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從平房搬到樓房 好鄰居相伴60年

2024年06月24日11:32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6月10日,新疆瑪納斯縣瑪納斯鎮西關社區居民楊文祥與兒子應邀來到好鄰居哈帕爾·玉蘇甫家。中午,兩家人將各自准備好的拿手菜端上餐桌,大家一起品美食、拉家常,歡聲笑語,其樂融融。看著年輕一代們和睦融洽親如一家,楊文祥和哈帕爾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逢年過節聚一聚,一直是這兩家人的傳統。

為了這次家庭聚會,哈帕爾特意提前對自家的樓房進行了修整裝飾,讓這套已經住了10多年的房子顯得整潔而溫馨。

“在這之前,我就和楊哥一起商量,房子怎麼修整裝飾、要做哪些飯菜,就為了讓我們這個大家庭聚會更開心。”哈帕爾說。

從父輩開始,哈帕爾和楊文祥兩家就是好鄰居。

1963年,哈帕爾的父親在瑪納斯縣瑪納斯鎮鳳凰西路購買了一棟平房﹔第二年,楊文祥的父親也在哈帕爾家隔壁購買了一棟平房。就這樣,兩家成了一牆之隔的鄰居。

平日裡,兩家大人隔著不算高的院牆相互問候,也時常相互走動。孩子們自不必說,平日裡都是形影不離的好玩伴。我家種的青菜給你家送一籃、你家煮好的奶茶給我家送一壺,就是在這種你來我往的日常中,兩家人變成了好鄰居。

每年從春耕到秋收,楊文祥的父母會帶著家人回到蘭州灣鎮務農,縣城的平房就會空置很長時間。每次臨走前,楊文祥的父親就會把自家的鑰匙交給哈帕爾的父親,請他照看自家的房子。哈帕爾的父親也會隔三差五過來看看房子裡的水龍頭是否漏水、菜園裡的蔬菜需不需要澆水。

“隻有對極其信任的人,才會把自家的鑰匙交給他,這不光是一個托付,更有一份情誼在裡面啊。”哈帕爾說父親時常這樣教導他們。

1971年,楊文祥的父親病逝。幫著料理完后事,哈帕爾的父母到楊文祥家來得更勤了。因為楊家的孩子尚小,這個家需要幫助。

“那時候我家有什麼事情,玉蘇甫叔叔都過來幫忙,修整院牆、搬運重東西、修理自行車等,遇到啥活就干啥。”楊文祥說,他長大后時常會想起以前的一幕幕場景,一想起這些眼眶就會濕潤。

楊文祥今年66歲,比哈帕爾大12歲。哈帕爾從記事起就一直把楊文祥叫“哥哥”。1976年,楊文祥參加工作,成為一名鄉鎮醫務工作者。13年后,哈帕爾也進入企業工作,成為一名維修工。參加工作后,兩人不能像過去那樣天天相伴,但兩家人互幫互助的傳統一直延續著。哈帕爾的父母生病了,楊文祥幫著聯系醫生和買藥,就當成自家的事情干﹔楊文祥家裡的水龍頭、電器壞了,哈帕爾也隨叫隨到。

2007年,兩家的平房被拆遷。哈帕爾先拿到了樓房的鑰匙,楊文祥就幫著確定裝修方案、選裝修材料,一直幫著哈帕爾一家搬進了新家。

“當時我就想,要是楊哥一家也搬過來,我們還繼續做鄰居,這樣就好了。”哈帕爾說。兩家人都有這樣的想法,經過和開發商協商,楊文祥和哈帕爾兩家又成了同一單元門挨門的鄰居。

2005年,哈帕爾的父親去世,楊文祥一家人忙前忙后幫著料理后事。哈帕爾的母親體弱多病,2014年以后身體更是每況愈下,哈帕爾和妻子平時工作忙,楊文祥就主動提出利用閑暇時間幫忙照看。2016年,楊文祥退休,閑暇時間多了,他就花更多時間幫著哈帕爾照顧老人。

在這一年,哈帕爾的母親和楊文祥的妻子先后去世,這讓兩家人十分難過。

“有困難我們共同面對,這是我們兩家人一直以來的習慣。那段時間,我們兩家人相互開導、相互鼓勵,慢慢從悲傷中走了出來。”哈帕爾說。

從平房搬到樓房,從牆挨牆的鄰居到門挨門的“親人”,60余載的時光裡,楊文祥和哈帕爾兩家始終房挨著房、心貼著心,在你來我往的交流交往中,成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並且,這一份情感還在代代延續。

因為是相處多年的鄰居,楊文祥和哈帕爾的孩子從小也成了要好的朋友,他們一起玩耍、學習、成長。

“現在我們都參加工作了,不能像小時候那樣形影不離,或許以后也不能像我們的父輩那樣成為鄰居。但是,我們兩家親如一家的感情,一定會在我們這代人和下一代人身上延續。”哈帕爾的兒子尼加提·哈帕爾說。

“是的,不論時間過多久,我們還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楊文祥的兒子楊海鷗說。(蓋有軍 邢振江)

(責編:陳新輝、韓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