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新疆非遺正“青春”

2024年07月24日10:06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來蘇州之后每天學習時間安排很滿,專家老師傳遞給我很多新鮮的知識和信息,讓我知來處,傳承古人的智慧,又明去處,用當代的思維去創新,讓傳統工藝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我們還參觀了當地的博物館、產業園和文創集市,拓寬了創作視野,提升了創新能力。”7月23日,烏魯木齊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掐絲琺琅技藝傳承人、新疆工藝美術大師李華在電話裡說。

眼下,李華正在蘇州參加為期一個月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研修培訓計劃新疆傳統工藝創新應用培訓班。

從2003年第一次接觸掐絲琺琅畫,21年來,李華在傳承傳統手工技藝的同時,不斷進行新的嘗試。其作品除了融合新疆元素外,還借鑒了油畫、工筆畫、寫意畫和民間剪紙的技法和意韻。為了讓這門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她開發出非遺項目研學課程,通過非遺進社區、進學校及開直播、制作短視頻等方式,讓更多年輕人學習這門技藝。

推出一批具有鮮明非遺特色的主題旅游線路、研學旅游產品和演藝作品﹔利用文化館(站)、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設施開展非遺相關培訓、展覽、講座等活動﹔在傳統節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組織豐富多彩的宣傳展示活動﹔在中小學開設非遺特色課程,促進高校非遺學科體系和專業建設……近年來,新疆通過挖掘、保護、傳承、創意開發、品牌規劃等一系列工作,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煥發出新的生命力,更多走進百姓生活中,展現亙古亙今、日新又新的蓬勃氣象。

7月初,在“美麗新疆 多彩時尚”2024亞歐時裝周上,新疆服裝設計師協會副會長、艾德萊斯綢服飾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王一樺,將新疆艾德萊斯元素和國際時尚潮流結合,展開一場穿梭千年、跨越千裡的時空對話。

2008年,“艾德萊斯綢織染技藝”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

“艾德萊斯要想傳承下去,必須緊跟時代潮流,這樣才能發揚光大,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喜愛。”作為新疆首位受邀參加米蘭時裝周、印度新德裡時裝周的設計師,王一樺通過獨特設計,將艾德萊斯元素和立體剪裁技術相結合,推出艾德萊斯晚禮服、連衣裙、親子裝、衛衣、羽絨服等系列服裝,讓新疆非遺走向世界舞台。看到艾德萊斯元素被廣泛運用在時裝中,業內人士感慨:“艾德萊斯原來也可以這麼時尚!”

從時光深處走來的非遺,豐富著旅游的內容,旅游也為非遺提供了更多的實踐和應用場景。

走進喀什市高台民居景區,就仿佛走入一個“活的民俗博物館”。經過保護開發,這裡曾經世世代代居住的手工藝人又回到民居,經營著土陶、木器、銅器、樂器等20種非遺項目。盛夏時節,游客漫步在高台民居的蜿蜒小巷,隨意推開一扇門,就像打開一個神奇的寶藏盒。這裡是手工藝人的工作現場,游客可以現場體驗非遺技藝。作為喀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集中展示區,高台民居正以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到訪。

今年36歲的道爾吉·尼瑪出生於“江格爾奇”世家,他的爺爺加·朱乃是國家級非遺項目江格爾代表性傳承人。從7歲開始,道爾吉就跟隨爺爺學習《江格爾》。如何讓傳唱千年的《江格爾》在當下煥發新的活力?道爾吉巧妙地將現代樂器與呼麥、圖瓦鼓、馬頭琴等蒙古族傳統樂器相結合,採用流行的說唱曲風,讓古老的《江格爾》年輕起來。

自2016年承辦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培計劃以來,新疆大學新疆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創新助力非遺發展,組織舉辦研培班13期,培訓了來自南北疆的各民族非遺刺繡傳承人近千名,超200類研培項目成果及非遺文創衍生品亮相各種展會,打造的“新疆手作·花之氈·多民族刺繡”系列非遺衍生品榮獲多項國內非遺創意大賽獎項,還出版了“文藝敘事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系列叢書”。

“該系列叢書在中華文化的廣闊視野下,深植於新疆獨特的地域文化之中,深入挖掘傳承人群的生平履歷和傳承譜系,宣傳他們的感人故事和使命擔當,希望非遺傳承人的故事能為更多年輕人所了解。”該叢書主編、新疆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教授王敏說,今年1月,新疆大學新疆文化發展研究中心“非遺+超學科教授團隊工作站”落戶阿合奇縣,下一步,將繼續深入新疆各民族非遺刺繡符碼意義和文化內涵的研究,推動非遺創新性發展與創造性轉化,助力新疆文旅融合發展,同時也讓更多人愛上非遺。(賈春霞)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