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深處守綠人

“我們管護的這段防護林,東邊有26行樹,西邊有15行樹,每天都要在裡邊檢查樹苗的長勢、澆水情況。如果輸水管有鬆動或漏水的地方,就維修更換一下。”每天早晨吃完飯,護林員王亞斌和魏亞麗夫婦便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塔裡木沙漠公路上一段4公裡長的防護林,是夫妻倆的“責任田”。
塔裡木沙漠公路沿線長436公裡的綠色防護林裡,共分布著108座水井房,每座水井房都有護林員值守。多年以來,正是有了以王亞斌夫婦為代表的護林員的守護,這條綠色長廊猶如一條巨龍,成為阻隔流沙湮沒公路的堅實屏障,守護著中國油氣能源運輸的動脈。
2024年世界環境日前夕,護林員王亞斌夫婦事跡入選首批“美麗新疆·生態環境保護典型案例”。
護路最苦:
頂風沙冒酷暑
1993年,塔裡木油田為開發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油氣資源,修建了縱貫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塔裡木沙漠公路。
路雖然修好了,但由於處於流動的沙漠中,若不採取防護措施,用不了多久路面就會被流沙埋沒。為解決防沙難題,石油人利用當地生長的蘆葦扎成草方格,在整條公路兩側鋪設蘆葦沙障和草方格固沙網。三四年后,黃沙的流動性減弱,就可以栽種防風固沙的沙漠植物,諸如紅柳、胡楊、沙棗等,最終在塔裡木沙漠公路兩側營造了長436公裡、寬72—78米的防沙綠化帶。
為了維護這條綠色通道,石油人在公路兩邊鋪設了完善的水井灌溉系統。每隔4公裡設置一座水井房,108座紅頂藍牆的水井房,在公路東側的綠蔭中間隔閃現,每座水井房都由一對夫妻值守,他們的日常工作是養護4公裡范圍內約40行、20萬棵樹木,需要日日灌溉、定期施肥。年過五旬的王亞斌、魏亞麗已經在這裡守了超過10年。
每天早上9時,王亞斌夫婦會定時打開滴灌閥門,監測水壓表水壓,然后順著4公裡的責任區巡檢。
此外,每年4月、6月和8月,王亞斌和魏亞麗都要給樹施一次肥料,並進行滴灌系統管道檢修。
“現在水管安裝了智能閥門,一旦水壓表異常,就可以通過系統定位到漏水閥門。”王亞斌說,他特地畫了一張閥門位置圖,方便發現問題時,第一時間趕去維修。
身處沙漠,夫妻倆早已習慣面對酷熱的高溫天氣,對他們而言,變幻莫測說來就來的沙塵暴才是最難捱的。“遇到沙塵暴,根本來不及往回趕,隻能躲在排水井的井蓋下面。”王亞斌笑著說,有時候一個星期都沒有好天氣,天天刮風。
“老家有雷陣雨,這裡是沙塵暴,都來得特別快。”魏亞麗說,見多了,也就習慣了。
護路最難:
在孤寂中堅守
水井房門口,魏亞麗用廢棄的水桶種了不少太陽花。
“這花好活。這裡的日子太荒涼、太寂寞了,花一開,看著心情好。”看著開得正旺的太陽花,魏亞麗笑著說。
在植物處於生長期的8個月裡,夫妻倆要一直駐守在有“死亡之海”之稱的塔克拉瑪干沙漠裡,並不容易。在這裡,不僅要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還要克服孤獨。
“第一年根本待不住,那時候連電視也沒有,日常生活和工作就靠一個發電機,轟隆隆吵一整天,兩個人說話都得在耳朵跟前吼才能聽到。晚上發電機一停,連電燈都沒有,好多人堅持不住就走了。”魏亞麗說。
“在沙漠中守防護林工作簡單,但生活確實苦。”王亞斌告訴記者,最初那幾年,沙漠裡幾乎沒有信號,白天靠柴油機發電抽水澆灌樹木,到了晚上則沒電可用,“很多時候沒有信號沒有網絡,與外界基本失聯,食物也沒法存放,不敢買葉子菜,更別說買肉了。”2022年6月,沙漠公路零碳示范工程建成投用,86座光伏發電站取代了柴油機發電,萬余塊太陽能光伏板源源不斷地將陽光轉化成電能抽水灌溉,為生態防護林提供“綠色”水源,實現公路全線零碳排放,塔裡木沙漠公路成為我國首條零碳沙漠公路。從此,夫妻倆的生活條件有了很大改善:全天24小時有電用,塔裡木油田公司還給水井房配了空調、冰箱和電視機。盡管手機信號時有時無,好在電視信號穩定,生活不再像以前那樣無聊了。
慢慢地,夫妻倆適應了沙漠中日復一日的單調生活、工作,但揮之不去的是對親人的思念。
兒子在西安工作,女兒還在上高中,每次與親人聯系,都是通過信號時好時壞的網絡。魏亞麗如今甚至摸清了規律,在水井房哪個位置信號最強。“兒子、女兒都是每周和我們通一次話。”每次和孩子們通電話,夫妻倆都像過節一樣高興。因為信號不好,視頻通話斷斷續續,夫妻倆隻能通過女兒發來的微信照片一解相思之情。“我們每月給女兒四五百元生活費,她都不舍得花。”魏亞麗談起女兒時滿是愧疚。
護路最喜:
綠苗苗茁壯成長
“這棵樹剛種下時才到我的小腿,現在都這麼高了。”林帶裡,王亞斌夫婦親手種下的樹不計其數。
“待的時間長了,看著這些苗木一天天長高,慢慢就有了感情。”巡護途中,魏亞麗總是喜歡登上高處,用手機拍周圍的風景。“站在高處,看周圍滿眼都是綠色,就有點成就感。我42歲來的,今年55歲了,這10多年在這裡干得挺值。”
說起防護林裡的樹木,少言寡語的王亞斌話也變多了:哪裡的苗木被一場風沙湮埋,他花了幾天時間才將苗木挖出﹔哪裡一截水管被動物啃壞,幸好及時發現﹔樹木發芽時,如何施肥護苗、打藥防虫……在王亞斌和妻子的精心照顧下,這些樹苗都長高了、長壯了,如今已根深葉茂。
遠遠地望著防護林帶,王亞斌就像望著自己的孩子,憨厚地笑著說:“我這干的可是造福千秋萬代的事,能在沙漠裡種樹、護林,很光榮!”
夕陽西下,金色的余暉洒在沙漠公路上,路兩旁,梭梭林在晚風中輕輕搖曳。經過多年不斷植樹造林,塔裡木沙漠公路沿途建起了70多米寬的防護林帶,種植苗木2080萬株,鋪設了2萬多公裡滴灌水管,綠化帶面積4.8萬畝,每年可實現固碳2萬噸。正是有了沙漠守綠人的堅守和照料,數千萬株植物才得以茁壯成長,防護林宛如一條美麗的綠色飄帶,用生機和活力點亮了荒涼的沙漠,成為塔裡木沙漠公路的堅實屏障,守護著這條勘探開發的希望之路、南疆經濟發展的致富之路。(李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