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識27年的鄰居姐妹一起過節

6月17日,李麗敏(左一)和再日帕·艾哈買提(右二)共度古爾邦節。余夢凡攝
“再日帕妹妹,節日快樂!”
“李姐,節日快樂!”
6月17日,古爾邦節,烏魯木齊市天山區固原巷社區寧夏灣大院,住在3樓的李麗敏領著孫子,帶著自己做的粉湯和油香,敲響了1樓鄰居再日帕·艾哈買提的家門。從1997年相識至今,這對沒有血緣關系的姐妹早已習慣了共度大小節日。
知道李麗敏一定會來,再日帕和丈夫牙生·依明早早煮好了羊肉。圍坐在一桌美食前,兩家人再次回憶起往事。
1997年,李麗敏夫婦和再日帕夫婦成為寧夏灣大院新樓房的第一批住戶。院子隻有一棟樓房,鄰居之間很快便熟悉起來。年齡相差6歲的她倆常以姐妹相稱,退休后社區每次聯誼活動她們也總是相約共同參與,成為轄區公認的好姐妹。兩家人的人生大事,雙方也從未缺席。
2017年9月的一天凌晨,李麗敏的愛人突發心梗去世。“我當時覺得天要塌下來了,大腦一片空白。”李麗敏回憶。
第二天一早,家中多位親戚從外地趕來烏魯木齊吊唁,正當李麗敏為家中有些擁擠,無法好好招待親戚朋友感到無助時,讓她感動的一幕出現了:她家所在樓棟所有住在1樓到3樓的鄰居,全都敞開家門,將她的親戚朋友請到家中歇腳。牙生和鄰居們在院中支起一口大鍋做抓飯,一碗碗地端給遠道而來的客人。
人群離去后,寂靜的傷感涌來。再日帕幾乎天天都來陪伴李麗敏,開導她,邀請她去家中吃飯,直到她走出這段陰霾。
再日帕的父親去世時,李麗敏和鄰居們第一時間前往吊唁。兩年前,再日帕在家中做飯時燙傷了腿,李麗敏和鄰居們聞訊趕來探望。白天陪她聊天解悶,每到飯點就將自家做好的飯給她端去。
“小時候,父親就告訴我們‘買房子要先看鄰居’,那時候不懂這句話的意義。”再日帕說,“直到這些年遇到各種困難時都有鄰居幫我撐腰,為我解憂,才明白這句話的分量。”
去年夏天,得知再日帕裝修房子,李麗敏將自家鑰匙交到這個妹妹手中:“我這段時間在女兒家住,你和妹夫就搬來住我家。”
幾天前,在社區舉辦的百家宴聯誼活動上,有鄰居問李麗敏:“古爾邦節和誰過?”她毫不猶豫地說:“當然是和我的妹妹再日帕一起過!”
回憶著種種感動的往事,再日帕抓起一把干果,塞進李麗敏孫子的手中,滿眼喜歡:“我們兩家人認識的時候,這個小家伙的媽媽還是個孩子,現在她兒子都6歲了。”
李麗敏的女兒李玉婷告訴記者,小時候每當放學早,爸媽還沒回家時,鄰居叔叔阿姨總會熱情地邀請她去家中,招待她吃晚飯。“我結婚當天,再日帕阿姨和牙生叔叔一同參加了我的婚禮。我生了寶寶后,再日帕阿姨帶著禮物來看望我們。”李玉婷說,兩家人早已從鄰居變成親人。
飯桌上,買了新車的牙生夫婦和李麗敏商量,兩家人開車去旅行。“旅行規劃咱們慢慢想,你有空了先幫我修修廁所的水龍頭。”聽到李麗敏的話,牙生哈哈大笑,他轉身從櫃子裡拿出個新水龍頭,“昨天聽再日帕說李姐家的水龍頭壞了,我就把新的水龍頭買來了。走,咱們現在就去換上!”(余夢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