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節水,看新疆城市如何答卷

2024年05月15日09:29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再生水利用成為緩解城市缺水的一個重要途徑。同時,新疆還積極“解鎖”源頭節水新技能,更加科學合理開發和利用城市水資源。

■對於非居民用戶節水意識的提高,新疆更是先行在前。2018年,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就已聯合印發《關於加快推進我區城鎮非居民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的實施意見》。

■借助新一代無線網絡、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數字化、智能化管理和運營水處理設施,已成為新疆提升城市水資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

對於分布在大大小小綠洲上的新疆各個城市來說,水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過分。

歷史上,這片土地多次上演了城市因水而興、因水而衰的故事。樓蘭古城、尼雅遺址……曾經輝煌一時的文明靜靜躺在大漠深處,留給人們深深的思索。

往事越千年。今天的新疆,城市化進程超過歷史上任何時期,但水的問題,依然是橫亙在發展路上的巨大考驗。所幸的是,今天的城市,已經有了更先進更豐富的手段,正在節水路上做著各種努力和探索。

變廢為寶

再生水利用擴范圍

5月11日,在第33個“全國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活動開展之際,廠區建設如公園般的烏魯木齊城北再生水有限公司,迎來了新一批參觀者。

“灌木喬木茂密,肥美錦鯉暢游。萬萬沒想到,這如畫的美景竟是再生水利用的功勞。”參觀新疆最大的再生水處理廠,讓烏魯木齊市民閆虎財發出感嘆。

再生水利用就是將廢水或污水經適當處理,達到可再次利用水質標准的非飲用水。

2022年2月,《自治區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實施方案》出台,以烏魯木齊市、克拉瑪依市、哈密市、吐魯番市4個缺水城市為重點,開展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示范。2023年12月,烏魯木齊市、哈密市入圍生態環境部第二批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城市。

2023年,烏魯木齊市以城北再生水廠為水源的再生水利用量為2638萬立方米。其中:用於工業1085萬立方米,用於城市綠化1553萬立方米。

除了用於城市綠化,新疆不斷探索再生水濕地進化,推動工業企業、工業園區水資源循環利用。

在克拉瑪依市,第二污水處理廠每年達標排放的2000多萬立方米的再生水,讓古海生態公園生機盎然。這裡蘆葦浩蕩、紅柳吐蕊、飛鳥翩躚,成為科普宣傳和市民休閑放鬆的好去處。

在阜康市,投資4340萬元在准東五彩灣奶牛養殖廠、瑤池園等六個點位建設的一體化污水處理站,年處理污水115.2萬立方米,在滿足2304畝綠化用水的同時,兼顧了城市環衛、工地降塵等方面的用水需求。

再生水利用成為緩解城市缺水的一個重要途徑。同時,新疆還積極“解鎖”源頭節水新技能,更加科學合理開發和利用城市水資源。

機制引導

源頭節水舉措多

哈密市伊州區在實施“一戶一智能水表”改造工程的基礎上,從2019年起,開始實施居民生活階梯水價制度。

“0—96立方米(含)按照1.8元/立方米收取,97—132立方米(含)按照2.64元/立方米收取,132立方米以上按照3.48元/立方米收取。”新疆哈密水務有限公司生產技術部經理楊濤說,此標准按照一家三口為基數核算,對於人口較多的家庭,提供相應文件或材料,每年階梯水量基數可增加29立方米。

“居民智能水表的更換和階梯水價的執行,有利於實時監測居民用水情況。”楊濤說,居民可以查看每月用水數據,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商業銀行及營業廳購水。

“老人再也不用去排隊買水了,子女通過手機就可以給水表充值。”家住哈密市伊州區翠景苑小區的居民史新麗說,安裝智能水表后,自己節水意識越來越強了,每年節約用水大約20立方米。

對於非居民用戶節水意識的提高,新疆更是先行在前。2018年,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就已聯合印發《關於加快推進我區城鎮非居民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的實施意見》。

全疆第一個成功創建自治區節水型城市的縣級市阜康市,從2020年起,歷時4年,先后投資1億元,全面推進飲灌分離工程,建設48公裡綠化用水主管網。

“阜康市接入了195家共建單位和57個小區綠化用水,實現了城區綠化用水、人飲供水從源頭到末梢徹底分離。”昌吉回族自治州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副書記、局長吳滌說。

在工業用水佔到全市總用水50%以上的克拉瑪依市,新疆油田公司等企業成為主要用水大戶。

“公司將節水工作納入企業整體發展規劃,不斷優化調整設備運行方式和水循環系統運行模式,提高水資源的重復利用率。”新疆油田公司質量健康安全環保部二級主管張全介紹。

2023年,新疆油田公司共節水36.5萬立方米,推動克拉瑪依市工業用水總量在城市公共供水總量佔比從50%下降到36%,實現生態和經濟雙贏。

智慧加持

節水管理更精細

“管理人員通過一個平板電腦,可以實現對整個工藝和設備運行情況的監測和巡檢。”5月11日,在烏魯木齊市城北再生水有限公司中控室,該公司總經理陳建向現場觀眾介紹。

作為新疆最大的再生水處理廠,這裡不僅有先進的A/O生物池+MBR膜生物反應工藝,還實現了全程無人化管理的智慧運行。

借助新一代無線網絡、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數字化、智能化管理和運營水處理設施,已成為新疆提升城市水資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

吐魯番市人民醫院先后投資12.8萬元,建立用水能耗監測平台,適時對瞬時流量、日累計流量、月累計流量、年累計流量實施動態分析,全年節約供水設施維修經費約15萬元。

阜康市投資9505萬元建立起覆蓋全市的供水調度監測體系,實現對水源地、水廠、管網、加壓泵站、遠傳戶表等進行實時監控和數據採集。

克拉瑪依市在供水系統安裝了20余種共計3592個智能物聯設備,建成276個DMA網格化小區,建立全網精准水力模型系統。

“我們對全市9000多個井室開展數字化動態管理,實現了城市管網智能調控和科學調度的精細化管理。”克拉瑪依市水務有限責任公司生產運行部主任李偉庫介紹,克拉瑪依市供水管網漏損率連續多年低於5%,達到國家領先水平。

2024年5月1日,我國第一部全面規范節約用水的行政法規——《節約用水條例》正式施行,明確將節水目標完成情況納入地方政府及其負責人考核。

按照自治區要求,到2025年,全疆各地(州、市)20%的城市或縣城(除地州市人民政府所在城市外)達到自治區節水型城市標准。

當下的目標已經明確,但對處於生態脆弱區的新疆各個城市來說,節水,這道必答題並未交卷,還將長期經受考驗。未來,還要解鎖更多的“通關秘笈”,以永遠在路上的姿態持續努力奮斗。(王亞芸)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