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馬來清進疆務工記

2024年04月10日11:18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4月7日6時39分,隨著從蘭州開往烏魯木齊的T257次列車緩緩靠站,沉寂的車廂熱鬧起來。濃郁的甘肅口音和搬運行李的嘈雜聲交織在一起,馬來清碰了碰婆姨季甘娃的胳膊肘。

“別睡了,准備下車。”

“咋這麼遠,這火車坐得我腰疼!”

牢騷歸牢騷,這個跟著男人走南闖北、養家糊口的女人,一邊熟練地用麻繩把兩個裝著碗瓢和水壺的塑料袋緊緊綁在一起,一邊向同車廂的老鄉們擺擺手,“走了,打電話!”

此時,站在出站口接站止步黃線外,等待馬來清一行的中建新疆安裝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張大千,正舉著接站牌,向出口處張望著。

“今年公司承建的項目多,從全國各地來務工的人也比往年多,我們隔三差五就要來車站接人。從甘肅來的這批工人都是鋼筋工,是常年在我們項目上干活的老鄉介紹過來的。”張大千說話間把接站牌又往高舉了舉。

一個工程項目,就像一條流水線,土建、基礎施工……每一個環節,都需要不同工種的工人來完成。從初春開工,到入冬工程收尾,遍布天山南北的項目建設工地上,來自四川、河南、湖南、江西等勞務輸出大省的鋼筋工、木工、架子工等,不停轉場。馬來清的甘肅老鄉馮旺,去年在新疆東部合盛硅業年產20萬噸高純晶硅項目上干木工活,現在他正在新疆三昌環保能源40萬噸/年煤焦油資源化利用項目工地上忙活著。

馬來清要去的中部合盛硅業年產5000噸特種石墨項目,由中建新疆安裝工程有限公司建設。項目建成后,將成為烏魯木齊首個百億新能源工業產業園,涵蓋從硅基光伏產品制造到光伏發電下游的全產業鏈,是“八大產業集群”重要一極。目前已進入大面積基礎施工階段,需要大量的木工、鋼筋工。

7時10分,城市剛剛蘇醒。45歲的馬來清帶著八九個人,從出站口匯入烏魯木齊站北廣場的人海中。

在各種方言交織,滿眼皆是編織袋和乳膠漆桶的世界裡,馬來清習慣性地提了一把褲腰帶,“我們那裡到處都是往外跑的人。”

在馬來清的家鄉甘肅省定西市岷縣茶埠鎮高岸村,每年開工季,都會出現赴疆務工的大潮。

“一個村幾乎一半人都來新疆干工程了。”馬來清說。

“上火車一問,天水的、武威的……到處都是老鄉!”季甘娃眼泡子有點腫,“昨天諞得有點晚。”

在甘肅人開的飯館裡,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肉面還沒下肚,馬來清撥通了母親的電話報平安。

“家裡兩個娃,丫頭今年畢業,兒子上高二,我們一出來,家裡都是老娘的事。”馬來清家有4畝地,種當歸,收入由市場決定。兒子要上大學,女兒要找工作,都要錢。

外出打工的這些年,高岸村很多人家都蓋了新房,特別是常年在新疆打工的人,不僅蓋起了二層樓,家裡還有各種時髦家電。

內蒙古、江蘇、天津、北京……馬來清在大江南北干過各種項目,也算是個有見識的打工人。但過年去鄰居家串門,讓沒去過新疆的他動了心。

鄰居告訴他,鋼筋工是大工,在別處,一天工錢350塊左右,在新疆,要往上浮動二三十塊。

“一個人一天多掙20塊錢,看不出來啥。我們兩口子合起來干幾個月,那就多了。”馬來清說。

坐上中建新疆安裝工程有限公司派來接人的大巴車,一行人前往位於烏魯木齊甘泉堡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項目工地。考慮到大家沒有帶被褥,張大千讓車停到了烏魯木齊市米東區石化中心市場。

不一會兒,網套、床單、被套、枕頭就裝滿了車廂。季甘娃摸著潔白厚實的棉花被和馬來清商量,年底回家的時候,給孩子也帶兩床。

12時,到項目工地了。安置好行李后,項目總監對新來的務工人員開展入場三級安全教育。

隨后,在新疆干了8年工程的鋼筋工班組組長陳雙杰,又把大家叫到了一起。

“我們都有孩子和老人,求財更得求平安。”安全生產“六大紀律、十個不准”、崗位安全操作技能、事故應急處理措施等,陳雙杰掰開揉碎挨個說,嗓子都啞了。

陳雙杰臨了的一句話,讓馬來清吃了定心丸,“新疆有農民工工資支付監控預警平台,項目也為農民工工資開了專戶,把心擱到肚子裡,好好干,不愁掙不上錢。”

中午飯點,土豆燉小雞、麻婆豆腐、蘿卜涼菜……陪著馬來清轉戰南北的淺綠色搪瓷大碗裡,飯菜堆成了小山。和馬來清一起就餐的,還有整個項目的170余名務工人員,他們中有90%的人來自國內其他省份。

吃飯間,馬來清接到通知,公司給新來的務工人員買了工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安全責任保險,下午要去簽字。

“出門為求財,能平安順利地拿著辛苦錢回家,足夠了。”馬來清說。(趙春華)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