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新疆“策馬揚鞭”正當時

2024年08月28日11:45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2024年,馬是新疆最熱的話題。伊犁天馬國際旅游節,自1992年以來,已連續舉辦30多屆,年吸引游客突破400萬人次﹔在2024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元宵晚會的歌曲《龍馬精神》和成龍主演的電影《傳說》中,新疆草原上的萬馬奔騰編織了一場震撼人心的視覺盛宴﹔在新疆古生態園基地,汗血寶馬酷炫亮相街頭,炫出25億+的點擊量……有著悠久養馬歷史和濃厚馬文化底蘊的新疆,已吹響萬馬奔騰號角,蹄疾步穩,奮力馳騁,迸發出新時代的勃勃生機。

“馬”上盛宴

每年七八月,一望無垠的昭蘇大草原滿目蔥綠,萬匹駿馬揚鬃奮蹄在廣袤天地間,吸引著四方賓朋。

這裡自古以盛產良馬、善養名馬著稱,被譽為“中國天馬之鄉”。顧名思義,馬是這裡當之無愧的主角,它們亮相各種各樣的活動和賽事,向游客和世人展示著“伊犁天馬”的絕妙風姿。

觀看以“馬”為主題的天馬博物館,是來昭蘇旅游的一大亮點。

珍貴的古代馬具、馬鞍﹔令人驚嘆的古馬骨化石……昭蘇天馬文化博物館內,700余件文物訴說著天馬流傳2000多年的傳奇故事:公元前113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返回長安,烏孫國派使者敬獻數十匹良馬,漢武帝賜名“天馬”。

昭蘇縣文博院院長、文物局局長烏雲其米格說,在新疆,馬不僅僅是交通工具,更是各民族團結互助、繁榮發展的見証。自古至今,新疆與中原血脈相連、手足相親、文化相融的故事比比皆是。

確實,在新疆,底子厚的可不只是一個昭蘇。

今年暑假,新疆古生態園汗血馬基地時常上演這樣一幕:高大威猛的汗血馬時而鞠躬致意,時而馳騁馬場,引來各地游客稱贊。這裡飼養著18個品種400多匹世界珍貴名馬,“今年4月我們策劃了‘烏魯木齊馬上旅游’活動,組建了26匹汗血寶馬的馬隊,由專業騎手帶領,在市區主干道列隊‘出街’,視頻點擊量突破25億次。”新疆野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馬業部總教練徐兵說,2016年開園以來,基地每年吸引近百萬國內外游客觀光旅游。

在阿勒泰地區,騎馬是當地學生喜愛的特色體育課程之一。阿勒泰市率先將馬術納入中小學特色體育課程,成為全國首個將馬術作為中小學特色體育課的城市。

即使在冬天,新疆不少景區也會開展天馬踏雪、雪地萬馬奔騰、雪地刁羊等馬上文化活動。馬已經參與到新疆的四季旅游中。

7月20日,一年一度的“中國新疆伊犁天馬國際旅游節”如期而至,“天馬腰鼓”“駿馬走秀”“情系天馬”“舞動天馬”等精彩節目輪番上演,愛國主義歌曲大賽、馬術表演、速度賽馬、天馬音樂節、草原篝火晚會等活動接二連三,將這場馬的盛宴持續至12月上旬。

“今年1月至今,昭蘇縣累計接待游客超418萬人次,越來越多的觀眾前來體驗‘馬’上盛宴。”昭蘇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局長高永霞介紹,觀看馬術表演、速度賽馬之余,人們還能參觀各類馬文化展覽,購買別具一格的馬元素文創產品,欣賞震撼人心的天馬音樂節……

萬“馬”奔騰

盛夏時節,慕士塔格峰腳下,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騎著駿馬,村落、牧場、牛羊散落在沿線,美得如同一幅畫。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賽馬場上,各族青年騎著馬兒,揮動球杆,你追我趕。場外,觀眾用鷹笛、手鼓為隊員鼓勁喝彩,馬球這項古老的競技運動每周末都會在這裡上演。

馬球是我國傳統的競技游戲。近年來,隨著旅游業發展,這項古老的運動煥發新活力。“為讓馬球運動得以傳承和發展,每逢重要節日,縣裡都會組織馬球比賽,吸引游客前來觀賽。”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副局長阿力甫·阿克木汗說。

進入新時代,雄厚的馬文化促使新疆馬產業呈現蓬勃發展勢頭,各地傳統民族馬術活動和以馬術體育競賽、騎馬旅游為主題的節慶活動日益頻繁,有力帶動了餐飲、民宿等產業發展。以喀什市為例,目前有5家馬場,飼養馬296匹,主要為騎乘型馬、旅游娛樂用馬,它們馳騁在喀什地區各大景區。

隨著時代發展,市場對馬的需求不斷演進,“天馬”也在改良“變身”。“近年來,昭蘇縣已形成‘國有馬場+鄉鎮馬人工授精站+農牧民’的馬良種繁育生產體系,與科研院校合作培養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伊犁馬品種,培育工作進入多元化階段,育種重點開始向休閑騎乘型、賽事運動型、乳肉兼用型等方向轉變。”昭蘇縣馬產業發展管理辦公室負責人李海說,目前,昭蘇縣共有涉牧企業4家、飼草料加工企業7家,馬產業年產值突破12億元,農牧民人均馬產業年純收入接近4000元,馬產業“五大行動”(以馬為基,開展優良品質馬種提升行動﹔以馬為名,開展賽馬賽事牽引帶動行動﹔以馬為媒,開展馬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行動﹔以馬為業,開展特優馬產品品牌創建行動﹔以馬為題,開展產業科技創新驅動行動,提升馬的綜合效益)初見成效。

尼曼的合作社裡有40多個成員,不少曾經是脫貧戶,如今月收入能達3000多元。他們的故事是新疆馬產業不斷壯大,帶動當地居民增收的一個縮影。

近些年,新疆通過產業規劃布局、政策扶持引導,推動高校、企業和牧民等參與開發馬產品熱情不減,馬產業鏈不斷延長。

昭蘇縣新疆牧馬人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哈沙葉爾登則瞄准了冷工藝制造手工馬油香皂產品。他的公司授權9項實用新型專利,年營業額達20多萬元。2022年6月,該項技藝被列入昭蘇縣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不久前,他們入駐位於烏魯木齊市的新疆生物醫藥創新創業園,與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加快研發馬油清、面霜、馬油膠囊等產品。

近年來,新疆也借“馬”不斷發掘新場景、新業態。隨著現代馬產業的興起,與其緊密相關的體育運動、休閑騎乘、文化旅游、專業化馬產品開發等新業態蓬勃發展,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如今,新疆的馬匹存欄量約佔我國的26%,居全國第一位。擁有伊犁馬、哈薩克馬等6個品種,是全國馬種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之一。2022年,新疆出台《關於加快新疆馬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全疆存欄馬匹100萬匹以上,參與馬文化旅游人數達到全區旅游總人數的2%以上,馬產業就業人數12萬人以上,全產業鏈產值140億元以上﹔到2030年,力爭全產業鏈產值達220億元以上。

“馬”上追夢

民族賽馬、跑馬射箭、跑馬拾哈達等競賽項目熱火朝天……7月,來自全國12個省區市的12支代表隊,匯集在昭蘇縣喀爾坎特大草原上,參加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馬上項目比賽。

運動會主辦地在海南,為何會在新疆設立分會場?新疆馬術協會主席陳志峰說,這得益於近年來新疆馬產業蓬勃發展,新疆擁有自然資源、優質馬匹、優秀人才及深厚的馬文化等發展優勢,完全可以引領全國馬產業發展,進而把新疆打造成為“中國馬都”。

曾3次參加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新疆代表團隊員別克江·別克土爾森在家門口實現了冠軍夢,他與搭檔“永遠的英雄”斬獲民族賽馬8000米比賽第一名,“這次我還見到了老朋友湖北代表隊的選手覃勇,9年前我們在一場賽馬錦標賽上相識,趁著這次運動會,我們又在一起交流賽馬技巧、心得。”

近年來,得益於新疆對馬術人才培養的重視,國際賽馬舞台上的新疆面孔逐步增多,據不完全統計,國內2000多家馬術俱樂部中,近一半專業技術人員來自新疆。新疆積極探索企業與職業院校合作培養馬術專業人才的模式,現有4所職業學校開設了6個馬產業相關人才培養專業,形成了馬產業人才培訓體系。

團結的故事在運動會上不斷延續:馬廄裡,新疆選手幫助各地選手安置馬匹、打掃馬房,盡地主之誼﹔賽場上,各族運動員縱馬馳騁,展現力與美的絢爛交織,更是中華馬文化的生動詮釋﹔賽場邊,青海代表隊、新疆代表隊、內蒙古代表隊合唱《唱支山歌給黨聽》,歌聲通過網絡傳向四方。

“馬”的故事,貫通古今。而今,天山腳下、草原之上,新疆各族人民以馬興業、快馬加鞭,續寫新時代華章。(劉萌萌)

(責編:陳新輝、韓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