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庫爾勒是我創作的源泉”

“媽,你休息,這道紅燒魚我來做。”2月9日下午,杜宜桓對正在忙碌做年夜飯的母親說。
放寒假后,就讀於中國傳媒大學的杜宜桓回到家鄉庫爾勒市,就趕往葡萄酒庄拍攝研究生畢業作品。“孩子學業重要,一天忙到晚,好在過年能一起吃頓團圓飯,很開心。”杜宜桓的母親說。
開飯了!20時許,杜宜桓和家人忙活了一個多小時后,一盤盤佳肴端上了桌,一家人看著春晚,有說有笑,享受著美味的年夜飯。“第一次做魚,味道還不錯。”杜宜桓嘗了一口剛出鍋的紅燒魚,開心地說。
“畢業作品拍攝順利嗎?”父親關切地問。
“拍攝素材很豐富,后期正在制作中。能順利完成拍攝,得益於家鄉獨有的產業優勢。”杜宜桓興奮地對父親說。
在焉耆回族自治縣天塞酒庄拍攝時,酒庄的規模以及葡萄酒文化深深震撼著杜宜桓。記得小時候,這裡還是茫茫戈壁灘,如今,經過十幾年的生態改造,荒灘變成了綠洲,還成了旅游景點,來這裡度假的游客也越來越多。
杜宜桓說,近年來,隨著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葡萄酒不斷斬獲國家級、世界級大獎,國內外影響力持續擴大,葡萄酒遠銷世界各地,無不彰顯著本土優勢和品牌自信。
杜宜桓打開視頻,向父親介紹拍攝目的:通過梳理中法葡萄酒產業歷史,找到中法葡萄酒的不同點,也是葡萄酒產業的兩個關鍵點——種植和釀造。她帶著這兩個問題深入酒庄探訪,挖掘其深厚的葡萄酒歷史與文化,總結出建立以“文化、生態、自然”為標簽的中國葡萄酒文化傳播體系的路徑。
一邊介紹,杜宜桓一邊打開一瓶葡萄酒,斟滿一杯,讓父母細細品嘗,看著紅色的葡萄酒倒入杯中,她說:“葡萄產業不僅改善了生態環境,促進了新疆經濟發展,還解決了就業等問題,家鄉就是我創作的源泉,今年春節收獲很大。”
“好,要用你所學,多多宣傳新疆。”聽完杜宜桓的講解后,父親高興地說。
杜宜桓說,她在新疆長大,不管走多遠,家鄉永遠是她心靈的依托和歸宿,這份涌動在血液裡的愛和牽挂,是動力更是希望,以后她會更加努力,實現更多更大的夢想。(杜建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