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90后講解員和別迭裡烽燧

2024年04月14日10:53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新疆有多少處長城資源?”“長城與烽燧有什麼關系?”“千年前戍邊將士是咋樣生活的?”4月2日,面對游客這些五花八門的提問,戴兆娜的回答繪聲繪色,對答如流。

“能在游客和歷史間搭一座橋,我感到特別自豪。”戴兆娜說。

90后戴兆娜,是烏什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的一名干部,也是烏什別迭裡烽燧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館)的講解員。成天面對游客各種各樣的追問,戴兆娜練就了“一口清”的“嘴皮子”功夫,很多人稱她為“問不倒”。

僅2023年,戴兆娜就圓滿完成450余場次講解任務,先后為十萬余人次疆內外游客、研學團隊、黨政代表團、國內外媒體進行別迭裡烽燧長城文化講解。最近,她獲評烏什縣2024年第一季度“出彩烏什人”。

別迭裡烽燧是目前我國境內最西端的長城遺址,2023年4月,烏什別迭裡烽燧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館)建成開放。經過層層選拔,戴兆娜成為該館的講解員。“當上講解員不容易,當好講解員更不容易。”戴兆娜深知講解員是難度系數很高的職業,專業水准決定著優秀程度,所以她下決心好好鑽研。

為達到深厚的知識儲備,戴兆娜努力學習各種歷史文化知識﹔向考古學界、歷史文化領域專家學者請教﹔四處搜集新疆境內的烽燧遺址信息。隻要與烏什縣有關的歷史文獻、傳說故事、知名人物、詩詞歌賦等,她都反復學習,爛熟於心,記了密密麻麻10余本筆記。

腦子裡有了“庫存”,戴兆娜迎難而上,主動參與烏什別迭裡烽燧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館)近2萬字的講解詞撰寫工作,這無異於一場修煉之旅。那段日子,她辦公室的燈經常徹夜不熄。吃飯、走路都在想詞、寫詞、念詞,戴兆娜累瘦了,但晦澀難懂的文物知識、歷史知識,都被她演化成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講解詞。她又通過參加語言表達、講解技巧、禮儀規范等方面的專題培訓,以及高強度的自測和考核,精進講解技藝。

“盡管做足了功課,可最初的講解並非易事。”戴兆娜說,剛開始講解時,自己基本是機械性地背誦講解詞,一旦被人打斷就容易忘詞,為此經常臉憋得通紅。時間長了,她發現,講解員不能當“復讀機”,講解服務也並不是單向的知識傳遞過程,而是需要共情,需要通過提問、回答、分享等與公眾進行交流。

於是,戴兆娜花費心思,根據不同群體的需求,設計撰寫了個性化解說方案,努力做到因人施講。

比如,國內沿海等地游客對萬裡長城在新疆沒有連綿的牆體比較好奇,戴兆娜就深入淺出地告訴他們,由於新疆獨特的自然環境,長城在新疆主要是依線設點,以烽燧、戍堡、驛站、城塞等設施呈現﹔中小學生對古人如何在烏什縣修建長城烽燧比較感興趣,戴兆娜就娓娓道來,沙漠地區烽燧大多是用蘆葦或紅柳枝層層鋪沙來修筑,戈壁荒漠地區的則用夯土、卵石和胡楊來修建……

“講解不能照葫蘆畫瓢,能打動人的永遠是故事和細節,隻有將歷史文化和現實社會生動連接起來,才能讓觀眾更好地理解長城烽燧的獨特價值和存在意義。”戴兆娜說。

今年以來,烏什縣全域旅游迸發新活力,蜂擁而至的游客讓戴兆娜更加感到,自己講的不是一個個簡單的歷史故事,而是一種精神,一個信仰,一份深藏於中國人心中的愛國主義情懷。為此,她多學、多聽、多看、多思考、多嘗試,用心用情講好中國長城文化、烽燧文化,讓烏什別迭裡烽燧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館)成為常學常新的社會課堂。

“講解員成長之路,道阻且長,我會將歷史文化和愛國情懷傳遞出去,努力讓觀眾願意聽、容易懂、有共鳴!”戴兆娜表示。(於熙)

(責編:李龍、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