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向智向綠向新——管窺新疆煤炭煤電煤化工發展亮點

2024年07月29日11:16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煤礦換裝“智慧大腦”,煤電低碳化改造,煤制油氣項目加快推進……今年以來,作為自治區“八大產業集群”之一的煤炭煤電煤化工產業集群建設加快推進,迎來高光時刻。

新疆煤炭預測資源量2.19萬億噸,佔全國40.6%。今年上半年新疆規模以上工業原煤產量達2.4億噸,同比增長13.4%,特別是6月份原煤產量同比增長47.3%,增速全國第一。

充分釋放煤炭先進產能,推動煤炭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新疆煤炭煤電煤化工產業集群得到快速發展,在新疆產業發展圖景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煤炭向智

7月23日,位於天山北麓東段的伊吾工業園區,氣溫接近40攝氏度,白石湖露天煤礦熱浪翻滾。

伊吾廣匯礦業有限公司生產調度指揮中心班長馬家赟坐在遠程操控室內,推動操作台上的手柄。一台距他數千米之外的遠程操控挖掘機,立即伸出“手”剝離土方,然后高高揚起“胳膊”,將土方倒進無人駕駛運輸寬體礦用自卸車裡。這一畫面實時傳回,顯示在馬家赟面前高清顯示大屏上的是一派繁忙的生產景象。

“智慧化礦山建設完成,挖掘作業就能在室內操作,人不用頂著烈日,坐在悶熱的駕駛室開挖掘機了。”伊吾廣匯礦業有限公司白石湖露天煤礦調度班長郝艷森說,煤礦地處淖毛湖,這裡夏季氣候炎熱、風沙大,煤礦智能化建設不僅顯著改善了作業環境,也提升了安全系數。

白石湖露天煤礦是新疆煤礦智能化建設礦點之一。根據自治區應急管理廳等9部門印發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煤礦智能化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要求,到2025年,全區生產煤礦將全部達到初級智能化及以上等級,建設條件適宜的,達到中高級智能化水平。

新疆有74處煤礦,眼下各煤炭企業正忙著進行智能化改造。新疆礦業聯合會副會長、絲路礦業合作論壇執行秘書長胡耀光預測,煤礦智能化建設將帶動超百億元投資。據統計,7月18日至20日期間舉辦的第14屆中國新疆國際礦業與裝備博覽會和第19屆中國新疆國際煤炭工業博覽會,吸引來自全國26個省區市和德國、美國等國家的860余家企業參會,為新疆礦山智能化建設提供高端裝備和技術改造方案,簽約金額達96.3億元。

通過展會,國家能源集團新疆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引進了100台百噸級新能源無人駕駛礦卡,這些礦卡投入到生產中,不僅有效降低勞動強度,還將提升生產效率。國能新疆公司有7座煤礦,包括准東、紅沙泉一號、黑山、烏東等,已有240台無人駕駛礦卡在這些煤礦運行。2023年,該公司的烏東礦獲評全國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礦,今年准東和紅沙泉一號露天煤礦通過驗收,達到自治區中級智能化水平,其他煤礦也准備申報智能化驗收。

上月,山東能源集團新疆能化公司伊犁一礦通過自治區一類中級智能化示范煤礦驗收,成為自治區級首家中級智能化特大型井工礦。通過智能化改造,該礦支架跟機率及採煤機記憶截割率達90%以上,主運、通風、壓風、供電、排水等固定崗位均實現無人值守、實時監測和遠程控制,近兩年累計減少崗位工55人。

煤電向綠

新疆是我國五大煤炭供應保障基地。除“疆煤外運”的煤炭,留在新疆本地的主要用於煤電和煤化工。

服務於全國電力保供大局,新疆實施“疆電外送”,將煤炭轉化為電能輸送出去。2023年,新疆外送電量1262億千瓦時。

新疆煤電站主要分布在烏魯木齊、五彩灣和哈密周邊,僅五彩灣附近煤電裝機容量近2000兆瓦,佔新疆煤電總裝機28.8%。2023年,新疆火力發電量約3700億千瓦時,佔總發電量77%左右。

落實“雙碳”目標,現役煤電機組需低碳化改造。7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煤電低碳化改造建設行動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到2025年,首批煤電低碳化改造建設項目全部開工,轉化應用一批煤電低碳化發電技術﹔相關項目度電碳排放水平降低20%左右,顯著低於現役先進煤電機組碳排放水平,為煤電清潔低碳轉型探索有益經驗。

同時,該《方案》提出生物質摻燒、綠氨摻燒、碳捕集利用與封存三種煤電低碳化改造建設技術路線。

相比國內其他省份,新疆的突出優勢是有廣袤碳利用與埋存空間,南疆已有碳捕集企業從煤電站捕集二氧化碳用於驅動原油開採。“新疆塔裡木、准噶爾和吐哈三大盆地油田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和埋存潛力約40億噸,是開展規模化利用示范理想場所。”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陽表示。

保障偏遠地區電力穩定供應和新能源發電效能消納,近兩年新疆啟動建設了多個煤電項目。跟傳統煤電項目不同的是,新建項目大都與新能源耦合。比如,新疆油田在克拉瑪依市啟動的新能源及配套煤電、碳捕集一體化項目,包括400萬千瓦新能源+2×66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機組+200萬噸/年二氧化碳捕集。

國能博州新能源有限公司在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實施的“兩個聯營”綜合能源示范項目是自治區重大項目,規劃建設2×66萬千瓦煤電項目和396萬千瓦新能源項目。“預計年用煤267萬噸,發電量127億千瓦時,其中煤電約60億千瓦時,新能源約67億千瓦時,可為博樂市供熱1000萬吉焦。”國能博州新能源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朱元龍表示,項目建成后將以更低能耗、更清潔、更穩定電力保障博州能源穩定供應,改善當地能源結構。

據統計,博州、克拉瑪依、喀什三地推進煤電項目,投資規模超180億元。同時,推動煤炭資源轉化,新建煤電項目成色更綠。

煤化工向新

除了賣煤、發電,煤業發展還有很多路徑。當下,新疆正雄心勃勃“煤裡找氣”,繪制新質生產力財富新圖景。

最近,新疆准東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個煤制氣項目獲國家發展改革委預審通過,引起工業、金融、投資等多個領域高度關注。

三大煤制氣項目產能60億立方米,涉及天池能源、國能新疆能源、新疆新業,總投資達到500億元。

《“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提出,研究推進內蒙古鄂爾多斯、陝西榆林、山西晉北、新疆准東、新疆哈密等煤制油氣戰略基地建設。按照該規劃描繪圖景,新疆正推動煤制油氣建設,今年全球首個應用二代技術直接液化煤制油項目落地哈密,目前承載該項目及周邊配套產業的國家能源集團哈密能源集成創新基地基礎設施建設正在推進。

國能哈密能源集成創新基地建設內容包括煤礦、煤制油、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一體化,總投資1700億元,分兩期實施。

僅上述4個煤制油氣項目,投資總額2200億元。

此外,今年還有一批煤制甲醇、煤炭分級分質清潔高效綜合利用項目開工和簽約。其中,在准東西黑山產業園,新疆其亞新材料有限公司開工建設全球最大煤基甲醇項目﹔在伊吾縣,新疆慧能煤清潔高效利用有限公司開工建設1500萬噸/年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項目,新疆燃焱能源產業有限公司與伊吾縣人民政府簽約年轉化2000萬噸富燃煤炭分級分質清潔高效綜合利用項目,投資規模超677億元。

“現代煤化工產業在拉動投資、聯動上下游產業,提高就業等方面作用顯著。”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煤化工專委會副秘書長王秀江表示,新疆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應充分挖掘煤化工發展潛力。

加快構建煤制油氣、煤制烯烴、煤基新材料產業鏈,新疆煤化工產業發展駛上“快車道”。(於江艷)

(責編:李龍、韓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