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尾海洋魚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安家”

8月5日,位於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的且末縣時時鮮水產有限公司海鮮養殖基地,熱浪翻滾,氣溫接近43攝氏度。工作人員劉寬余坐在生產車間,通過電腦遠程操控啟動車間外魚塘裡的增氧機和全自動投料機。魚塘內,水花隨著增氧機翻滾涌出,魚兒紛紛搶食。
養殖基地共20畝,包括兩座魚塘、一座養殖水池和一棟海鮮標准化生產車間。“魚塘裡有10萬尾金鯧魚、石斑魚以及多鱗鮫喜等海洋魚魚苗,投放1個多月時間,就從3厘米長到8厘米了,長得多快啊!”看著眼前暢游的魚群,且末縣時時鮮水產有限公司總經理龔永洪欣喜不已。
且末縣時時鮮水產有限公司是新疆時時鮮水產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基地距且末縣塔提讓鎮3公裡多,這裡是一望無際的沙漠,該公司巧妙運用遼闊的沙漠資源,通過沙漠鹽鹼水還原海水來養殖海鮮。
“這是全國繼戈壁灘養殖海鮮之后,在沙漠中開展海鮮培育養殖的一大創舉。”龔永洪自豪地說。
龔永洪從四川來到沙漠中養殖海鮮,源於他在阿圖什市養魚的一位廣東朋友。“新疆那麼干旱的地方,到處是沙漠戈壁,海洋魚類在這裡能生存嗎?”2023年9月,聽說朋友在新疆養海鮮效益很好,龔永洪特地趕往阿圖什市實地考察。
眼前戈壁灘上的魚塘裡,石斑魚、金鯧魚等海洋魚歡蹦亂跳,一箱箱包裝精美的深加工海鮮運往全國各地。龔永洪驚呆了:“新疆不僅能養海洋魚,其他海鮮產品同樣可以培育養殖。”
看到新疆水產的發展潛力,龔永洪毅然決定留下來。他跑到全疆各地尋找理想的海鮮養殖基地,最終選擇了且末縣。2023年10月,龔永洪在且末縣注冊了公司,隨即選址挖魚塘、修建養殖基地和生產車間。“這裡有發源於昆侖山冰川雪水匯聚而成的車爾臣河,沙漠遠離都市沒有任何污染,是海洋魚養殖的理想之地。”龔永洪說,他與新疆時時鮮水產有限公司合作,對方出技術,他負責投資經營。
為了確保魚苗成活率,龔永洪模擬海洋環境對池塘進行了改造。今年6月,魚塘水質達標,養殖基地迎來首批“海洋居民”。
“沙漠裡夏季氣溫高,冬季氣溫低,魚塘水溫通過全生態智能恆溫循環系統,保持在魚類健康生長的20攝氏度到30攝氏度之間,不用擔心水溫問題。”龔永洪說,總公司技術團隊不僅研制出生態智能恆溫循環系統,在鹽鹼地、沙漠海鮮養殖專業技術方面也實現重大突破。有了智能技術加持,養殖基地實現了零抗生素、零排放、零污染,魚塘日常隻需要2人就可以輕鬆管理。
“這個是珍珠貝產的珍珠,網裡的是生蚝,試養非常成功。”龔永洪展示著他特意捕撈上來的水產品說。在養殖海洋魚的同時,龔永洪還在魚塘投放了200萬珍珠貝苗和一部分生蚝等水產品種進行試養。
龔永洪說,今年底,基地的魚苗長到600克左右就可以上市。下一步,他將引進更多水產品,從魚類到蝦類、貝類,同時構建完備的質量控制體系和追溯體系,打造一條涵蓋苗種孵化及優化選育、環保高產養殖技術的研究推廣、飼料工廠、智能室內恆溫循環養殖、深加工以及銷售等完整的產業鏈。(杜建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