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凡:夢想點亮人生
“通過一部手機就可以把農副產品變成商品果,這是我的夢想,現在我已經做到了。”近日,兵團第二師鐵門關市佳沐園藝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子凡拿出手機演示,隻見她的手指在屏幕上點了幾下,沙培實驗園裡的霧化植保系統和水肥一體化系統就按照設置的參數開始精准滴灌。
“如果每株盆栽果樹水肥統一,就能結出色、形、味一樣的果實,這就是商品果。”李子凡說。
李子凡是土生土長的“兵三代”,現在是二十九團團委兼職副書記、共青團兵團七屆候補委員。2019年,她大學畢業后帶著夢想回到家鄉,開始了她的創業之路。
“上大學時,每到開學季,舍友們都會分享自己家鄉的特產,帶的水果不管是從個頭、顏色還是品質都很好。那時我就暗暗發誓,將來也要把家鄉的特色水果變成品質好的商品果!”李子凡是在雲南讀的大學,舍友來自全國各地,大家一起分享家鄉特產時,她卻有了自己的人生夢想。
大學畢業前的實習,她堅定地選擇了二師農科所,而她大學所學的專業是經濟學。
“在二師農科所實習期間,我在參加石河子大學培訓交流活動上,有緣結識了王登偉教授,也是他的黃沙栽培技術為我的夢想插上了翅膀。”李子凡說。
王登偉教授的黃沙栽培技術就是把培育好的幼苗移栽到裝有黃沙的無紡布種植袋裡,然后在每個種植袋裡插一個滴箭,通過水肥一體機把水分和養分輸送到幼苗根部,這樣就通過工業化手段完成了農業化種植,最終產出的就是商品果。
說干就干,在父母的資助下,李子凡投資70多萬元進口了一套以色列的滴箭灌溉設備。可天有不測風雲,從國外進口的設備到新疆並不適用,因為水質鹼性重,不到半年,設備的滴水口就被堵死,投資的設備變成了一堆廢品。
“還有一次我投入了幾十萬元從北京進購了一批櫻桃樹苗,也是因為我們這裡的水質鹽鹼性大,植株不適應,再加上氣候原因,苗木死傷嚴重,最后損失慘重。”李子凡說起自己的創業經歷,都是心酸和淚水。
在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下,李子凡想過放棄。
“可能我就不是干這塊工作的料吧,整夜整夜睡不著,常常詢問自己是否還要堅持。”李子凡說,不過好在二師農科所的工作人員及時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
“我們不斷鼓勵她要堅持下去,並為她解決技術難題,在生產技術和項目申報方面都給予了幫助。”二師農科所副所長崔龍說。
在二師農科所的幫助下,李子凡又樹立了繼續追夢的決心。通過不斷實驗,李子凡的“沙培”種植技術最終取得了成功。現已運用到農業生產中,成為了推動二師鐵門關市鄉村振興的新動力。
“去年,我們團隊還與二師農科所合作,利用‘沙培’原理,研發了一項香梨限根快繁育苗技術,此項技術一經推廣,就受到了廣大梨農的青睞。“李子凡說。
今年,李子凡又在鐵門關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開發了一座小白杏設施農業產業園,並把這項限根快繁育苗技術嘗試運用到小白杏種植上,現在小白杏已挂滿枝頭,就等成熟採摘。
目前,鐵門關市佳沐園藝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已培育蘋果、櫻桃、葡萄、香梨、無花果、桃樹等盆栽果樹45萬余盆,產值5000余萬元,帶動就業30余人,其中吸納大學生就業15人。李子凡以市場為導向,通過與二師農科所、河北農業大學、石河子大學的合作,將先進的科研成果和前沿技術應用到實際生產中,將自己的夢想在二師變成現實。
青春就是用來奮斗的,有夢想的青春更有意義。李子凡說:“希望把這種新的設施農業種植理念、種植技術傳遞給更多的職工群眾,通過這些高新技術,生產出更多的商品果,帶領更多職工群眾把日子越過越好,讓我們的沙漠變綠洲!”(葉雲清)
來源:兵團二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