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老風口的風去哪了

說到塔城地區托裡縣,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陌生,但說起位於托裡縣的老風口,塔城人乃至新疆人都會談之色變。
“大風三六九,風吹石頭走,小風天天有,黃沙漫天游”,說的就是老風口。長達20多公裡的老風口路段,時常刮起8級左右大風,夏季飛沙走石,冬季風吹雪飄,其風速之高、移雪量之大,為世界罕見。
8月15日,2024自治區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採訪團走進托裡縣時,沒有肆虐的狂風,卻見到了綠樹成蔭、飛鳥翩躚,喬灌草結合、帶片網一體,農林彼此鑲嵌的區域性防護林﹔還見到了風電產區風車高聳入雲,葉片隨風而動,宛如一幅動人畫卷。
風去哪了?
時間回溯到2000年,面對老風口肆虐的狂風,塔城地區啟動了老風口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
經過20多年的生態建設,當地形成以喬木樹種為主體、防風阻雪林為基本框架、農林牧彼此鑲嵌的防護林生態系統,構筑了長28公裡、寬3公裡的綠色屏障。項目區草場植被得到了較好恢復,由單一的旱生植被逐漸擴展到多樣的中生、濕生植被,目前時常有野兔、狐狸、野雞等各類飛禽走獸在此出沒。
“現在,我們採取以林養林模式,種植紅花、苜蓿等。下一步將探索中草藥和林下食用菌種植,將林業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增加林地附加值。”托裡縣自然資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峰鬆說。
一場與風沙斗爭的持久戰,讓托裡縣風吹愁滿天的日子不再重現。但如何讓風“生金”?
走進托裡縣大唐塔城老風口風電項目建設現場,隻見工人在塔吊、運輸車的配合下,把一個個巨大的葉輪安裝在風機塔上。
“目前,我們已完成8台風機的吊裝,還有2台正在吊裝中,儲能及升壓站已具備對接條件,項目計劃於8月25日進行全容量並網。並網后,年發電量可達2.2億千瓦時,滿負荷小時數達2679小時。”大唐托裡清潔能源有限公司老風口風電項目副經理祁景華說,以托裡縣10萬人口用電量為例,這裡一年的發電量可以滿足6個托裡縣全年的用電量。
大唐塔城老風口風電項目總投資5.84億元,建設規模為風電裝機容量10萬千瓦,配套建設儲能2.5萬千瓦。該項目建設運營期25年,運行后每年可節約標准煤8.56萬噸。
而在另一家風力發電企業——華能老風口風電場,坐落著一座220千伏風電匯集站、一座35千伏開關站和一座儲能電站。“我們發電廠生產的電能,可滿足托裡縣六分之一的用電量。”華能托裡風力發電有限公司托裡風電場場長張同方介紹,他們每年可為電網提供清潔電能1.36億千瓦時,與燃煤電廠相比,每年可節約標准煤約4.14萬噸。
如今,老風口的風在為托裡縣源源不斷提供清潔電能的同時,還吸引了一批風力發電項目落戶。近年來,托裡縣圍繞自治區“八大產業集群”建設和塔城地區“三大經濟板塊”發展布局,依托縣域資源稟賦,有序推進資源開發利用,全力推進新能源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目前,托裡縣已建成並網發電新能源裝機130萬千瓦,在建、新建風電規模331萬千瓦,新能源總裝機461萬千瓦。力爭‘十四五’期間,新能源產業運營總裝機規模500萬千瓦以上。”托裡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科科長趙靜說,目前,已有11家風電企業落戶托裡,截至2024年7月,7家並網投運風電企業發電量達10.5億千瓦時。
昔日老風口,今朝好“風”光。托裡縣正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為新疆乃至全國清潔能源發展貢獻力量。(熱依達 拍熱扎提·阿不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