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星星峽綠鬆石採礦遺址:實証新疆為古代“玉石之路”源頭之一

2024年03月21日11:18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哈密市星星峽綠鬆石採礦遺址年代約在公元前兩千紀早期至公元前一千紀中期,其測年結果早於黑山嶺遺址,是目前新疆境內發現最早的一處古代寶玉石採礦遺址,實証新疆為古代‘玉石之路’的源頭之一,也能反映出中原與新疆很早以前就存在密切的珍稀資源交流。”18日,2023年新疆考古工作匯報會上,該遺址項目匯報人、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考古學博士后譚宇辰說。

星星峽綠鬆石採礦遺址位於哈密市星星峽鎮南。2023年,考古工作人員發掘了該遺址群東區、中區和西區3個區域,發掘面積500平方米,發掘區清理遺跡十余處,主要有祭祀遺址、房址、礦坑、崗哨等﹔出土遺物種類眾多,主要有綠鬆石礦料、石器、陶片、木器、毛氈等,紡織品顏色較為豐富。

“我們發掘的半地穴居址區、礦坑、出渣槽、礦渣堆積區、採礦作業區、哨崗和祭祀區清晰地再現了礦冶遺址生產、生活、防御和禮儀活動的空間布局,直觀地展示了當時工業聚落形態及生產基本狀況,為我們了解當時的採礦、選料的技術與方法,了解當時的礦工生活狀況等提供了重要資料,也為研究新疆與周邊地區早期的資源供給關系,探尋中國古代眾多綠鬆石器原料的來源提供了一條重要線索。”譚宇辰說。

綠鬆石是一種全球性的寶石品種。我國是目前世界上最早使用綠鬆石的國家,中原地區早在距今8600年—9000年左右就開始使用綠鬆石。“無論是中原還是草原邊疆,我國幾乎所有的考古學文化中都有綠鬆石文物。如此大規模的使用數量,就需要大規模的供給體系,但我國綠鬆石資源主要分布在秦嶺、祁連山、天山一帶,連接起來就像一條古代絲綢之路的中國段線路。”譚宇辰說,為了全面摸清新疆綠鬆石的去向,團隊初步構建了我國綠鬆石的樣本庫,並開展了新疆綠鬆石的流向研究,通過把中原綠鬆石和新疆綠鬆石礦料進行地球化學方面的區分,發現黃河流域部分出土的綠鬆石文物礦料可能與哈密市天湖東綠鬆石採礦遺址有關,但還需依據更多的考古學研究。

2016年至2020年,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學科技史與文化遺產研究院聯合對黑山嶺綠鬆石礦業遺址進行考古調查,發現礦坑數量多達120余處。西北大學教授先怡衡認定這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古代綠鬆石採礦遺址,最早採礦在公元前兩千紀中期。也就是說,它最初開採的時間在距今3000多年前,繁榮發展在春秋戰國時期。

“哈密市星星峽綠鬆石採礦遺址是黑山嶺綠鬆石礦業遺址的姊妹,兩處遺址的發現,為研究新疆早期綠鬆石器礦料的來源提供了重要依據,基本結束了早期新疆綠鬆石‘西來說’的學術觀點,同時為研究我國西北地區的早期採礦工業技術、組織結構和運作體系提供了考古學支撐。”譚宇辰說。(賈春霞)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