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歌載舞,看新疆人的婚禮多快樂

7月27日,新疆塔城市。藍天白雲下的文化廣場上,人們悠閑地納涼、散步、聊天。18時許,廣場上響起歡快的手風琴聲和歌聲。循聲望去,一對新人在樂手和親友的簇擁下緩緩走來。
琴聲歌聲吸引著人們。游客紛紛拿起手機拍照,本地居民停下腳步,微笑著打聽:這是誰家的孩子辦婚禮?
綠樹掩映,鮮花環繞。干淨整潔的甬道上,身著西裝、打著領帶的新郎庫爾夏提·曼蘇爾與穿著婚紗的新娘蘇畢達·居拉提首先下場,跳起了舞。人們紛紛加入,廣場邊高大的塔城音樂廳大樓成為這場歌舞的背景。
載歌載舞,一對新疆年輕人的婚禮就這樣拉開了序幕。
“在塔城,廣場上的歌舞是婚禮的前奏。”帕克尼亞爾是這場婚禮伴郎團的成員,他於7月22日剛剛舉辦了婚禮。他說,塔城人喜歡聚會、熱愛歌舞,凡有喜事必會邀請親朋好友歡聚,“如果你趕上了,即便不認識,也可以加入,一起唱、一起跳!”
琴聲歌聲愈加熱烈。長長的甬道,成了歡樂的海洋。
“我是維吾爾族,我的新娘是哈薩克族。”一曲舞罷,神採飛揚的庫爾夏提告訴記者,在塔城,有很多多民族家庭,“我有個朋友家裡四代人住在一起,家庭成員來自七八個民族,哪個民族的節日都一起過,唱歌跳舞,熱鬧得很。”
歌舞告一段落,要拋花了,伴娘團在距離新娘五六米處站成一排。在新郎的幫助下,新娘背對著伴娘團,把手中的花束高高拋向后方。
“我是今天最幸運的伴娘。”搶到花束的帕力扎提·阿布都熱依木高興地說。
這位幸運的伴娘也要結婚了。她說,自己要辦一個同樣歡樂的婚禮,向人們宣告自己的幸福。
20時,在塔城市光明路一家宴會廳,兩位新人的親友團開始迎接參加婚禮的賓客。
庫爾夏提的母親木克蘭木微笑著站在大廳入口迎賓。她化著精致的妝容,戴著漂亮的首飾,身著一襲剪裁得體的長裙。她說,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塔城人對參加聚會都很重視。男人會穿上新衣服,年輕一點的喜歡穿西裝打領帶﹔女人會化妝戴首飾,換上漂亮服裝再出門,“歡樂的聚會就要有美的形象,好的心情。”
20時30分,新郎新娘在伴郎伴娘的簇擁下,走進了宴會廳。潔白的婚紗,把新娘裝扮得如同童話中的公主。
“婚紗傳入塔城比較早。我記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跟父母參加婚禮時,就見過新娘穿婚紗。”木克蘭木說,穿婚紗、拍婚紗照,多年以來就是塔城人婚禮的標配。
婚宴即將開始。餐桌上,傳統的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塔塔爾族等各民族糕點琳琅滿目。辣子雞、夾沙燴丸子、手抓牛肉、抓飯等新疆各民族特色美食接連端上了桌。人們品嘗美食,聊著家常,笑語喧嘩。
舞台旁的一張餐桌上,新郎的朋友張峻豪正按照哈薩克族的風俗,手持小刀削著手抓牛肉。
“美食必不可少,但要與歌舞搭配在一起才行。”張峻豪說,在塔城,婚禮是人們在祝福新人的同時一起歡樂相聚的理由,唱歌、跳舞、品美食,“三件套”一件也不能少。
音樂響起,婚禮最重要的環節開始了。歡快熱烈的手鼓聲拉開了麥西熱甫的序幕﹔手風琴聲伴著剛健有力的踢踏舞﹔《黑走馬》樂曲響起,人們擁進了歡樂的舞池﹔一曲華爾茲,讓人想起了塔城的百年開放史……
“這是我第一次來新疆,沒想到能碰到這麼大的驚喜。”從哈爾濱來到塔城的楊洪宇說。
18歲的楊洪宇今年剛參加完高考,是跟著“大哥”熱米力·熱合木來參加婚禮的。
“我是塔城本地人,今年在哈爾濱市中央大街開了家新疆塔城面包店。”26歲的熱米力在哈爾濱創業已有4年。在創業過程中,楊洪宇的父親給他幫了不少忙,兩人成為忘年交。
“我和小楊在哈爾濱就商量好了,要一起來塔城參加這場婚禮。”熱米力說,他要讓更多人看到新疆各族人民的團結和諧、熱情好客、幸福歡樂。
夜幕降臨,在七彩的燈光中,宴會廳內的人們在一曲又一曲的旋律中熱舞,幾位歌手唱著一首又一首動人的歌曲。
熱米力是一位技藝高超的手風琴師。他站起身,背上手風琴,上台演奏。
次日凌晨,記者離開宴會廳時,廳內的人們依舊唱著、跳著,表達著心中的幸福和快樂。
漫步在燈火璀璨的街頭,遠處傳來歡快熱烈的鼓點、樂聲與歌聲——或許那裡正在進行著另一場婚禮。這座祖國西部邊陲小城,在音樂的環繞中,散發著醉人的氣息。(魏永貴 熱依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