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丨他們用藝術之光點亮南疆鄉村
“大家覺得,兩名西部計劃志願者,能用藝術改變南疆小村的面貌嗎?”9月1日,在2023年西部計劃志願者畢航的視頻中,他以輕鬆詼諧的語調,向觀眾娓娓講述在新疆和田市玉龍喀什鎮庫提其村工作的點滴,講述如何利用藝術的力量,悄然間為這個小村落換上新顏。
庫提其村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昆侖山脈北麓,全村2000余人基本以農業種植為生。“我想要盡自己所能,改變這裡的面貌。”畢航說。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碩士,曾是一名海軍退役軍人的畢航,踏上新疆這片廣袤的土地,源於內心的渴望,他想在這裡留下自己的印記,有所作為。藝術改造鄉村的靈感,源自群內一則轉發消息——寧波市寧海縣大佳何鎮葛家村以藝術為媒煥發新顏的報道。畢航認為,“庫提其村同樣能借藝術之手,重塑村貌。”
畢航開始著手用藝術改變鄉村。他首先向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設計系副教授叢志強求教。叢志強在葛家村成功實踐“藝術設計賦能鄉村振興”課題,具有豐富的經驗。“叢老師告訴我,藝術也可成為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的動力源,這是新時代賦予文化藝術的使命,可以滿足大眾精神文化需求。”畢航告訴記者。
隨后,畢航攜手來自中央美術學院的西部計劃志願者李佩浩,共同繪制庫提其村的藝術改造藍圖。他們通過無數次思想碰撞,制定出改造願景。為確保方案的全面性和可行性,他們還與來自北京電影學院、上海戲劇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等高校、研究院所的學子通過線上會議,共同探討和完善改造計劃。
在確認庫提其村完全具備實施藝術改造鄉村的潛力后,畢航面臨一個關鍵問題:改造應該從哪裡著手?問題的答案關系到每一位村民的利益。“駐村第一書記李文磊提出建議,可以從村中一個丁字路口開始著手改造,這個地方距村委會較遠,村民們都表示需要一個聚會和娛樂場所,也樂於參與改造,由此可節省很多資金。”畢航說。他來到新疆近一年來,發現這裡的村民能歌善舞、熱情好客。在此基礎上,構建一個既融入自然之美又不失實用功能的聚會空間,讓歌聲回響在村中的每一個角落,“這是一件很有成就感,也頗具挑戰的事。”
在春意盎然的3月,鄉村藝術改造項目正式開始。村民們利用農閑時光,手持坎土曼、鐵锨等,共同投入改造工程。畢航說:“我們學習‘千萬工程’的成功經驗,堅持因地制宜,將路口打造為一個篝火區域,以滿足群眾聚會娛樂需求。在部分設計上,還將新疆傳統紋樣融入設計中,更具美感。”
5月初,篝火區域改造完成。昔日不起眼的小土坑,已成為一處溫馨的休憩地。沿著碎石小徑蜿蜒而行,紅牆巍然矗立,圍起一方天地,夜幕低垂時,一盞盞精致的小燈悄然亮起,洒下柔和的光輝。夜幕下,村民圍著篝火吃燒烤,歡聲笑語交織在溫暖的燈光中。村民米吉提·吾甫爾說:“以前這裡是個平平無奇的路口,現在卻成為大家茶余飯后最向往的放鬆之地,每次干完活,我就想來這兒坐坐。”
“在村裡進行藝術改造期間,我們還去莎車縣荒地鎮講解鄉村藝術改造方案,受到大家的好評。這讓我們意識到,通過深入挖掘和整合傳統文化資源,可以激發鄉村建設的活力。”畢航說,下一步,他計劃通過對村裡牆面及道路進行改造,形成整體視覺風格,再通過藝術裝置、園藝等加以點綴,基本構成鄉村藝術空間雛形,實現鄉村藝術空間實用性與審美性的統一。(宋海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