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融入生活和時代 新疆非遺故事很精彩

2024年02月28日10:41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剛剛過去的春節,新疆各地大街小巷張燈結彩,舞龍舞獅、扭秧歌、打腰鼓、踩高蹺以及雜耍等社火表演喜氣洋洋﹔歌舞、賽馬、刁羊、姑娘追等民俗表演遍布城市鄉村,為新春增添喜氣。新春的文化廟會、民俗展演等,匯合了傳統年俗、現代文化,包容了各民族特色活動,讓中華民族共同的節日年味十足,讓非遺融入生活、融入時代。

從實用走向藝術

2月10日,龍年新春大年初一,阿孜古麗·吾甫爾在滿城的鞭炮聲中出發。她此行的目的地是喀什,“喀什是今年春晚的分會場,旅游將會很火,我要去考察那裡的旅游市場、文化市場,讓毛皮畫更加發揚光大。”新疆毛皮畫非遺傳承人阿孜古麗說。

毛皮畫,就是以動物毛皮為“紙”作畫。阿孜古麗是毛皮畫的第三代傳人。第一代傳人是她的姥爺,第二代傳人是她的姨姨。和長輩們不同,到了阿孜古麗這裡,毛皮畫已經擺脫了從前以實用為主的歷史,向著藝術化邁進了一大步。

從2008年看到光影在牧民挂在枝頭的羊皮上“畫”的美妙圖案,而產生藝術靈感以來,十幾年裡,阿孜古麗始終在探索毛皮畫的新世界。不斷摸索中,她解決了皮毛鞣制、上色、防腐、防潮等問題,甚至為了解決上色難題,不惜用自己的頭發做試驗……大漠風情、駿馬獵豹等一個個生動的形象在毛皮上鮮活起來。現在,她將毛皮畫的創作重點放在了畫馬上。

不懈地傳承、創新,加上政府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阿孜古麗和毛皮畫迎來了收獲。2022年,新疆毛皮畫被列為烏魯木齊市市級非遺項目,當年還入選了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阿孜古麗的毛皮畫作品已嶄露頭角——作品《汗血寶馬》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收藏,作品《回眸》榮獲2023年“百花杯”銅獎,作品《鋼鐵牧場1》入選第六屆“薪技藝”青年工藝美術展等。2023年底,她帶著自己創作的近百幅作品和多種文創產品,到北京、上海、四川等地推廣展示,走進了更多人的視野中,毛皮畫成了新疆的又一張名片。

春節期間,徜徉在同樣張燈結彩、喜氣洋洋的喀什,阿孜古麗謀劃著毛皮畫在喀什的發展布局。2015年,她和團隊創辦了烏魯木齊歸跡藝創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創作毛皮畫並培養這項古老又年輕藝術的傳承人群。這些年,她始終堅持走“非遺再造”之路,讓非遺技術適應時代潮流。她和團隊在馬文化挖掘和毛皮畫藝術衍生品上不斷開拓,從家具、箱包、服飾,到背包、筆記本、卡包等,都賦予毛皮畫的元素,並得到了市場認可。

從歷史走進生活

最近,烏魯木齊市級非遺項目皮雕技藝傳承人孟璐璐遇到了一件喜事——2月12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非遺裡的中國》新春年度盛典開播,新疆非遺傳承人代表們和全國13個省區市的非遺傳承人代表,共聚一堂,集中展演和展示了各地獨具魅力的非遺文化。皮雕、馕制作技藝、艾德萊斯綢織染技藝、維吾爾族樂器制作技藝等項目,被推薦為展示項目,得以展示。“能讓更多觀眾了解新疆優秀的傳統手工藝和優秀的傳統文化,對我是一份榮幸。”孟璐璐說。

雕刻、敲邊、塑形、染色縫線、磨邊、拋光……一道道外人看來枯燥乏味的工序,就是孟璐璐完成一件皮雕作品的全過程。

這樣的日子從十幾年前就開始了——當時,24歲的孟璐璐辭掉工作,跟隨內蒙古皮雕代表性傳承人李思沁學藝,走上了皮雕傳承和創新之路。十幾年來,她學習、鑽研皮雕技藝,在作品中融入新疆元素﹔深入新疆各地尋訪民間皮雕匠人,挖掘皮雕技藝的新疆特色。“傳統的酒壺、皮囊、馬鞍等皮雕產品逐漸遠離時代需求,我希望推動皮雕技藝創新,設計出更符合時下文旅市場的產品,希望農牧民中的皮雕匠人能打破傳統產品的單一,推動皮雕行業發展,促進皮雕和皮藝制作復興。”孟璐璐說。

孟璐璐成立了工作室,帶著皮雕作品參加各種展覽,讓非遺進校園、社區、牧區。這些年,她培訓了300名匠人,還帶出了100多名學員。在吸收、發展皮雕技藝的同時,她始終在開發皮雕文創產品,現在開發的皮雕文創產品已有上百種,尤其是設計制作的馬背系列皮包、裝飾畫和挂墜等工藝品,已成為旅游景區熱賣的文創產品,“把傳統工藝與現代創意相結合,讓非遺更有時代感,使傳統非遺煥發出時代魅力,展現非遺在新時代‘亙古亙今、日新又新’的蓬勃氣象,是非遺傳承人的使命。”

從中國走向世界

春節期間,烏魯木齊文廟是這座城市年味最濃的地方。

舞台上,舞龍舞獅、戲曲相聲等,“你方唱罷我登場”,精彩不斷﹔非遺展示區裡,書法、面塑、糖人、剪紙等各顯其能,被市民、游客圍得水泄不通﹔互動游戲區裡,投壺、擊鼓、鳴鐘等傳統游戲,散發著濃郁的文化氣息……烏魯木齊文廟甲辰龍年文化廟會,見証了中華民族傳統年俗文化的澎湃活力。

年味讓每一位來逛廟會的人陶醉。“今年的活動熱鬧,而且文化氣息足。感受到了過年的快樂,還增長了很多傳統年俗知識。”市民艾合買提·艾買提江說。

文廟廟會上最搶眼的當屬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東醒獅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趙偉斌及其團隊的《醒·獅》表演。“這是我們第一次在新疆參加文化廟會的演出,醒獅不僅寓意著如意吉祥,還是雄健、勇敢和力量的象征,是一種情結,也是一種精神力量。”趙偉斌說。

激越鏗鏘的鼓點、威猛有力的舞獅,讓現場觀眾的情緒達到頂點。“我對新疆並不陌生,曾在喀什地區傳授過一個多月的醒獅技藝,還有不少徒弟專門到喀什長期傳授技藝,現在新疆很多地方都有醒獅活動。”趙偉斌自豪地說,除了春節期間的表演,他正在和新疆有關方面接洽,有意今年再來新疆表演、推廣。

在新疆,許多優秀非遺項目被各民族共同喜愛、共同傳承,各民族同跳民族舞蹈、同唱戲劇的場景比比皆是。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不少人選擇了在新疆美術館觀展過元宵節。在眾多展覽中,“天山南北賀新春非物質文化遺產年俗展”系列活動、“桑皮紙上的中國畫——全國名家作品展”等很受歡迎。

8歲的艾合拉爾·塔什買買提在“桑皮紙上的中國畫——全國名家作品展”上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上午。一早,艾合拉爾的媽媽哈麗米熱·阿布都熱西提就領著他來到展覽上,百幅全國各地美術家創作的桑皮紙國畫作品讓他痴迷。他拿著媽媽的手機,把一幅幅作品仔細地拍下來,想留著以后慢慢欣賞。“本來是帶著他來烏魯木齊走親戚的,得知有這個展覽,就來看看。畫家們的作品令人贊嘆,新疆桑皮紙的歷史、文化更讓人大開眼界。”哈麗米熱說。

展覽承辦方之一的新疆潤疆國畫院院長、非遺桑皮紙上的中國畫傳承人魏寶山對此頗感欣慰,他多年來致力於新疆桑皮紙的傳承保護,推動桑皮紙制作技藝在和田、吐魯番等地傳承發展,並一直推進新疆桑皮紙的推廣與利用。2006年,新疆桑皮紙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桑皮紙上的中國畫”正逐漸成為享譽美術界的知名品牌。今年1月,“桑皮紙上的中國畫”被列入烏魯木齊市米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前幾天,阿孜古麗收到了一個好消息——受她的委托,國內有關方面前往卡塔爾基金會總部,和投資部主席法拉·奧奈瑟進行了商談。雙方探討了在卡塔爾及中東地區傳播交流推廣非遺項目毛皮畫的合作事宜,並策劃了《毛皮上的馬文化》中東行等活動。這意味著新疆毛皮畫正走向世界。

從新疆走向全國,從中國走向世界。許多優秀非遺項目正走在這樣的路上。(任江)

(責編:李龍、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