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份熱愛 宿舍兄弟倆一起援疆
6月25日,段剛峰一到醫院,便開始忙碌:查房、會診、討論病例、做手術。晚上,他又帶領三個科室的醫生,細化“便民夜診”方案至深夜,下班和舍友打球的計劃又落空了。
46歲的段剛峰是武漢市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去年7月,作為湖北省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他再次來到博樂市,開啟第二次援疆工作。
這回,他不僅帶著規劃奔赴新疆,還在歡送會上邂逅了大學同學兼舍友程耿,程耿是武漢市第三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兩人約定:攜手為助推兩地醫療事業添幾把火。
抵達博樂市后,段剛峰擔任博樂市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程耿擔任博樂市人民醫院外二科副主任醫師、學科帶頭人。
“大學期間,我倆是同班同學,是5年的舍友,考上研究生后,我們就失聯了。沒想到,援疆遇到了,十幾年過去,還能以這樣的方式再相遇,很驚喜。”程耿說,在深化“組團式”醫療援疆和發揮傳幫帶作用上,他充滿干勁並大膽實踐了自己的想法。
程耿通過一對一、一對多等方式,帶領科室醫護人員補短板、引技術、強科研。他手把手指導當地年輕醫生手術操作,耐心傳授經驗和技術,定期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組織學術交流和培訓活動。針對本地多發病情況,他梳理要點制定實操和教學方案,開展手術探討和課題研究,不斷提升醫生的知識儲備和診療技術。今年5月,在他的帶動下,醫院首個碎石中心挂牌成立。
“既然來了,就要全力以赴。科裡很多年輕醫生悟性很高,把自己所學的知識傳授給他們,很值得。”程耿說,他一定不負眾望,用心用情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
作為中醫學博士的段剛峰,對博樂有著特殊的感情。2021年到博樂市人民醫院援疆一年半的經歷,讓他熟知醫院每個科室的情況。他一直沒有忘記,自己離開時,當地群眾的熱情挽留。如今,再次踏上這片土地,他做出的一系列規劃正變成現實:創建6個市級特色重點專科,與武漢市三甲醫院簽約成立4個專科聯盟,申報自治區級科研課題3個,成立3個中西醫結合優勢病種科室、2個名醫工作室、建立博樂市縣域醫共體醫學影像質控及診斷中心。
為提升診療服務水平和疑難重症救治能力,段剛峰積極推進“醫生+護士+技師”的“小組團”援疆范本,又在醫院實施3個中心、3個重點專科、3個中西醫結合優勢病種並申報院內中藥制劑。與此同時,他新建了精神衛生、體檢、中醫診療、胸痛、卒中、創傷等區域醫療中心,打造針灸科、重症醫學科、急診科、心血管科、肛腸科等重點專科。指導ICU病房建設,推進院內有名科、科室有名醫的制度。
此外,段剛峰還牽頭搭建智慧醫療、智慧管理、智慧服務三大平台。他整合鄉鎮場醫院各類資源,以博樂市人民醫院為依托,打造市、鄉鎮場、村三級醫療機構一體化診療、培訓的緊密型醫共體模式,建立若干專家網上坐診專科,實現信息共享和互聯互通,通過合作、托管、定點支援的方式,讓群眾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優質醫療資源。
博樂市民王敬告訴記者,她的父親從凳子上摔下來后昏迷,段院長和專家聯合手術,及時保住了老人的生命,又通過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幫老人逐步康復。
該醫院中醫科醫生哈麗旦木·沙塔爾說:“每天慕名排隊挂段剛峰老師號的患者非常多,段老師對每名患者都很有耐心,不管是號脈還是望診,特別注重細節,忙的時候,他每天要看五六十名病人。”
在段剛峰的電腦裡,每一項已完成和未完成的事宜,都有詳細規劃,周六周日,他帶領專家團隊去基層義診,近期,又根據“上班族”和“上學族”需求,准備推出“便民夜診”服務。“治病救人是醫生的職責,現在有同學陪我援疆,累了打打球緩解疲勞,開心又知足。”段剛峰感慨道。
“白衣執甲,千裡迢迢,不是人人都有機會來新疆。能在自己熱愛的事業裡,用仁心之‘熱’和技術之‘光’,為患者解除病痛,帶去希望,挺有成就感。”段剛峰說,醫療援疆工作任重道遠,想做一名好醫生,要有把病人當親人的醫者仁心﹔想當一名好老師,要精勤不倦,夯實本領,不斷更新知識,要有反復推敲琢磨醫術的態度。今后,他將繼續因人、因地、因時開展工作,爭取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醫療人才。(白素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