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人民日報丨新疆流動法庭,把解紛和普法送上門(法治頭條·探訪“楓橋式工作法”)

本報記者 李亞楠
2024年02月22日19:1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 人民日報 》( 2024年02月22日 19 版)

冬不拉悠揚的聲調讓怒氣沖沖的雙方逐漸平靜下來﹔法官的耐心調解,讓險些成“仇家”的親戚重新握手言和﹔冬日暖陽裡,細致的講解,化解了牧民們心中的疑惑,在他們心裡種下法律的種子……新疆阿勒泰地區福海縣法院,有一個流動法庭。氈房裡、牧場中、車上、馬背上,都有法官的身影。

通過這個流動法庭,一系列糾紛原地化解,實現了矛盾不上交,新時代“楓橋經驗”在這裡落地生根。

冬不拉奏出“和諧曲”

“你要一個月的代牧費,可以,但是丟了的6隻羊怎麼算?”

“羊不僅沒有丟,我還多給你放了三十幾隻!”

福海縣喀拉瑪蓋鎮法庭的調解室裡,兩名當事人越吵越激動。福海縣法院院長達吾列·托列吾負責這場調解。眼看著即將陷入僵局,他不得不暫時喊停,讓工作人員端上了奶茶、包爾薩克和奶疙瘩,“走了這麼遠的路,又吵了半天,也累了,先吃點喝點,大家休息一下。”

奶茶的香氣氤氳中,兩名當事人停下了爭吵。但雙方仍然氣呼呼地各自將頭扭向一邊。

取下挂在牆上的冬不拉,達吾列彈唱起了熟悉的旋律:“清水環繞,群巒相逢,那便是我的家鄉……”隨著音樂聲,兩名當事人逐漸平靜下來,端起了奶茶,還和著冬不拉的旋律跟著唱了起來。

“牧場雨下得大不大?轉場的事情都安排好了嗎?……”一曲唱罷,達吾列拉起了家常。閑談中,一開始爭吵不休的氣氛逐漸舒緩。

“沒啥解決不了的事兒嘛!我們現在來說說這個事兒,都別激動。”趁著氣氛緩和的空當,達吾列放下冬不拉,開始做調解工作。

“長期做代牧的事情,你們都很清楚情況,沒有合同、沒有收據,羊真的丟了沒有,誰都沒有証據。都是認識的朋友,生活在同一個地方,將來還得互相合作,我們各退一步,行不行?”

調解室裡,兩個人開始考慮達吾列的提議。“我們沒有想過跟您鬧矛盾。代牧費我們全額給,違約金就不給了。”被告先表了態,原告同意了。事情解決了,雙方握了握手,調解室裡又響起了歡快的冬不拉樂曲。

“我們將民俗融入司法調解中,形成‘冬不拉調解法’,當事人雙方就是冬不拉的兩根琴弦,法官就是‘阿肯’(彈奏者),我們需要找對彈奏的方法,最終奏出和諧的旋律。”達吾列介紹。

牧場裡的“調解點”

去年9月,葉克吾提克勒夏牧場已經寒意漸起,牧民們正在准備轉場,福海縣法院的法官阿熱艾·巴合特別克和書記員多斯江·達吾肯趕過去調解一起糾紛。

“有個牧業承包合同糾紛,當事人都在牧場。為了讓他們少跑路,我們把調解點搬到了牧場。”阿熱艾說,原告將自己200多隻羊承包給被告代牧,結果被告將其中130隻羊擅自處理了。經過被告所在村委會協調,被告寫了一張欠條,但至今沒有實際支付賠償。

一大早,多斯江開著車出發了,將近4個小時后,前面沒有路了,兩人停好車,背上國徽,找附近放牧的牧民借了馬繼續往前走。

到了氈房,提前得到通知的兩名當事人都在。烤著火喝了碗奶茶,多斯江搬了張桌子和幾把凳子放在氈房門口向陽的地方,把國徽挂在樹上,拿出電腦和打印機連接好,簡易調解點就設好了。

經過了解,當事人雙方有親戚關系,所以拖到現在才起訴。被告的孩子生了重病,為了看病才賣了原告的羊,這幾年家裡比較困難,才沒有按時還款。

“你們之間的事實比較清楚,對於賠償款你們也沒有爭議,僅對還款期限不能達成一致意見。法院判決的話,最晚也得在兩三個月內還款,你還不了就進入強制執行程序,現在家裡的羊啊、牛啊就得全賣了,而且別人也不信任你了,以后也沒人找你代牧了,那你后面的生活怎麼辦?你能不能先還點兒,然后分期把錢還上?”阿熱艾詢問被告。

“行,我分5年還上。”被告答應了。

“他家的情況你也知道,一次性肯定還不上錢,都是親戚,就當幫他一把,按他說的,分5年給你還清,咋樣?”阿熱艾給原告做工作。

“知道他困難,所以才忍到現在,但是說好的分5年還,他到時候還不上又咋辦?”原告心裡還是沒底。

“如果你同意,我現在就給你出調解協議,到時候他要是不按說好的給你還錢,你直接拿調解協議就能申請法院強制執行。”阿熱艾說。

在打印好的調解協議上按下手印,看著兩人握了握手,阿熱艾鬆了口氣:“對我們來說的小事,在當事人看來都是大事,我們盡量把問題解決在當下,能給當事人節省很多成本。”

“法治課”開在家門口

在一處氈房比較集中的地方,我們偶遇了法官張培玉。午后的太陽晒得牧場上暖洋洋的,十幾名牧民坐在隨手撿來的木頭上,將張培玉和助手圍在中間。

“我的3頭牛被熊吃掉了,誰來賠?”

“網上買到假貨了怎麼辦?”

“土地流轉費漲價了,我能重新簽合同嗎?”

張培玉一一耐心解答了大家的問題,得到答案的牧民們拿著發到手裡的法律知識宣傳冊,心滿意足地告了別。張培玉說:“我們會不定期地開這樣的‘法治課’。牧民住得比較分散,我們車上隨時帶著資料和宣傳冊,工作路過看哪裡人多就停下來給大家解答一下問題,逐漸提高牧民們的法律意識。”

矛盾就地解決不上交,是福海縣法院一直堅持的原則。“我們已經探索出‘巡回審判+法治宣傳+法律服務’的模式,實行送法上門服務,50%的矛盾我們都想辦法調解了,復雜的案件我們再開庭審理,進入審判程序的案件越少越好。”達吾列介紹,除了流動法庭外,如果當事人不在本地,還可以通過互聯網法庭進行審判,節省當事人的訴訟成本。

矛盾不上交,法官們的工作可不輕鬆。牧區太大,路上費時間,遇到泥濘陷車、在草原上就地生火過夜是常態。“車走不了就騎摩托車、騎馬,馬也到不了的地方,我們就走過去,肯定是辛苦的。但是法律不只是冷冰冰的條款,通過我們的努力,讓當事人感受到法治的溫度,我們的付出就是值得的。”阿熱艾說,現在很多牧民都認識她,親切地稱她為“女兒”,“這也是對我工作的一種認可。”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