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馬為媒 策馬揚鞭——烏魯木齊持續發力推動馬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烏魯木齊,說起馬,你能想到什麼?賽馬場、馬術表演、汗血馬、策馬騎行、傳統馬背體育運動…… 對於烏魯木齊人來說,馬,並不陌生。推動馬產業高質量發展,烏魯木齊也有著獨特優勢和十足底氣。
特別是今年,隨著“烏魯木齊馬上旅游”特色文旅品牌活動“破圈”傳播,烏魯木齊更是立足特有資源稟賦,“馬”上作為。
新疆古生態園,汗血馬種質資源基因庫建成投用﹔新疆農業大學,馬業人才從課堂走進馬場學以致用﹔經開區(頭屯河區)馬家庄子村,馬文化產業園建設有序推進……
有著悠久的養馬歷史和濃厚的馬文化底蘊的烏魯木齊,已吹響萬馬奔騰號角,策馬揚鞭勇爭先!
快“馬”加鞭增強核心競爭力
7月1日,在新疆古生態園汗血馬基地,高大威猛的汗血馬時而鞠躬致意,時而馳騁馬場,引來各地游客稱贊。 來自貴州的游客陳慧慧說,她之前在短視頻刷到過新疆古生態園的汗血馬,現場觀看更為震撼。
汗血馬瀟洒的亮相、人馬合一的精彩表演,源於馬匹良好的健康狀況,而這背后,少不了定期洗浴、精心喂養、合理膳食等一系列悉心呵護。
在新疆古生態園汗血馬基地,飼養著18個品種400多匹世界珍貴名馬,超過80人的保障團隊為這些馬匹提供著飼養、調馴、診療等服務。
“這不能咬,聽到沒?好,來來,真棒!”在新疆古生態園汗血馬基地13號馬廄,新疆野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馬業部總教練徐兵,正在對不到兩歲的馬駒進行脫敏訓練。
曾在北京紅騎士馬術學院任職、觀摩過歐美馴養技術的徐兵,今年要在完成60匹馬駒脫敏的基礎上,推行德國FN馬術系統。
現代馬業離不開高質量馬文化人才的支撐。“人才”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既為一域增光,也為全局添彩。
在新疆農業大學,去上課不僅可以騎馬,還有“馬倌”在一旁“伺候”。
不久前,在該校馬術進校園活動中,每天上午11時一直到14時30分,都會有新疆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馬業科學專業的幾位“馬倌”牽著馬,帶著同學們體驗“騎著馬兒去上學”。
“學院是國內第三批開設馬業科學的大學,同學們都會騎馬。”新疆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馬業科學系主任曾亞琦說。
事實上,馬業科學是基於馬業全產業鏈的新興特色產業。學習騎馬,只是新疆農業大學馬專業學習的“前奏”,學習系統的馬業科學理論知識,才是“重頭戲”。
目前,新疆農業大學已逐步形成了“三層次、四結合”的馬業科學專業方向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了面向現代馬產業的教學科研創新團隊和人才培養基礎,並將實習實訓基地建設作為打造現代馬產業學院的重中之重。
新疆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副院長孟軍說,同學可以去馬術俱樂部學習馬術騎乘,並在種馬場進行實習,一改過去“黑板上養馬”的培養模式,讓馬業人才從課堂走進馬場學以致用。
一“馬”當先良種繁育正當時
這段時間,位於烏魯木齊縣板房溝鎮板房溝村的新疆盛龍翔雲馬業有限公司,正忙著淘汰公司內品質不佳的馬匹,並篩選引進更優品質的新品種馬。 競技類賽馬賽事提升了運動型賽馬的價值,激發了養殖企業及養殖戶參與馬品種改良的積極性。
“馬的良種繁育是提升馬品質的基礎。”新疆盛龍翔雲馬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於林說,公司主要繁育競賽馬,多年來圍繞市場變化和需求,通過馬良種繁育、疫病防控、飼草料等環節,不斷加快馬匹改良。
馬產業發展離不開馬匹的繁育,優質馬種是珍貴且獨特的生物資源。
就在不久前,汗血馬種質資源基因庫在新疆古生態園汗血馬基地建成投用,實現了優質馬種質資源國產化。
“在建成全國唯一且成熟的馬匹細管凍精生產線后,今年初,我們又集中採集優質公馬精子,制作凍精,同時進行馬匹種質資源保存以及人工授精實驗。”新疆古生態園汗血馬基地康復管理中心馬匹繁育實驗室繁育師張森說。
運用人工冷凍技術保留優質馬種精子,是解決優質種質資源價格昂貴、種源供應跨區域等問題的方案之一。
張森說,細管凍精生產線運用先進技術,對國外優秀的專門化品種以及我國的地方品種馬匹進行功能基因篩選,從而初步形成功能基因數據庫。這為種質創制及專門化品系培育提供了寶貴的育種素材,並形成一系列提高馬匹繁殖力的技術產品,進而實現馬匹生產“良種快繁”。
目前,汗血馬基地制定了採精工作的標准化流程,借助成熟的馬匹細管凍精生產線,通過聯農帶農“育種+”模式,讓優良馬種進入牧區。
“我們已經向烏魯木齊市達坂城區、烏魯木齊縣等地的牧民免費提供優質凍精馬種質資源,用於品種改良。”新疆野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邱良說。
“我們還可以根據牧民需要,來繁育馬匹的下一代。”張森說,不同類型的種馬具有耐力好、擅長短跑或長跑等特征,根據父系基因特征進行有選擇的繁育,也會讓下一代馬的基因特征表現更佳。比如牧民需要肉質好的馬,就可採取優質肉馬的精子和本地馬結合﹔需要速度更好的馬,就可以選擇速度賽馬的精子。
萬“馬”奔騰培育全產業體系
修建馬術比賽賽道、看台、馬廄等硬件設施,完善綠化、路面和賽事電子屏等輔助設施……眼下,位於經開區(頭屯河區)馬家庄子村的馬文化產業園項目正在加緊建設。 這是馬家庄子村與新疆駿馳騰昊馬文化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項目。
新疆駿馳騰昊馬文化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曉斌說,馬文化產業園項目分3期建設,計劃於2026年全部建成。項目包含室內馬術館、馬術研學基地、封閉式賽道、馬術俱樂部、馬術培訓學校及30000平方米的刁羊區、馬匹表演區、馬匹騎乘區、寵物區等,馬術賽道也將按照全國賽事標准承建。
按照前期規劃,馬文化產業園項目將融合特色馬類活動體驗、研學教育體驗、生態探索體驗等,構建文旅產品體驗新格局,形成以馬文化體驗為特色主線的產品體系,滿足市民及游客觀賞、休閑娛樂的多元化需求。
“目前正在建設的一期項目預計7月底完工,8月將引進一場全國性的馬術賽事活動。”張曉斌說。
眼下,憑借“烏魯木齊馬上旅游”特色文旅品牌活動“破圈”傳播,烏魯木齊也正加快探索馬文化休閑旅游產業。
馬家庄子村黨支部副書記特裡克·斯蘭別克說,馬文化產業園項目落地實施,將助力打造以馬文化為主題的特色民俗旅游目的地,形成以體驗馬文化為特色主線的產品體系,進一步推進馬產業、農業、旅游、文化、教育等產業深度融合,促進傳統優勢資源轉換和農牧民持續增收。
的確,“馬背經濟”正成為烏魯木齊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引擎,更是廣大農牧民的致富產業。
在達坂城區阿克蘇鄉制作馬具的馬達尼葉提依·依布熱依汗對此深有體會:“游客越來越多,除了在家裡接訂單,我還把制作的馬具帶到集市上賣,尤其是有賽馬刁羊活動的時候,很多人都對精美的馬具感興趣。”
同樣,在烏魯木齊縣,一批各具特色的野騎營地陸續涌現,16條“馬上游南山”騎行線路持續火熱,不定期舉辦的賽馬、刁羊等馬上體育項目“吸睛”又“吸金”……
在板房溝鎮沙溝景區,騎馬是一項傳統的休閑娛樂活動。
“景區有長短不同的騎行線路,游客到景區后,基本都會選擇騎行。”在景區租賃馬匹的村民艾山江·木沙江說,特別是今年,到了周末游客很多,有時遇到節假日,還會出現排隊情況。
正如艾山江·木沙江所言,眼下的烏魯木齊,馬背騎行數據不斷“刷新”。而與其緊密相關的體育運動、休閑騎乘、文化旅游、專業化馬產品開發等新業態蓬勃發展,也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郭軍鴿 江斌偉 牟敏 唐紅梅 雷婷 迪麗娜爾·加力肯)
來源:高新區(新市區)融媒體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