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團第二師:生態“高顏值”轉化為經濟高價值
八月已至,金秋送爽。眼下,位於塔裡木墾區的三十四團九連迎來了黑枸杞的採收季。在該連種植戶麻永信的承包地裡,晶瑩飽滿的黑枸杞綴滿枝頭,工人們正搶抓農時採摘、搬運、裝車,田間地頭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工人們正搶抓農時採收黑枸杞,田間地頭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2018年,麻永信來到三十四團九連承包土地,在連隊的支持下,他開始嘗試種植耐旱耐鹽鹼的黑枸杞,這幾年,黑枸杞的效益越來越好,麻永信的收入也越來越高。
“剛來的時候,這裡還是塊棄荒地,風沙特別大。選擇在這裡種黑枸杞,是因為它有抗風沙、防風沙的效果。通過這幾年種植,效益也挺可觀,畝產值6000多元,畝純收入近4000元。”麻永信說。
九連緊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風口處,是三十四團沙漠化最嚴重的連隊之一,風力常常能達到8級。如何讓職工利用沙漠資源掙到錢?九連黨支部一直在積極尋求治沙用沙之道,經過多方考察和研究,黨支部引導職工群眾在沙漠邊緣和鹽鹼地裡種植黑枸杞,並和科研院所合作,在團場外圍的荒漠區域大面積種植梭梭、肉蓯蓉、紅柳等沙生植物,發展沙生產業。
“2014年至2015年,我們開始陸續種植黑枸杞和梭梭,並在梭梭下接種肉蓯蓉,現在已有梭梭5000多畝、黑枸杞1400多畝。”三十四團九連副連長趙德銘說。
“我在梭梭下接種肉蓯蓉,收益還不錯,每畝干貨在150公斤至200公斤,畝產值3000多元。”三十四團九連種植戶李彥雄說。
隨著一道道綠色屏障的筑起,風沙得到了有效控制,職工群眾的“錢袋子”也鼓了起來,每逢黑枸杞、肉蓯蓉採收季節,團場職工也多了在家門口增收的機會。
“我自己種了一份地,農閑的時候就來這邊干零活,一天能掙200塊錢,一年額外收入就有三四萬元。”三十四團十一連職工焦令亞說。
生態興則文明興。從開荒造田到良田千頃,三十四團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引導職工挖掘現有土地資源,深入推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探索出了一條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協調發展的特色產業之路。
截至目前,三十四團共有林地67.0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4.98%,累計種植梭梭、四翅濱藜2.2萬畝,接種肉蓯蓉8500畝,畝收益800元至1200元,帶動就業2500余人,年人均增收1.5萬元。2023年,該團入選全國第七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名單。(馮波 李嘉成)
來源:第二師鐵門關市融媒體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