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烏魯木齊高新區(新市區):社會實踐小課堂“圈粉” 孩子們有收獲有成長

2024年02月27日16:21 |
小字號

剪窗花、做燈籠、學古箏、玩黏土、逛博物館……寒假期間,烏魯木齊高新區(新市區)中小學生們的生活可謂豐富多彩。各社區(村)組織開展的一系列社會實踐活動憑實力“圈粉”,讓孩子們在實踐中學知識、受啟發、長見識,度過了一個健康、快樂、充實、有意義的寒假。

巧手捏黏土 歡樂過假期

近日,喀什東路街道五建社區邀請轄區青少年開展以“柿柿如意迎新春”為主題的吉祥柿子樹黏土手工活動,豐富轄區少年兒童的假期文化生活,讓孩子們盡情發揮創意和想象。

“先拿出橙黃色的粘土,將它捏成一個圓,接著我們就要做柿子的枝葉了……”志願者細致地講解了黏土柿子樹的操作步驟,教會孩子們如何選擇黏土顏色、如何捏造不同的形狀。孩子們開心地相互分享著自己的作品,臉上洋溢著成功的喜悅。

趣味剪窗花 童心賞民俗

為讓轄區少年兒童體驗和了解中國手工剪紙藝術,培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近日,石油新村街道錦峰社區開展了“祥龍迎春到,童心剪未來”手工剪紙活動。

活動現場十分熱鬧,桌上擺滿了各種剪紙的材料和工具。志願者用活潑有趣的語言為大家講解剪紙藝術的文化歷史和一些基本剪紙技巧,接著引導孩子們嘗試剪一些基礎紋樣,讓大家逐漸掌握了基本的剪紙技法。在志願者的指導下,孩子們都選取了心儀的剪紙圖案,按照步驟,一步步剪出形狀。一張張方方正正的紙,在孩子們的手上,不一會兒就變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

紅包變為寶 巧制紅燈籠

近日,石油新村街道錦域社區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巧手做燈籠、變廢為寶制作活動,營造轄區熱鬧喜慶的節日氛圍,提升轄區青少年的動手能力、創新意識和“變廢為寶”環保意識。

活動中,志願者向孩子們分享了燈籠與紅包的美好寓意。隨后,小朋友們紛紛化身“變廢為寶”小達人,將回收來的紅包,利用剪刀、毛線、彩帶等輔助工具,經裁剪、裝飾后,原來平平無奇的小紅包瞬間變為了一盞盞色彩鮮艷、裝飾各異的紅燈籠呈現在大家面前。

古箏藝術盛宴 奏響文化樂章

為傳承中華傳統文化,進一步豐富轄區未成年人的寒假文化生活,近日,青格達湖村開展少兒古箏公益課堂活動,讓孩子們深入了解和學習古箏這一古老而優美的樂器,感受其獨特的韻味和魅力。

活動中,老師首先對古箏基本構造、義甲的佩戴以及托、抹、勾、打四種指法,並對古箏的發聲原理等進行細致講解,帶領孩子們學習調弦和基礎樂理知識。隨后,在老師的一一指導下,孩子們撥動琴弦不斷嘗試,感受古箏的獨特魅力。

來源:高新區(新市區)融媒體中心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