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從紙上到“指上”——閱讀的變與不變

2024年04月24日12:28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備走了……”

4月21日,一段聲情並茂的朗讀聲回蕩在烏魯木齊天山萬科廣場上空。79歲的朗讀者劉海梅滿頭銀發,一襲黑色長裙,優雅、端庄、滿滿書卷氣。從兒時與圖畫書為伴,成年后閱讀紙質書,到現在戴著老花鏡在手機屏幕上閱讀,愛讀書的她,如今也成為數字閱讀大眾的一員。

4月23日發布的第21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數字化閱讀方式(電腦端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等)的接觸率為80.3%,較2022年增長了0.2個百分點。從“一卷在手”到“一屏萬卷”,不受時間、地點限制,數字閱讀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極大地提高了閱讀的普及率和可及性。

多元化閱讀融入日常

“數字閱讀不僅方便快捷,還可以利用碎片時間隨時隨地閱讀,提高時間利用率。”新疆作家畢然認為,數字閱讀普及是大勢所趨。曾經翰墨書香,如今手不釋“機”,利用碎片化時間讀書,她的閱讀量翻倍。

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提出,發展數字化文化消費新場景,大力發展線上線下一體化、在線在場相結合的數字化文化新體驗。以電子書、有聲讀物等為代表的數字閱讀正成為人們獲取知識、信息的重要方式。厚重典籍濃縮於方寸屏幕之間,指尖滑動取代了書頁翻動。行囊裡不必隨身攜帶圖書,書房中也不至於因為“汗牛充棟”而變得擁擠逼仄。數字化閱讀方式融入人們日常生活,移動閱讀和有聲閱讀成為主流。

除了紙質閱讀和電子閱讀,呼圖壁縣56歲的煤礦工人隋恆武還喜歡用手機聽書。“聽書很方便,可以邊聽邊忙別的事情。最近剛聽完了《平凡的世界》,還一直沉浸在故事情節中。”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隋恆武一直堅持閱讀和寫作,在報刊上發表多篇詩歌和散文,並加入了新疆作家協會。2019年,隋恆武創立了西域情懷文學社,舉辦過多場閱讀和朗誦活動。

每天用喜馬拉雅APP播放睡前故事,已成為市民龐雲娟和5歲女兒的日常。“喜馬拉雅有兒童專區,內容很豐富,主播的聲音和配樂也很生動,孩子特別喜歡,我們已累計收聽了947個小時。”龐雲娟說。

近日,喜馬拉雅發布的《2024春季有聲閱讀數據報告》顯示,2023年,該平台聽書用戶數增長10%,有聲閱讀持續升溫,人均有聲書聽書量達到9.7本,高於前一年。

相比音頻形式,流媒體和直播電商推出的各類“視頻講書”,因直觀且互動性強,成為不少網友選書、購書的重要參考。借助獨特的內容、技術和流量優勢,一些新書好書得以被更多人看見、了解和獲得,這一新模式也為知識普惠與全民閱讀注入了新動能。

34歲的烏魯木齊市民劉存良在電商平台主播董宇輝的影響下,喜歡上了閱讀,在直播間購買了《額爾古納河右岸》《阿勒泰的角落》《人間值得》等書籍,“之前有時間就刷短視頻,現在重新愛上了閱讀,這兩年看的書比過去10年的總和還多。”

線上線下引領閱讀風尚

4月21日,在新疆圖書館一樓大廳,讀者楊洋將超星閱讀本歸還到電子借閱機上。“去外地出差前,我都會來這裡借閱電子書。這個閱讀本資源豐富、攜帶方便,還能保護視力,很多大部頭的書就是在出差途中看完的。雖然也看電子書,但我平時的閱讀依然以紙質書籍為主。”楊洋說。

記者看到,新疆圖書館的走廊上、大廳裡、樓層平台處均擺設有高低不一的書架,周圍有可供休息的椅子和沙發,無論坐在哪兒,隨手都可以拿到一本書來翻閱。這一切,都是讓像楊洋一樣的讀者愛上圖書館的理由。

“數字時代,新老介質閱讀相互借鑒和融合成為全民閱讀的特點。為順應當下閱讀發展,我們不斷豐富數字資源建設,聯合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基礎教育、維普網等一批知名數字資源生產商,建立‘雲端圖書館’。此外,還購買了100多萬冊電子書和近40萬冊聽書資源。”新疆圖書館數字技術部主任於志敏告訴記者,圖書館以線上資源為媒介,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線上+線下”融合的活動,滿足讀者個性化、多元化需求,助力全民閱讀的普及和深入。

2024年“石榴讀書節·新疆閱讀報告”顯示:2023年,全疆各級公共圖書館總流通667萬人次,較上年同期增長約44%,數字閱讀資源平台點擊量1781.7萬人次。世界讀書日期間,閱讀快閃、圖書漂流、花城朗讀者、“人間四月天最美讀書時”線上展覽……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全民閱讀活動,讓天山南北共沐書香。

與公共圖書館相比,實體書店如何進一步融合虛擬與實體、線上與線下閱讀?翰林書店總經理尚強用30年時間,不僅讓石河子市翰林書店入選全國年度最美書店,還在庫爾勒、阿拉爾、克拉瑪依等地開了分店,現已成為在新疆有一定影響力的書店。

面對越來越多的網購平台,尚強決定順勢而為,組織團隊在短視頻平台做線上圖書銷售,“現在,我們書店的線上與線下活動一樣豐富。線下舉辦的‘石城朗讀者’活動和‘帆書課程’翻轉課堂,深受讀者喜愛。線上開展的平台配送圖書及讀書分享直播活動也吸引了不少人關注。”

讀書的意義和價值不變

舉辦“百校共讀”校園閱讀系列活動、開展“繪聲繪色”繪本劇展演、策劃“天山領讀者之夜”活動、組織制作“名家寄語世界讀書日”視頻……世界讀書日前后,是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副總編輯陸開武最為忙碌的一段時間。即便如此,他依然保持著每周讀一本書的習慣,很多時候是幾本書交替著讀。

雖然數字化閱讀已成新趨勢,但對陸開武來說,能靜下心完整閱讀一本書尤顯重要。“無論閱讀形態和場景如何變化,讀書的意義和價值始終沒變,讀好書、讀經典是閱讀的核心。”近年來一直致力於閱讀推廣活動的陸開武認為,閱讀貴在持之以恆,哪怕每天擠出半小時,即使讀幾頁書,隻要堅持下去,必有收獲。

“傳統閱讀更多展現一種生活氛圍,可以感受到書的重量,可以欣賞它的裝幀,可以聽到書頁翻飛的聲音,是人與紙、字與墨的親密時刻,無形中人和書可以形成對話,產生共鳴、共情。”烏魯木齊市圖書館館長靳藝星認為,無論電子書還是紙質書,隻有不斷推出更多富有時代氣息、有品位、有溫度、有深度的精品佳作,才能吸引更多讀者。

在烏魯木齊市定居的安徽00后青年王子楊,既是一名閱讀者,也是一名寫作者。“數字時代,隨時隨地可以打開電子書,記錄閱讀感想,可以在網上分享閱讀體驗,甚至可以和作者遠程互動、交流,以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在生活中,王子楊還是以閱讀紙質書為主,深讀、細讀自己喜歡的經典作品。

從紙上到“指上”,閱讀在變“輕”,選擇也更加個性、更加多元。新疆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敏認為,數字時代,改變的是閱讀的載體形式、閱讀的場所、效率及數字推送形式,不變的是閱讀者的主體性,比如閱讀的心境、時間投入和所得所獲等。“數字時代能集約化所有的閱讀文本信息,使人們便於在任何空間場所開展閱讀,但同時更要求人們有懂得取舍的時間觀,集中精力閱讀經典,滋養心靈、涵養精神。”王敏說。(賈春霞)

(責編:李龍、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