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哈密刺繡“融”出新魅力

2024年04月22日10:20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熱娜古麗·素批設計制作的哈密刺繡繡片成為時裝元素,在巴黎時裝周、上海時裝周上引起業界關注。 熱娜古麗·素批供圖

在哈密市伊州區文化館刺繡工作室,熱娜古麗·素批在制作繡品(攝於4月7日)。 張超攝

這是哈密市伊州區初春的一個午后,熱娜古麗·素批在她的刺繡工作室裡精心創作。3月底,她作為深圳絨臻至美時尚科技有限公司的服裝設計師,剛剛從上海時裝周參展歸來。和煦的陽光透過窗戶照在她身上,她頭上漂染過的秀發,泛著金屬般的光澤。

哈密維吾爾族刺繡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熱娜古麗是哈密維吾爾族刺繡的市級傳承人、自治區工藝美術大師。在哈密,她是見過大世面的繡娘之一——2016年以來,她帶著刺繡作品先后多次登上巴黎時裝周、上海時裝周的舞台。2016年在巴黎時裝周,她的繡品成為一件禮服的裝飾元素,這件禮服在展示后拍出了27萬元的高價。

“我參加過國家和自治區組織的各類培訓。走出去,才知道中華民族的刺繡是多麼美麗。哈密維吾爾族刺繡,就是在與蘇繡、京繡等刺繡工藝的融合交流中發展起來的,開放融合,才有生命力。想要當一名優秀的繡娘,也必須這樣。”熱娜古麗說。

哈密自古以來被稱為“西域襟喉、中華拱衛”,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交流互鑒,催生了哈密維吾爾族刺繡這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花園中的絢麗之花,也書寫著一段段令人難忘的故事。

傳承溯源 史韻悠揚

在哈密市伊州區回城鄉沙棗井村村委會大院旁邊,有一幢四層小樓。這棟樓是哈密傳統工藝工作站所在地。

工作站展廳裡,展出了哈密維吾爾族刺繡各個時期的服飾樣品、圖案紋樣、剪紙、工具及現代文創產品。走進展廳,就是對哈密維吾爾族刺繡的一次歷史溯源和現代審視。

“哈密地處新疆東部,自古以來就是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的交匯交融之地。清朝時期,由中央政權冊封的歷代哈密王始終維護祖國統一。”哈密市文史研究委員會文獻研究室副主任郝常立介紹,1698年冬,第一代哈密回王額貝都拉奉詔進京陛見。在北京,額貝都拉十分心儀蘇繡、京繡的精美,特地請來數十名蘇繡、京繡繡娘到哈密,為哈密婦女傳授刺繡技藝。

“百余年來,蘇繡、京繡在哈密開枝散葉,逐步在新疆刺繡領域佔據了重要位置。”郝常立說,如今,在黨和國家的關心支持下,哈密維吾爾族刺繡與時俱進,積極汲取現代文化元素,不斷獲得新的發展。

卡德爾·熱合曼是哈密有名的“繡郎”,他的作品作為哈密維吾爾族刺繡的代表,參加過國家、自治區和全國各省區市的眾多展會。

“我走上刺繡這條路,就是因為參加了一場哈密市的民間藝術展,受到了專家贊揚。”在工作站裡,卡德爾回憶說,哈密市和自治區對民間工藝的傳承保護非常重視,年年都有展會,年年都有培訓。

哈密維吾爾族刺繡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一批批傳承人開始帶徒弟。2016年3月哈密傳統工藝工作站成立后,吸納了一批優秀的刺繡師進駐。這一年,在原文化部的支持下,包括卡德爾在內,哈密市300多位刺繡師被派往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廣州大學等高等院校學習深造。卡德爾說:“這些培訓學習的經歷,我一輩子都忘不了。”

相融相生 文化留痕

“在繡花時,要注意色彩搭配,牡丹花、佛手花、荷花、梅花、石榴花,用的彩線是不一樣的……”4月7日,在哈密市伊州區西河街道團結社區刺繡工作室牆面上,挂滿了精美的繡品。哈密維吾爾族刺繡市級傳承人阿依夏木·買買提在給幾位居民講解刺繡要領。

在哈密,刺繡融入了人們的生活。城鄉社區,處處都有繡娘在忙碌。

“有的繡娘在參加培訓時會問,這些牡丹花、佛手花、荷花、梅花都不是產自新疆的花,為什麼在很多圖案紋樣中都有?我給她們說,很多花來自中原等地區,圖案紋樣是一輩輩傳下來的,體現的是中華民族大團結。”卡德爾在一幅典型的哈密維吾爾族刺繡作品前介紹,“這是一朵蓮花,長出石榴花的藤,藤的一個側枝上又開出一朵佛手花。我非常喜歡這種有想象力的設計。”

一梗多花,是文化融合在哈密維吾爾族刺繡作品上的直接體現。

哈密傳統工藝工作站成立后,組織本地民俗學、歷史學方面的專家學者,在哈密區域內對各民族的刺繡圖案進行搶救性整理與研究,出版了《哈密刺繡傳承人作品圖案集、設計團隊、產品手冊》等書籍。書中顯示,哈密維吾爾族刺繡題材中,植物花卉圖案有牡丹、石榴、佛手、蓮花、玉蘭、水仙、葫蘆、菊花、梅花、竹、忍冬、蘭草、葡萄、桃等﹔動物刺繡圖案有龍、鳳、仙鶴、孔雀、錦雞、蝴蝶、喜鵲、蝙蝠、鬆鼠、螳螂、魚等﹔幾何紋刺繡圖案有直線、鋸齒、“萬”字、如意、回紋、龜背等﹔人物紋刺繡圖案有蓬萊八仙等。這些圖案紋樣中,中原文化的印記非常明顯。

除了圖案紋樣,哈密維吾爾族刺繡針法也吸收了蘇繡、京繡的技藝,形成了如齊針法、參差針法、階梯針法和散針法等多種多樣的針法。卡德爾總結說:“蘇繡、京繡中的很多繪圖設計、技法,在哈密維吾爾族刺繡上都有體現。”

一梗多花,在更深的層次上,展示著在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主梗”上,各民族文化在融合中開出最絢麗的“花”。

融入時代 擁抱未來

“這次去上海時裝周,我的幾十件刺繡作品成為公司登台展示的時裝裝飾元素,受到參展商和觀眾的普遍好評。”熱娜古麗說。

2016年,原文化部有關領導帶領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專家來新疆調研。在哈密,調研組對哈密維吾爾族刺繡的保護與傳承給予高度重視,安排雅昌文化(集團)有限公司牽頭,選派國內時裝界中國風設計師“密扇”團隊、原創潮流品牌“灌木”團隊、上海秦旭服飾有限公司團隊等3個國家級著名設計團隊進駐哈密,推動哈密維吾爾族刺繡向現代文化產業邁進。同時,聯合廣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北京服裝學院、新疆師范大學、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開展哈密維吾爾族刺繡的理論學術研究及對哈密當地刺繡師的培訓工作。

熱娜古麗成為上海秦旭服飾有限公司團隊的簽約設計師。著名服裝設計師秦旭將熱娜古麗的刺繡作品作為時裝元素,設計了《花開了》《TOIETMOI卿與吾》《醉in綠》《溫柔的脊梁》等系列服裝作品,在巴黎時裝周、上海時裝周令人矚目,受到時尚媒體界的高度評價。

卡德爾則成為山西灌木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聘請的首席設計師。在公司的支持下,卡德爾組織30多名繡娘的核心團隊,開展了3000多人次參加的刺繡技藝培訓。公司分發的繡品訂單,每月給參與的繡娘帶來3000多元的收入。這些繡品,從山西走向了全國。

歷經數百年,哈密維吾爾族刺繡已融入了新疆各族群眾的生活。哈密傳統工藝工作站內,收藏著清朝以來從疆內各地收集到的哈密維吾爾族刺繡服飾和繡片。當前,隨著新疆旅游的火爆,精美的哈密維吾爾族刺繡產品受到疆內外、國內外越來越多游客歡迎。這項古老的技藝,煥發出新的風採,展示著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的澎湃活力。

哈密維吾爾族刺繡的市場潛力不斷釋放。在哈密傳統工藝工作站,優秀的刺繡師們設計出了1300多種刺繡產品,這些產品既有傳統的枕巾、被單、服飾,又有文創旅行包、電腦包、手機套、戶外用品、裝飾畫等,涵蓋了文創產品、生活用品、玩具、旅游紀念用品等領域。

創新活力不斷涌現,規模化的刺繡機制產品也已出現。在哈密市伊州區陶家宮鎮的哈密伊洲之花民族刺繡專業合作社,新引進的電腦刺繡機能夠完成眾多圖案紋樣的批量化生產,幫助一批批農牧民實現增收。不過,合作社負責人布爾汗·阿布利孜還是認為,手繡產品才能更多地體現刺繡師們的技藝和設計思想。“機器生產只是一方面,從長遠看,還是要兩條腿走路。我們要抓好高端的個性化設計,持續推出刺繡師手繡產品,這樣哈密維吾爾族刺繡才能走得更遠。”布爾汗說。( 魏永貴)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