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新疆教書 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扎根
——河北保定學院畢業生接力赴且末任教
“我來自河北……”
“我來自廣西……”
“我來自重慶……”
“我來自遼寧……”
“我們來到新疆,即將成為一名教師。”
8月11日下午,雨后初霽的庫爾勒市第五中學校園裡,槐花飄香,書聲琅琅。19時30分,來自河北保定學院的13名應屆畢業生走進校園。在這裡,他們將與來自疆內外的400多名大學畢業生一起接受崗前培訓。10天培訓期滿后,他們將前往且末縣、和碩縣和庫爾勒市初高中任教。
“13名畢業生中,有11名去且末。”保定學院學生處處長郝學武說,自2000年保定學院15名畢業生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號召到且末縣任教以來,保定學院有近400名畢業生扎根西部奉獻青春。“11名畢業生將沿著學長們的足跡,走向西部,在且末縣實現再一次的青春接力。”
壯志西行奔赴基層
從山清水秀的燕趙大地前往蒼茫遼闊的戈壁大漠,保定學院的13名畢業生充滿壯志西行的豪情。
“我志願奔赴西部、奔赴基層……”8月11日9時,保定學院為13名畢業生舉行了庄重簡約的出征儀式,他們的聲聲誓言鏗鏘有力。儀式上,他們接過繡有“到西部教書去”大字的紅旗,接過校領導贈送的圖書《青春的方向》——這是一部記錄學院西部支教畢業生群體事跡的報告文學集,接過一份有關理想與夢想的使命。
10時,挂著“到西部教書去、建設美麗新疆”字樣紅色條幅的大巴車啟程,從保定學院出發,前往石家庄市正定機場,飛向庫爾勒市。
18時30分,13名畢業生抵達庫爾勒市。走下飛機,踏上新疆大地,他們高興地與前來迎接的且末縣教科局及縣一中、二中的領導一起合影。
“在飛機上,我一直在看機翼下的大地。飛越天山時,我很激動。終於到新疆了。”張小威是保定學院地理專業畢業生。且末縣教育部門今年4月到學院招聘教師時,他主動報名,並通過了選拔,將赴且末縣二中擔任地理教師。他說,以前從沒有來過新疆,但是一直對新疆充滿了向往,“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到西部、去新疆,是我的夙願。”
“走,到新疆教書去。”保定學院物理學專業畢業生劉校辰得知且末縣來校招聘的消息后,與舍友董一、趙文濤一起報名,並通過了選拔。
“上大一時,我們去參觀學校的西部支教展館,被師兄師姐們的事跡所感動。那時候,我就在想,是不是也去且末。”劉校辰說,接到來新疆工作的通知后,內心很忐忑地告訴了父母,沒想到父母很支持,“怕吃苦,就別去。去了就別怕吃苦!這是父親給我的叮囑,我一直記在心裡。”
讓青春在三尺講台閃光
“大家都說且末風沙大,條件艱苦,要我們做好吃苦的准備。但是與2000年最早去且末縣支教的學長們比起來,我覺得這些苦不算啥。”8月12日,且末縣一中、二中的校領導與即將赴且末工作的保定學院畢業生座談,歷史學專業畢業生翟少鵬說。
2000年,保定學院15名應屆畢業生聽從國家西部大開發召喚,主動報名前往且末,並扎根24年。三尺講台上,他們默默奉獻、無怨無悔,用智慧、汗水和心血,培育了一批批優秀學生,成為當代青年的杰出代表。
2014年“五四”青年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給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畢業生群體回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國一道前進,服務人民、奉獻祖國,是當代中國青年的正確方向。好兒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奮斗無悔。希望越來越多的青年人以你們為榜樣,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別樣精彩的人生。
“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激勵著我們,鼓舞著我們。”座談會上,即將走上講台的保定學院畢業生們說,要像習近平總書記期望的那樣,不忘青春夢想,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扎根。
“在應聘時,且末縣一中校領導講,你們來到且末,有些人可能還想走,但當你看到孩子們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睛,你就舍不得離開了。這深深地打動了我。”張小威說,“我在農村長大,深知一位好老師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我要到且末教書,要向師兄師姐們學習,扎根新疆。無論有什麼困難,我都可以克服。”
像紅柳那樣扎根新疆
“保定學院建有‘紅旗的召喚’西部支教主題展館。學習西部支教畢業生群體先進事跡,是新生入學的必修課。”郝學武說,多年來,學校始終把西部支教列入重點工作。支援西部、奉獻西部、扎根西部,主動報名前往新疆、西藏、青海、寧夏、甘肅等西部地區工作的畢業生越來越多,在各領域都涌現出一批批骨干人才。
時光不斷流轉,青春誓言一脈相承。
“我是廣西河池人,在河北完成了學業,將在新疆且末實現夢想。”保定學院音樂專業畢業生黃小鳳熱愛古典音樂、唱歌愛飆高音、愛畫畫。出發前,她把長發剪成了短發。此行且末,各類專業書佔了行李箱的大半。她成績優秀,卻依然擔心不能教好學生,“我要時刻努力,成為好老師。”她給自己加油。
庫爾勒與且末的直線距離有400多公裡,中間隔著一個大沙漠。相距雖遠,但相遇可期。
從接到通知起,歷史專業畢業生翟少鵬就開始備課了。臨近出發,他又將這段情結寫成文章——《我和且末的三次“相遇”》。
腼腆、愛笑的劉暢出發前也在精心准備,上網找資料、聽課學習、鍛煉身體……他說,要“打有准備的仗”。
學美術的張強強說,希望通過自己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學數學的鄒志豪說,每一段經歷都會豐富自己,對且末,心裡充滿了期待。學歷史的吳佼寫下了一段寄語,送給“5年之后的自己”……
青春在閃光,夢想在發芽。“現在的你,就像曾經的我。”在且末教書育人24年的保定學院2000屆畢業生侯朝茹說,像紅柳那樣在沙漠裡扎根,我們無怨無悔。(魏永貴)
■短評
為理想寫下最美青春注腳
“我志願奔赴西部、奔赴基層……服務人民、奉獻祖國,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保定學院,又一批學子許下錚錚誓言,向西部廣闊天地啟程。
24年前,保定學院15名畢業生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號召,赴且末縣任教。這些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如胡楊的種子一般,迅速在當地扎下根來,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為理想寫下最美的青春注腳。更為可貴的是,此后20多年裡,學長們的選擇始終鼓舞和激勵著這所院校的莘莘學子,先后已有近400名畢業生扎根西部基層。無論是大學第一課參觀西部支教主題展,還是師哥師姐回校分享自己扎根基層的故事,身邊的榜樣點亮了后來人奉獻和奮斗的心燈,這是菁菁校園最值得驕傲的文化傳承。
這些剛走出校園的畢業生,絕大多數是成長在物質條件更為充裕年代的00后,但對於吃苦,他們敢於堅韌地回答“相信我是不怕苦的”,甚至還會樂觀地互相鼓勵“現在比20年前條件好太多了”。曾經也是這樣稍顯稚嫩的肩膀,在年復一年的磨礪中成長為能挑重擔、扛大梁的“鐵肩膀”,我們有理由相信,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一批又一批扎根於廣袤大地的青年人,會在基層的歷練下,成長為一棵棵守護大地、建設家園的“大漠胡楊”“戈壁紅柳”。
“青春的公車越過荒野和山坡,追逐少年的夢想做最自由的光……”當一批又一批接力奮斗的火種點亮青春,那一定是無悔歲月最美的模樣。(張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