明顯,1—7月,中歐班列(武漢)累計往返開行407列,其中去程開行241列,同比增長近六成。值得稱道的是,8月21日上午,全程時刻表中歐班列(武漢)又開辟“鐵水聯運”新通道,而這一新通道重要節點正是阿拉山口口岸。
進疆中歐班列增多,新疆始發中歐(中亞)班列數量也在穩步增高,從開行之初每周2列到如今平均每天穩定發運1列以上。前7月,新疆“天山號”多式聯運品牌班列開行突破300列。
新疆鐵路部門也在創新中歐(中亞)班列開行模式。今年始發全程時刻表中歐班列后,鐵路部門不斷擴大該班列開行規模,並積極組織開行自新疆始發經裡海、黑海開往意大利的集裝箱班列,累計開行中歐班列南通道跨“兩海”班列18列。
在全國中歐班列開行方向中,新疆是中歐班列重要通道。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發布數據顯示,1—7月,中歐班列西(經阿拉山口、霍爾果斯口岸)、中(經二連浩特口岸)、東(經滿洲裡、綏芬河、同江北口岸)三條運輸主通道開行量同比分別增長15%、22%、2%。
基礎設施水平日益提升
新疆是亞歐黃金通道和向西開放橋頭堡,在高水平對內對外開放中,新疆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務實合作,全面啟動建設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為交通基礎設施發展提供更多機會。
就鐵路而言,目前,新疆形成南北疆兩個鐵路環線,進出疆鐵路大通道增至3條,且運能持續增加。鐵路口岸軟硬件設施不斷提升,發運能力更大。
8月22日上午,一列滿載著日用百貨、汽車零配件、機械設備等貨物的中歐班列從阿拉山口站駛向境外。
今年,經阿拉山口站通行中歐(中亞)班列日均達20列以上,單日通行中歐班列最高達29列。這是鐵路基礎設施日益提升帶來的顯著效果。
新疆鐵路部門持續加強口岸擴能及后方通道能力建設,助力中歐(中亞)班列跑出“加速度”。
近年來,霍爾果斯口岸加快實施擴能改造,鐵路口岸站場區內新增貨物換裝線1對,新增、延長到發線10條,班列運輸組織能力提升30%以上。
2023年11月30日,蘭新鐵路精河至阿拉山口段增建二線開通運營,該段列車運輸時間壓縮40分鐘。
為滿足中歐(中亞)班列日益增長運輸需求,新疆鐵路部門積極推進口岸站擴能改造,通過阿拉山口站新增1個室內換裝庫、延長5條換裝線、加裝多套作業設備等大規模擴能改造,進一步提升口岸換裝能力,實現鐵路大運力通道運能逆勢而上。
阿拉山口站已建成94條寬准軌線、500萬噸散裝糧食鐵路專用線等一批基礎設施,鐵路口岸通關能力成倍增加。
新疆鐵路部門實施貨車提速,精霍鐵路貨運列車運行時速由80公裡提升至90公裡、區段運行貨車由23對增加至24對。
今年以來,阿拉山口、霍爾果斯鐵路口岸單日交接列車數量屢創新高,單日出口交車分別突破20列、21列,進口接車分別突破21列和11列。
除了“硬”設施,新疆也不斷夯實中歐(中亞)班列通行“軟”基礎。
在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機車穿梭,作業不歇。一旁鐵路軌道交錯伸向遠方,整個過程見不到人工操作。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深入實施,往來中國與歐亞國家班列越來越多,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引入自動化設備硬件、信息化系統、大數據等新興技術,推進港域內各場站管理智能化現代化,積極打造智慧物流樞紐,推動中歐(中亞)班列高效發運。
口岸通關效率更高
良好硬件基礎設施是確保新疆鐵路口岸通行班列數量穩步增長的關鍵,鐵路、海關等部門優化中歐(中亞)班列運輸組織、提高口岸通關效率,也是推動中歐(中亞)班列開行數量持續增長的重要因素。
在亞洲最大室內集裝箱換裝庫——阿拉山口站集換庫,一個個集裝箱被橋吊快速抓起、落下,一個半小時就完成了一列中歐班列換裝作業。
阿拉山口站副站長孫永昱介紹,阿拉山口鐵路口岸以提升口岸運輸效率為重點,緊盯循環運輸組織及每天生產計劃兌現,充分挖掘運用區間運力,加快車輛周轉和空車使用,採取優先挂運、優先換裝、優先辦理等措施,確保中歐(中亞)班列穩定高效暢通運行。
中歐(中亞)班列順暢通行離不開有效溝通,中哈鐵路部門落實分層分級對話機制,阿拉山口站主管生產副站長與哈方鐵路部門負責人多次會面,互通雙方站場接發車能力、站存現貨情況,商定接卸貨物等事項。車站加強與地方政府、海關、邊檢等部門協作溝通,完善95306“數字口岸”系統功能,共享有效生產信息,壓縮班列在站停留時間,實現中歐班列快速通關。
“出境班列周轉速度不斷加快,通關時間壓縮到了5小時內,入境貨物信息中轉流程提速了4個小時。”孫永昱說。
在霍爾果斯鐵路口岸,信息化手段為中歐(中亞)班列快速通關提供技術支撐。95306“數字口岸”系統能夠自動抓取進出口貨物、企業、運輸工具等信息,並通過鐵路數據專線連接海關。在列車到達口岸前,相關信息就已傳遞到口岸,這樣能節省手續辦理時間,大幅縮短班列在口岸停留作業時間。
霍爾果斯鐵路口岸持續優化中歐班列運輸組織流程,在實行24小時不間斷梯隊輪換作業的基礎上確保列車滿軸運行,不斷提高裝卸車效率,壓減班列站停時間。
目前,中歐(中亞)班列通過霍爾果斯鐵路口岸時間從12小時縮短至6—8小時。
烏魯木齊海關推行鐵路口岸便捷通關改革,出台壓縮重點商品通關時間十項措施,深入推進“鐵路快通”“抵站直裝”,不斷暢通西向國際物流大通道。
霍爾果斯海關監管三科副科長趙遠鳳說,海關部門與口岸聯檢部門緊密溝通協作,將原有“串聯作業”變為“並聯作業”﹔依托數據互聯互通,霍爾果斯站已實現列車換裝、編組、查驗、放關同步交替作業,整列班列放行時間由3.5小時壓縮至1小時。(逯風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