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星級服務”賦能高水平開放

4月23日,3輛滿載核桃的TIR(國際公路運輸系統)運輸車輛在喀什海關關員的監管下,從喀什綜合保稅區倉庫駛出,經紅其拉甫口岸出境,沿途無需再查驗、開箱,途經巴基斯坦后將送抵阿富汗。
“以前貨物出口巴基斯坦大概需要7天到10天,現在僅需3天到5天,大大降低了企業出口成本。”主要從事農副產品和布匹出口業務的新疆路遠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業務經理程發虎感慨道,喀什海關設置了TIR業務專崗快速辦理通關手續,出境車輛“隨到隨放”,為跨境貿易提供一站式“門到門”服務,企業出口之路越走越順暢。
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挂牌以來,已經成為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窗口。為了更好地服務新疆自貿試驗區建設,各級政府職能部門積極轉變服務理念,當好“店小二”,以“星級服務”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以刀刃向內的自我改革提升服務效能,以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吸引更多企業入駐。
“貼心管家”解難題
4月底,新疆生命核力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新廠區內,正在緊張進行最后階段的裝修施工。生產線投產后,該公司將生產肉蓯蓉配制酒、原漿、壓片果糖等高附加值產品。“今年擴建新廠區,選址敲定僅用了10天。”該公司營銷總監陳燕麗回想一個月前的經歷時說,借新疆自貿試驗區挂牌和產業利好機遇,公司決定引進擴建4條新生產線,然而,最初卻為找不到合適廠房犯難。
窘境並未持續太久。烏魯木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市區)工業園區管理辦公室(簡稱“工業園區辦”)在主動上門入企問需中,得知企業遇到了這一難題。“我們幫得上忙。”工業園區辦企業服務科副科長齊晨光回憶,由於熟悉企業用房需求和各園區場地情況兩端信息,工業園區辦很快推介了3處備選廠址。企業確定簽約后,工業園區辦又協助后續施工、辦理各項手續,幫助企業盡早投產、盡早盈利。
在距離不遠的中亞黃金寶玉石產業園內,園區企業正開足馬力應對今年黃金消費市場活躍帶來的訂單增長。不過,黃金價格上漲,企業流動資金也面臨短缺。
“得知園區企業的融資需求后,我們迅速成立了專業團隊,從審批到放款僅用一周時間,向園區企業發放了跨境融資產品3億元。”建設銀行烏魯木齊高新區支行副行長馬煜彬說。今年以來,建設銀行新疆區分行營業部走訪新疆自貿試驗區企業,多渠道傳播各項便利化政策及金融產品,以金融支持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融資“及時雨”解決了企業難題,增添了“走出去”的底氣。
“從喀什綜保區到國門這一路,我們再也不用為運輸以及找司機難而發愁了。”喀什泓宇恆通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負責人魏公哲說,過去從喀什綜保區前往國門途中存在駕駛員不足等困難。喀什海關主動上門幫助協調雙層轎運車承運,降低企業運輸成本,提高物流集聚速度。從今年年初起,公司從代理二手車出口為主轉型為出口二手車、服裝、鞋帽、布料、日用百貨等商品代理,向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出口的商品更加多元。截至4月底,公司代理出口二手車545輛,貿易額1588.94萬美元,代理出口服裝鞋帽、日用百貨等貿易額達584.73萬美元。
自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挂牌以來,各職能部門政策“加碼”,服務持續升級優化。中國銀行設立800億元新疆自貿試驗區建設專項資金貸款額度,工商銀行落地首單40億元新疆自貿試驗區企業發債業務,“金融活水”的滋潤,讓疆內外企業對發展前景信心倍增。烏魯木齊市人社部門每年為企業提供4萬人次的技能培訓補貼,自治區將設立新疆人才發展基金自貿試驗區專項,“人才沃土”的培育,正激發各行業創新活力。
園區幫企業找廠房、金融機構幫企業解決“融資難”、海關幫企業解決運輸難、人社部門幫企業對接高校招聘人才、市場監管部門上門幫助企業辦理營業執照等相關業務……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圍繞促進投資便利化、增強金融服務功能、加強人才服務保障等方面積極探索、靠前服務,為自貿試驗區企業提供上門“貼心管家”服務,讓企業有了更多獲得感。
“刀刃向內”增效能
“有了出口退稅的‘加持’,產品更有競爭力了。”伊犁星河商貿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刁正林說,公司瞄准中亞地區新能源汽車市場,今年已出口1000余輛車,從申請辦理到退稅到賬,時間不斷縮短,今年一季度公司已享受2000余萬元出口退稅。
國家稅務總局新疆稅務局貨物和勞務稅處(進出口稅收管理處)處長石小東介紹,為了更好服務出口企業發展,新疆稅務局結合企業經營實際和辦稅需求,持續優化電子稅務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服務功能,推行出口退稅發票及出口報關單信息“免填報”,實現出口企業待申報的海關報關數據和發票信息數據自動同步、智能配單,進一步提升出口退稅辦理效率。
出口退稅業務辦理提的“速”,正逐步轉化為外貿企業穩健發展的“勢”。數據顯示,2024年一季度,新疆外貿進出口總值936.3億元,同比增長42.7%,高出全國增速37.7個百分點,增速居全國第2位。
“一體化申報、提前申報等模式大大便利了我們的出口業務,申報的貨物由以往的24小時出境變成現在6小時內就可以出境。”魏公哲說,今年3月底喀什海關又為自貿試驗區企業創新開展“屬地直通”和“貨到報關”模式。兩種通關模式開通后,自貿試驗區喀什片區申報的貨物到達出境地海關后無需二次入倉,可直接前往國門出境,再加上喀什海關“7×24”小時預約式通關模式,企業隨時可以申報,入區、查驗、出區“一站式”服務實現貨物“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讓車輛出口通關“零延時”。
高效服務在新疆自貿試驗區各地輪番“上演”。“原本人生地不熟,以為要單打獨斗四處奔波,結果從選址落戶到辦理手續,甚至水電暖對接,都有商務局干部‘一對一’幫跑代辦。”霍爾果斯易創科技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於洋表示,從去年10月來疆考察,到12月企業正式落地,“新疆速度”和政府部門的靠前高效服務讓企業倍感安心。
“稅小助”服務團隊“一企一策”精准服務外貿企業,“簡事即辦”服務破解了企業原先“等待半小時,辦事一分鐘”的尷尬,提升為“90秒辦結”服務,霍爾果斯經開區稅務局優化各項服務舉措,確保稅費優惠政策直達快享﹔“綠色通道特殊辦”“延時服務”“周末不打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二師市場監管局為自貿試驗區企業提供專人24小時“點對點”服務,讓企業感受到貼心溫暖。
稅務、出入境管理、鐵路、海關等職能部門的改革舉措,使得“高效管家”的角色為跨境企業提供了更加便捷、優質的服務體驗。
“星級服務”引客來
截至4月30日,2024年經霍爾果斯、阿拉山口口岸通行中歐(中亞)班列達5003列。新疆雙口岸比去年提前10天完成通行5000列中歐(中亞)班列。
貨運繁忙的背后,是貿易往來的火熱。日用百貨、機電設備、電子產品、農副產品等“中國制造”提量加速走向亞歐市場。
一步跨兩國,“看好就提車”。在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的汽車展示展銷現場,國外消費者看展、試駕、交易“一氣呵成”,提車時間也從7天縮短為3天。對外貿易便利化不斷優化,通關效率大幅度提升,吸引疆內外企業紛至沓來。
截至4月30日,今年霍爾果斯市共執行招商引資項目38個,涉及總投資156.12億元,實現到位資金103.065億元,同比增長6%。據霍爾果斯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統計,截至3月末,新疆自貿試驗區霍爾果斯片區共有經營主體4837戶,自貿試驗區獲批至今,新登記經營主體971戶。
“我們將持續開拓創新,生產更多高科技、高效能、高品質的產品,力爭年產值達到20億元以上。”康臣藥業(霍爾果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雷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像郭雷一樣,堅定在新疆自貿試驗區發展的企業家不勝枚舉。
《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細化了率先推進“數字政府”建設、深入推進審批服務改革、加快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法務區”三個方面的重點任務,從建立線下“一窗受理、集成服務”、線上“一網通辦、全流程服務”的政務服務模式,到簡政放權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都旨在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結合目前新疆自貿試驗區政策和喀什海關為喀什片區開通的便利模式,我們出口的商品越來越豐富。隨著更多利好政策落地,業務量也將會超過預期。”魏公哲表示,目前來公司洽談的客戶不少,服裝、百貨類的貨物貿易額今年預計達3500萬美元﹔出口二手車預計在2500輛,貿易額預計達8000萬美元。
“相關部門的‘點對點’幫扶解決了我們在出口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增強了企業出口的信心。”程發虎表示,今年企業的出口貿易額有望達到3億元。
當新疆新仕程工程建設有限公司負責人一天內拿到營業執照,當新疆新步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一季度享受境外減免稅420萬元,當烏魯木齊市頭屯河區人民法院自由貿易試驗區巡回法庭敲響第一槌……一幅高效、公平、開放的“群像圖”生動展示出營商環境優化帶來的顯著成效,正如春雨滋潤自貿試驗區的熱土,亦如陽光照亮萬千企業發展之路。(康顥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