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在新疆讀懂“何以中國”——2023年新疆文物保護利用碩果累累

2024年02月06日10:33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回眸2023年,新疆堅持“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文物保護利用力度持續加大,“考古中國”新疆地區重大項目取得重要進展,博物館建設布局不斷優化,讓文物活起來多途徑發展,更多人在觸摸歷史中感知中華文明的獨特魅力,在思接千載中讀懂“何以中國”。

轉化考古成果 賡續中華文脈

今年1月3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23年中國考古新發現”評選結果揭曉,新疆吐魯番市西旁唐宋時期景教寺院遺址入選。

“這處遺址出土了大量種類豐富的重要文物,反映出多種文明交流互鑒現象、宗教中國化現象等,深刻體現了中華文化獨特的開放性與包容性和其對世界文明兼收並蓄的博大胸懷。”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教授、西旁遺址考古發掘領隊劉文鎖說。

北庭故城、莫爾寺遺址等15項“考古中國”項目實現實質性突破﹔別迭裡烽燧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尉犁縣孔雀河烽燧群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成開放﹔“載瞻載止——新疆考古百年”特展再現考古人矢志不渝守護文化遺產、闡揚中華文脈的精神風貌……新疆不斷加強考古發掘研究闡釋能力,助推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

“系列考古發現和成果補益我國百萬年人類史、一萬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形成與演進研究的同時,為促進遺址有效保護、傳承發展、探索文旅融合提供了學術支撐。”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李文瑛說,近年來,新疆考古工作圍繞新疆史前文明、漢唐西域軍政建置、絲綢之路考古等重點課題,疆內外10家科研院所、高校針對22處遺址,實施主動性考古近80項,配合國家、自治區基本建設實施考古項目300余項。其中,5項成果入選年度全國“十大”“六大”考古新發現。

去年11月份,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公布第一批自治區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吉木乃縣通天洞遺址、奇台縣石城子遺址、吐魯番市交河故城遺址、若羌縣米蘭遺址、洛浦縣熱瓦克佛寺遺址、博樂市達勒特古城遺址6處遺址入選。

“這些考古遺址公園建成后,人們可以觀摩考古現場、欣賞出土文物、體驗考古發掘和文物修復的過程,深刻感悟文化遺產背后反映的歷史事實以及多元一體中華文明的燦爛輝煌。”自治區文旅廳文物保護與考古處處長李強說。

優化建設布局 博物館“熱”起來

“2023年,‘博物館游’成熱潮,全區各級博物館接待觀眾超過1083萬人次,其中新疆博物館接待觀眾156萬人次,均創歷史新高。”自治區文旅廳博物館與革命文物工作處副處長王金文說。

去年,自治區博物館建設取得新成效。七個星佛寺遺址博物館、沙雅縣新疆印章博物館等11家博物館建成開放﹔輪台縣西域都護府博物館(暫定名)、哈巴河縣博物館、吉木乃縣博物館開工建設﹔新增25家自治區特色博物館。

“輪台縣西域都護府博物館去年5月開工建設,目前已完成主體一層的70%。今年10月將完成布展和配套設施建設並開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俞淑英說,該館將用於收藏、保存、保護、研究、展示卓爾庫特古城、奎玉克協海爾古城遺址等考古成果,並將以其為中心規劃建設集博物館、公共服務設施、公共環境塑造於一體的西域都護府歷史文化園。

在展館建設大踏步向前發展的同時,全區各地博物館借助新技術手段,不斷挖掘內涵,創新表達,博物館展陳數量和質量不斷提升。新疆博物館“新疆歷史文物展”獲“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特別獎”﹔文物活化舞台劇《千年之語》獲“2022全國文化遺產旅游百強案例”﹔烏魯木齊市博物館“傳承紅色基因,促進文化潤疆——烏魯木齊市三館聯動整體提升項目”獲評2022年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各級博物館設計推出實用性與美觀性兼顧的數百種文創產品,銷售創歷史新高,廣受歡迎。

“目前,我館已實現文創產品、講解服務、沉浸式演藝等新業態的開發和創新,下一步,我們將繼續開發相關文化創意產品,推動沉浸式博物館建設,讓觀眾在博物館這座大學校裡,真正感受到泱泱中華文明的輝煌。”新疆博物館黨委書記何嘉說。

文物活化利用 潤物擲地有聲

“2023年,庫車市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名單,成為全疆首個示范區創建縣市。”庫車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安小京說,庫車市境內有石窟、古城堡、烽火台等文物180處、世界文化遺產地2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處、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0處。庫車市將依托示范區創建縣市打造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全面挖掘、展示、利用體現中華文化元素的各類遺產,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新疆大地豐厚的歷史文化遺跡,實証著歷代中央政權對西域的有效治理,見証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多元一體,書寫著在中華民族大家庭裡各族人民血脈相連、命運與共的歷史篇章。新疆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有效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同時,用好用活公共文化、文藝、文物和文化遺產資源、陣地、平台,不斷探索文物活化利用途徑,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浸潤度”和“滋養度”不斷提高。

“我們深入挖掘文物景區旅游資源,做好文物活化利用。去年,吐魯番文物景區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96萬人次,創五年來新高。”吐魯番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張勇說,文物景區通過舉辦“夜游交河”“博物館奇妙夜”“交河馬拉鬆”等活動,增加了對游客的吸引力。“交河故城‘遺產+旅游’”項目被文旅部選入“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疆十大案例”。

走近通天洞遺址,感受舊石器時代的人間煙火﹔在被譽為“藝術寶庫”的克孜爾千佛洞,體驗龜茲歷史文化魅力﹔“踏著古道游新疆——車師古道公眾考古”活動,開啟探知中華文明的驚喜之旅……新疆推出多種文物主題游,獲得公眾很大關注,越來越多的游客來新疆感受中華歷史與文明印記。

“2023年是新疆文物工作的‘大年’,全區文物系統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2月4日,在烏魯木齊召開的自治區文物工作會議上,自治區文旅廳黨組書記、自治區文博院黨組書記徐銳軍說,下一步,要以“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歷史文化遺產,讓文物保護利用成果惠及更多群眾,讓中華文化通過實物實景實事得到充分展現、直抵人心。(賈春霞 趙梅)

(責編:李龍、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