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主線 開辟一個新境界——“第二個結合”改變新疆(下)

2024年夏天,阿勒泰旅游因此前的熱播電視劇《我的阿勒泰》愈發紅火。許多游客不僅來此欣賞自然美景,更為探尋共有的精神家園之美——電視劇所呈現的新疆各族人民作為中華民族共同體交往交流交融、守望相助的生活畫卷。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鮮明提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重大原創性論斷是新時代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最重要成果,創造性傳承了“六合同風、九州共貫”的大一統中華文化傳統,是“兩個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的具體體現。
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已經成為新疆各項工作的主線,基於五千多年中華文明史,節節貫通新疆的歷史與今天,把共產主義信仰、社會主義信念與中華民族千年理想相融通,開辟一個新境界,正在造就一個有機統一、日用而不覺的新的文化生命體。
讀懂“大一統”思想,才能讀懂中華文明
讀懂中華民族史,才會深刻懂得中華民族共同體從哪裡走來,也才能夠真正懂得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堅持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能有力駁斥西方一些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史觀,正本清源,有利於增強新疆各民族對中華民族的歸屬感和自豪感。”自治區黨委黨校(行政學院)民族宗教理論教研部副主任郭益海教授說。
一段時間以來,西方一些人兜售一些諸如“內亞史觀”“新清史觀”“征服王朝論”等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史觀,有意抹殺中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事實,借助歪曲歷史的手法,蓄意渲染“漢—非漢”“南—北”“中原—邊疆”對立,意圖割裂北方少數民族及其所建政權與古代中國的緊密關系。這些學說又被形形色色的反華勢力、分裂勢力利用,妄圖作為肢解現代中國邊疆的歷史與文化依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西方很多人習慣於把中國看作西方現代化理論視野中的近現代民族國家,沒有從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角度來看中國,這樣就難以真正理解中國的過去、現在、未來。”
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
文物實証歷史。沙雅縣於什格提古城出土“漢歸義羌長”印章,吐魯番出土文書裡面有大量儒家典籍《論語》《孝經》以及經史子集,民豐縣尼雅遺址出土織錦護臂“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樓蘭故城孤台墓地出土“望四海貴富壽為國慶”錦……“這些文物都實証了歷代中央政權對新疆的有效治理,也彰顯了新疆地區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新疆博物館研究館員阿迪力·阿布力孜說,他以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鈐有“西州都督府之印”朱印的《唐律疏議·名例律》殘卷為例,“文物實証了唐朝律令格式及典章制度在西域的施行,也証明在那個時期,漢字已作為官方文字在西域廣泛使用。”
從漢代開始,任何一個王朝都把西域視為疆土,行使著對新疆地區的管轄權。而新疆地區的地方政權,也一直奉中原為正朔。
敦煌莫高窟千佛洞有一幅人像,頭戴王冠,一身寬衣博帶、雍容華貴的漢地裝束,旁邊的題記是“大朝大寶於闐國大聖大明天子”,這裡的“大朝”指唐朝,圖上人物即李聖天。
李聖天是於闐國王,本姓尉遲,自稱“唐之宗屬”,以唐朝國姓李氏為姓,始終堅持對中原王朝的臣屬關系。他繼位時,河西走廊已陷入吐蕃之手多年,於闐國與中原交通斷絕,不知唐朝滅亡,到了宋朝他仍自稱“唐之宗屬”。
1937年全民族抗戰爆發后,新疆各民族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顯著增強,各民族間的團結凝聚從自在走向自發,和田維吾爾族貧民艾沙將18歲的兒子送上前線。老人稱,如果兒子不能在戰場奮勇殺敵,“就是不孝,寧死也不見”。
郭益海說,各民族之所以團結融合,多元之所以聚為一體,源自中華民族追求團結統一的內生動力。自古以來,“大一統”浸潤著我國人民的思想感情,在國家統一中發揮了強大的向心力作用。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
今年10歲的熱依沙,是博樂市第五小學四年級學生,兩年前,她被京劇獨特的唱腔吸引,“太好聽了,我要學!”
她進入學校京劇社團學習后,表演技巧日漸提高,也更加喜愛京劇。在媽媽的提議下,她將艾德萊斯裙與京劇結合,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傳承。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歷史根基和思想源泉,也是新疆歷史發展中的底層邏輯,浸潤在方方面面,從遙遠的歲月,一直延續到今天。
“歷史上,無論是維吾爾族茶文化還是養蠶和絲綢織造,都深受中原影響。”新疆大學副教授熱米娜·肖凱提說,“維吾爾族傳統文化在審美情趣、生活方式、價值准則、信仰追求等各方面,都蘊含著強烈的中華文化向心力。”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既包括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包括對紅色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認同。
俞秀鬆,是最早在新疆大地上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共產黨人之一。新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后,陳潭秋、毛澤民、林基路等更多共產黨人應邀來到新疆,他們在《反帝戰線》《新疆日報》等報刊介紹馬列主義,用革命思想團結和教育新疆各族人民。雖然不久后因盛世才投靠國民黨,大肆搜捕迫害在疆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新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就此破裂,但馬克思主義的種子,已經在新疆大地扎下根來。
馬克思主義博大精深,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為人類求解放。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為中國人民所接受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它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共同的人民本位立場。
早在1930年中央蘇區時期,紅軍編寫的小學教材新編三字經開篇即為:“天地間,人最靈。創造者,工農兵。男和女,都是人。一不平,大家鳴……”
新中國成立后,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經過土地改革等一系列運動,新疆人民真正在政治上、經濟上都翻了身,歡欣鼓舞,更加熱愛毛主席,更加信賴中國共產黨。
作為民族地區,新疆各族人民渴盼民族平等的願望也在新中國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堅決反對任何民族歧視、民族剝削、民族壓迫,反對大民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要真正解決民族問題,必須進行社會改革。中國共產黨進行大刀闊斧的社會改革,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衷心擁護。
“庫爾班大叔騎毛驢上北京見毛主席”的故事,家喻戶曉,隻有了解了他在新疆和平解放前的遭遇,才能真正理解他的選擇:庫爾班·吐魯木從小受盡欺凌與侮辱,一度逃到荒漠,苦苦求生,1949年12月和田解放時,人民解放軍發現了這個衣衫襤褸、披頭散發的“野人”……他獲得了新生,離散多年的妻女回了家,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土地,第一年就獲得了豐收,他的想法很朴素:“多虧了毛主席,我才有了耕地和糧食,我一定要去看毛主席,讓他嘗嘗我的豐收果實。”
因為比較,才會認同,因為認同,才會信仰。1959年7月,庫爾班·吐魯木以76歲的高齡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當時新疆入黨年齡最大的黨員。至今,他的后人中,涌現出一個又一個勞動模范、民族團結模范。
這就是文化認同的力量。
走出星星峽
庫爾班·尼亞孜,烏什縣依麻木鎮國家通用語言小學校長,1982年,他考上新疆大學,是鎮上第一個走出烏什縣的大學生。畢業后,他走遍了大半個中國,所見所聞,深為震撼:家鄉很多人一輩子沒有走出過烏什縣,甚至沒有走出過依麻木鎮。在他們眼裡,世界就是幾畝地、幾隻羊,從家門口流過的托什干河就是天底下最寬廣的河流。
家鄉人為什麼走不出去?因為不懂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隻有語言通才能心靈通,才能走得更遠、飛得更高。”2003年,他拿出所有積蓄,動員父親賣掉圈裡的12頭牛,在家鄉創辦了新疆第一所民辦國家通用語言小學。開始很艱難,但越來越好,因為越來越多人認識到了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重要性。
“星星峽是新疆的東大門,我要幫助更多孩子走出星星峽,了解我們偉大的祖國!”庫爾班說。
任何一種科學思想理論的產生和發展,都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
今年4月,自治區黨委十屆十一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國共產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關於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施意見》。
堅決維護社會穩定、緊貼民生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深入開展文化潤疆、推進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有形有感有效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行動,正在新疆大地展開。
一定要走出星星峽!持續拓展交往交流交融的廣度深度,是對口援疆工作的重中之重:和田孩子在天安門廣場觀看升國旗儀式﹔喀什青少年在上海中共一大會址感悟良多﹔鄯善縣魯克沁鎮阿曼夏學校“紅石榴”童聲合唱團的努爾扎提·吐爾遜、熱則耶·卡斯木受邀到湖南衛視,與著名歌手韓紅一同唱響《唱支山歌給黨聽》……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新疆各族人民提供優質文化產品:
北京市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援建和田地區博物館,舉辦和田歷史文化展、尼雅遺址專題展,整合力量精心打造大型歷史舞劇《五星出東方》﹔上海市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推出貫穿3年的品牌系列活動“愛我中華文明之美”,引進全疆首個以“偉大建黨精神”為主題的“偉大精神鑄就偉大時代——中國共產黨偉大建黨精神”專題展覽﹔山東省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指揮部推動建成了南疆建筑面積最大、功能最完善、群眾參與度最高的國學教育培訓綜合體——英吉沙縣國學書院……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新疆長治久安和繁榮發展的康庄大道,道路決定方向,方向決定命運,新疆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安定和繁榮局面。”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講席教授潘維今年6月在喀什市舉辦的“中國新疆的歷史與未來”國際論壇上如是說。
人間正道是滄桑。
潘維感慨,形成新的理論、指明道路和方向非常不容易。我們經歷了艱難曲折的實踐和理論探索,才有了今天的成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解決民族問題的中國方案,也給世界指明了一條道路!(肖春飛 任江 賈春霞 銀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