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新疆:文化潤心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新疆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綜述

2024年07月12日10:34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新疆美術書法“石榴籽”文藝小分隊深入田間地頭、工廠企業、鄉村社區,創作一批反映各族人民勞動生活和美麗風光的書畫作品﹔話劇《金色的胡楊》開啟為期一個月的全疆巡演,將“胡楊精神”呈現給更多觀眾﹔“戲曲進鄉村”專場演出走進阿克蘇、和田地區17個縣市,將文化惠民落到實處……盛夏時節,一場場形式多樣的文化惠民演出及文藝活動,滿足各族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

文化關乎國本、國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自治區黨委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深入開展文化潤疆,聚焦制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和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精心謀劃實施文化領域改革,在守正創新中破題解局,有形有感有效做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強基固本 文化活動凝心聚力

7月9日10時,新疆圖書館准時開館,一位位讀者陸續走進館內。寬敞明亮的大廳、500萬冊的藏書容量、3000個閱覽座席、現代化的智能服務體系,讓人們體驗到公共學習空間的舒適便利。

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從“有沒有、缺不缺”躍升為“好不好、精不精”。文化體制改革的著力點就是圍繞面向群眾、面向市場進行體制和機制創新。近年來,新疆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通過完善制度保障、健全基礎設施和公共文化服務網絡、豐富產品供給、提升服務效能、建強人才隊伍等,進一步增強各族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投資3億多元對新疆圖書館進行改擴建,投資6.4億元建成新疆革命歷史文化教育基地。截至目前,新疆建成111個公共圖書館,118個文化館,1130個鄉鎮(街道)文化站,區、地、縣、鄉、村五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構建完備。構建以縣級圖書館、文化館為總館,鄉村兩級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為分館或延伸服務點,實現上下聯通、服務優質、有效覆蓋的群眾文化服務模式。

文化設施有更新,文化活動也如火如荼開展。“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我們的節日”等為主題的文化惠民活動為各族群眾送去一場場高質量、高水平的藝術盛宴﹔“群星耀天山”群眾才藝大賽、廣場舞、“村晚”、全民閱讀等,持續豐富各族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東風工程”“農家書屋”工程,打通全民閱讀“最后一公裡”,讓鄉村振興煥發出更加濃厚的文化氛圍﹔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在天山南北落地開花,讓黨的好聲音傳遍千家萬戶……

以文化人、以文惠民,文化服務更接地氣。自2021年創新推進“文化大院”示范點建設以來,目前新疆共建成598個“文化大院”示范點,搭建起群眾看得見、聽得到、參與得了的平台。文化大院與新時代文明實踐點、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鄉村大舞台等形成合力,將宣傳教育與農民自娛自樂相結合,成為各族群眾的精神家園。

文化浸潤人心,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新疆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為根本,以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為基礎,以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為途徑,以繁榮文藝創作、講好中華文明故事為抓手,扎實推進文化潤疆,新疆開放自信的新面貌新氣象進一步展現。

人民至上 文藝精品百花綻放

7月10日,由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榮譽出品的電影《傳說》全國上映。影片中新疆絕美的風光、“千軍萬馬”在草原上飛馳的壯觀實景和獨特的民俗文化,讓這片土地再度成為人們心目中旅游的熱門地點。

博納影業成立於2003年8月,2016年遷址落戶烏魯木齊市,獲得三屆“全國文化企業30強”。2022年,由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天山電影制片廠、中國南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出品,根據“救助救治新疆和田斷臂男孩”真實事跡改編的影片《平凡英雄》感動億萬觀眾。

“我們將積極挖掘新疆豐富的地域文化資源,以匠心精神打造精品內容,創作出更多展現時代魅力和具有新疆特色的精品力作,講好中國故事、講好新疆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博納影業集團董事長於冬說。

文藝事業繁榮發展,最重要的是創作生產優秀作品。近年來,新疆廣大文藝工作者牢固樹立精品意識,用心用情用功創作一批藝術水平高超、體現新疆特色、各族群眾歡迎的精品力作。自治區文藝扶持激勵資金項目、天山文藝獎等項目,也加大了對文學創作的扶持力度,推動文藝創作從“高原”向“高峰”邁進。

2023年8月11日,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在北京揭曉,新疆作家劉亮程的長篇小說《本巴》獲獎,這也是新疆作家首次獲得這一中國文學最高獎項。

“《本巴》致敬史詩《江格爾》,這種致敬也是向我們共同的多民族燦爛的文化遺產致敬。從《一個人的村庄》到《本巴》,劉亮程一路走來,堪稱新疆遼闊的大地和天空所淬煉出的優秀作家。”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李敬澤說。

藝術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像劉亮程一樣,李娟、葉爾克西·胡爾曼別克等優秀作家從歷史文化資源和各族群眾生產生活實踐中汲取精神養分,創作的《遙遠的向日葵地》《阿勒泰的角落》《冬牧場》《在阿吾斯奇》《白水台》等一批文學作品在全國產生重要影響,極大豐富了中國當代文學版圖。

新疆是“歌舞之鄉”,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為時代和人民放歌。歌舞劇《情暖天山》、音舞詩畫《掀起你的蓋頭來——新疆是個好地方》《木卡姆印象》、音舞詩《陽光下的舞步》、舞劇《張騫》、男子群舞《陽光下的麥蓋提》等新疆舞蹈精品一次次讓人們心神激蕩,成為大美新疆的文化名片﹔2024年春節聯歡晚會新疆喀什分會場驚艷亮相,《舞樂新疆》用8分鐘向世界展示新疆精彩。

守正創新 文化遺產綻放光彩

盛夏時節,新疆博物館觀者如雲。

珍貴的多民族語言簡牘文書、精致的絲綢毛紡織品、美輪美奐的彩繪泥塑……新疆博物館新疆歷史文物展廳裡,一件件絲路瑰寶無聲講述著多元一體中華歷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截至7月9日,今年新疆博物館接待觀眾已超90萬人次。

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如何讓新疆豐厚的文化遺產成為各族群眾的精神滋養源,讓古老的智慧豐盈當代文化建設,是新疆文化體制改革進程中的“必答題”。

新疆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以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增強認同為目標,扎實做好文物和文化遺產發掘保護、研究闡釋、活化利用等工作,切實發揮其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的重要作用。

體制機制不斷筑牢——

近年來,新疆出台《新疆考古工作規劃(2023—2030年)》《新疆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工作規劃》《自治區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實施方案》等,並印發相關實施方案、實施意見等,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政策支撐更加有力。

資金支持更加有力——

2017年起,自治區每年投入2280萬元解決950名野外文物看護員經費,緩解了野外文物巡查難、看護難的情況。2023年,自治區文物保護專項資金由1090萬元增至2090萬元,新增博物館展陳專項經費1000萬元,為全疆文物保護展示利用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

文脈傳承弦歌不輟——

新疆博物館二期新館正式開館,全新推出新疆歷史文物展,烏魯木齊市、伊犁哈薩克自治州、英吉沙縣等30個博物館新館陸續建成,博物館建設布局進一步優化﹔“新疆四史”流動博物館實現“百縣千鄉”全覆蓋,年均舉辦展覽3000余場,惠及群眾70余萬人次,文化潤疆載體不斷豐富﹔吉木乃通天洞遺址、尼勒克吉仁台溝口遺址、奇台石城子遺址、尉犁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相繼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為促進遺址有效保護、傳承發展、探索文旅融合提供了學術支撐。

古老文明開拓創新——

實施北庭故城等考古遺址公園、烏什縣別迭裡烽燧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等文化園區建設,庫車市被列入第二批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依托文物資源大力發展紅色旅游、文化遺產旅游、研學旅游﹔全疆各地州市博物館依托館藏紡織品、彩繪泥塑、石窟壁畫等珍貴文物和新疆地域歷史文化特色為元素創作,設計推出實用性與美觀性兼顧的各類文創產品,廣受歡迎﹔各類非遺館、非遺集市、非遺體驗中心、傳習所遍地開花,皮影戲、十二木卡姆、麥西熱甫等非遺項目通過展覽、展示、體驗等方式,讓非遺煥發新活力,展現新魅力。

新的文化自覺,助推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讓中華文化通過實物實景實事得到充分展現、直抵人心。(賈春霞)

■短評

答好文化潤疆這道“必答題”

在烏魯木齊南山風景區,烏魯木齊縣258名村民成為大型實景音樂劇《昆侖之約》的群眾演員。從以文促旅的《昆侖之約》,到鼓了腰包又潤了精神的群演村民,都是近年來新疆文化領域改革的生動注腳。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新疆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入開展文化潤疆,充分挖掘和利用豐富多元的文化資源,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隨著新疆文化領域改革不斷推進,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被極大激發,人民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提供了有力支撐,匯聚起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建設美麗新疆的強大精神力量。

新征程上,進一步增強“五個認同”,就要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守正創新,勇擔時代使命,答好文化潤疆這道“必答題”,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疆實踐提供堅強思想保証、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侯輝)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