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回望2023丨新疆:尋礦攻堅

2024年01月19日10:34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在人類文明鏗鏘有力的進程背后,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歷史脈絡清晰可見。

在貫徹國家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新疆立足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思維,加大戰略性礦產和優勢礦產找礦力度,攻深找盲、探礦尋寶,在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的偉大征途上高光頻現。

善弈謀勢

——把“工業糧食”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能源和礦產是“工業糧食”,也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撐。

2022年10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全體地質工作者的回信中指出,礦產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事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

放眼全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地緣沖突、區域爭端頻發,礦產資源已經成為國際競爭的焦點。

受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影響,國際礦業市場政治化傾向越來越明顯,全球能源、資源市場變得更為敏感而脆弱。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關鍵礦產市場評論》顯示,不斷擴張的能源行業推動了全球對關鍵礦物的需求。過去五年,全球對鋰的總需求增長了2倍,對鈷的總需求增長了70%,對鎳的總需求增長了40%,清潔能源技術所需關鍵礦產資源的市場規模翻了一番。全球礦產資源供需結構出現新變化,國際礦業合作面臨新機遇和挑戰。

環顧國內,提升我國能源資源保障能力,確保能源礦產安全,已經成為國家戰略。

我國已探明礦產資源儲量潛在價值約佔世界礦產總價值的15%,但隨著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對戰略性礦產資源需求居高不下。其中,在36種戰略性礦產中,鐵、錳、鋁等消費量保持高位運行,鋰、鈷、鎳等需求持續快速增長,供給卻嚴重依賴進口。天然氣等20種對外依存度超過40%,石油等13種超過70%,金、鋁、錫、鉀鹽等對外依存度超過60%。2035年前,我國戰略性礦產需求總體呈上升趨勢,將面臨消費數量和種類雙增長的態勢。

“我們的生存和發展需要持續、穩定、充足的各類型自然資源,並且需要具備維護這一安全狀態的能力。”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運敏認為,隻有保障了資源安全,保障了發展的基礎原料,才能有國家的安全。

善弈者謀勢。

2021年10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勝利油田時強調,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要發展實體經濟,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裡。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加強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確保糧食、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

2023年,國家全面啟動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以重要含油氣盆地和重點成礦區帶為重點,加強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國內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提高國內礦產資源保障能力,守住國家能源資源安全保障底線。

為貫徹國家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要求,自治區自然資源廳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印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戰略性礦產找礦行動“十四五”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明確在全疆設定45個重點調查區、64個重點勘查區、75個重要礦山,創新工作方法,提升勘查特別是精查水平,推動實施新一輪戰略性礦產找礦行動。

“新疆在我國能源資源保障體系中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在維護國家能源資源安全方面責任重大。”2023年11月18日,在新疆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座談會上,自然資源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廣華說。

立足稟賦

——構建體現新疆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新疆被確定為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主戰場。更好發揮礦產等重要資源和產業在全國經濟大局中的重要作用,是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賦予新疆的重要任務。

為什麼是新疆?

新疆有著極其豐富的資源優勢——

新疆處於東歐、西伯利亞、印度等克拉通之間的巨型復雜構造區內,橫跨古亞洲和特提斯兩大世界級構造成礦域。復雜多樣的地質構造樣式造就了新疆獨特的成礦環境,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種類全、分布廣、儲量大、配套程度高,是我國能源、有色、鐵礦、鉀鹽和非金屬的重要資源基地,是我國重要的能源資源勘查開發區及接替區。

新疆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

新疆地處歐亞大陸的核心部位,與周邊8個國家接壤,有著“五口通八國、一路連歐亞”的獨特區位優勢。中亞、西亞許多國家都擁有豐富的油氣、煤炭、有色金屬等礦產資源,在已確定的中亞32個成礦帶中,有16個涉入新疆。作為“一帶一路”核心區,新疆擁有14類56個國家級園區和對外開放平台,貿易伙伴遍及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對外投資覆蓋60多個國家和地區,吸引70多個國家和地區投資。

新疆有著潛力無限的發展優勢——

礦業經濟已經成為新疆重要支柱產業之一,採礦業及下游產業規上工業增加值約佔全疆規上工業增加值的75%。2023年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過去5年,油氣當量達到6310萬噸、位居全國第一,工業硅、多晶硅產量位居全國首位,以准東、哈密為重點的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集聚區初步形成。

新疆有著無可替代的政策優勢——

隨著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授牌成立,“實施重要礦產品‘口岸+卸貨地’聯合監管模式”“建設國家戰略性礦產資源基地和有色金屬產業基地”“推動在綜合保稅區開展保稅混礦業務”等一大波利好政策即將釋放。自治區黨委十屆十次全會強調,要充分發揮油氣、煤炭、礦產、新能源、新材料、糧食、棉花、果蔬等資源和產業在全國經濟大局中的重要作用,深入推進“八大產業集群”建設。

新疆如何能?

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把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統籌謀劃、高位推動。成立由主要領導挂帥的戰略性礦產資源委員會,出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戰略性礦產找礦行動“十四五”實施方案》﹔自治區主要領導多次對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工作作出批示,專題研究部署,從項目資金、人才技術、政策措施等方面全力支持。

壯大主力軍陣容。深化地勘單位改革,成立自治區地質局和地質研究院﹔增編300人組建找礦專項機構,加快成立自治區地質勘查管理、地質勘查質量評價和地質成果“三中心”。

加大項目資金投入。以中央及地方財政項目為抓手,中國地質調查局投入1.5億元,實施項目18個﹔自治區財政投入1.5億元,實施44個地勘基金項目﹔拉動地州實施項目43個,礦業權人等經營主體實施項目1800多個﹔設立風險勘探投資基金,加大項目化、市場化找礦力度。

隨著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持續突破,新疆礦產資源的家底越來越明,潛力不斷釋放,保障國家能源和關鍵礦產資源安全中的貢獻度不斷提升。

——資源基地再添“新”:形成巴楚—阿圖什十億噸級鐵、千萬噸級鈦,阿爾金百萬噸級鋰鈹、千萬噸級螢石,若羌50萬噸級鎳,阿克陶百噸級金,阿勒泰十億噸級硅質原料等7處大型基地。

——能源礦產增儲“多”:增儲石油2.7億噸、天然氣4300億立方米、煤炭135.29億噸、煤層氣300億立方米,鐵、鋰、鎳、螢石資源量超額完成“十四五”下達任務。

——勘查開發進展“快”:提交找礦靶區69個、礦(化)點60處,千萬噸級火燒雲鉛鋅礦全面開展礦山及產業項目建設,百萬噸級大紅柳灘鋰鈹礦成功轉採。

向綠而行

——綠色發展理念貫穿開發利用與保護全過程

處理好保障能源安全、滿足經濟社會發展能源需求與實現“雙碳”目標之間的關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新時代給新疆礦業發展提出的新考題。

自治區黨委十屆十次全會強調,要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新疆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於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全過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要求,新建礦山全部按照綠色礦山標准建設,生產礦山加快改造升級,逐步達標。在礦業權出讓、延續等審批中明確礦業權人落實綠色開採的要求。

如今,生態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綠色礦業發展新模式,已成為自治區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礦山企業的普遍共識。在天山南北,綠色發展已經成為在產礦山的必選項和新建礦山的准入門檻,新疆礦產勘查開發加速從“散”走向“聚”,資源利用從“粗”轉向“精”。

——礦山生態環境更美。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塔裡木油田分公司塔中採油氣管理區,種下2000余萬株抗逆性強的檉柳、沙拐棗、梭梭等防風固沙優良植物,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年捕集二氧化碳約2萬噸。

——科技創新活力更足。“新疆礦區鬆軟秘岩綜放開採覆岩破壞及地表移動規律研究”被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鑒定為國際領先水平。大體積充填體間厚大礦柱大規模安全高效開採技術等6項技術,入選自然資源部《礦產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目錄(2022年版)》。

——綜合利用水平更高。烏恰縣烏拉根鉛鋅礦,把“三廢”治理和生產工藝有機結合起來,每年節能3627.04噸標准煤、節水48萬立方米。哈巴河縣阿舍勒銅礦,實現廢水循環利用零外排,廢石不出井100%充填。

——礦山生態修復持續推進。總投資53.73億元的新疆塔裡木河重要源流區(阿克蘇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其中礦山修復22處,構建起生態保護修復與生態產業和諧共濟的新模式。

截至目前,新疆成功創建國家級綠色礦山61家,建成自治區級綠色礦山50家。新疆綠色礦山建設總數增至111家,佔全疆在生產大中型礦山比例的18%。

善作善成

——穩扎穩打持續加強基礎地質調查和綜合研究

2023年初,中國最大鉛鋅礦——新疆和田縣火燒雲鉛鋅礦探礦權,以刷新全國探礦權出讓紀錄的方式,拉開了2023年新疆礦權出讓的序幕。

2023年2月,自治區黨委辦公廳、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自治區關於礦產資源市場化法治化配置的實施意見》,推進競爭出讓更加完善、開發利用更加高效、監管服務更加到位、資源保障更加有力。

“2023年,出讓探礦權184個,出讓數量、成交額、入庫額均創歷史新高。”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廳長木合塔爾·卡裡木別克介紹,探礦權出讓充分考慮國家能源資源戰略安全需要和產業發展市場需要。

確保能源礦產資源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既要政府主動提供勘查區塊,又要調動礦業權人加大勘查力度提交資源儲量。

為此,自治區補鏈延鏈,打造產業集聚新高地。在阿勒泰地區,出讓一類自治區發証探礦權10個、二類地區發証探礦權14個,採礦權5個,有效彌補了地區工業經濟短板﹔籌措勘查資金2.03億元,以鋰、硅質原料、有色金屬等為重點,落實地勘項目57個。整合礦權,推進優質企業做大做強。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新疆地礦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紫金礦業整合察汗烏蘇鐵礦與備戰鐵礦,新疆有色金屬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整合若羌華甌卡爾恰爾螢石礦,新礦集團整合且末卡特裡西銅鋅礦和邦泰屈庫勒克金銻礦,統籌推進勘探開發。

“基礎研究是找礦突破的‘燈塔’。”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新疆礦產資源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毛啟貴認為,地質找礦是不斷研究、証偽、驗証,反復論証提升規律認識的過程,持續加強基礎地質調查和綜合研究是找礦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三山夾兩盆”的地貌構造孕育豐饒資源的同時,佔比達60%以上的淺覆蓋區、高寒山區,也為地質找礦增添了難度。新疆找礦方向正逐步向高海拔、深切割等地區拓展。

2023年,新疆創新和豐富成礦理論、找礦模式,大力引進和推廣應用新技術,建立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礦產勘查科技創新體系。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新疆礦產開發總量將達10億噸/年,礦產資源持續供應能力將進一步增強。

目標已經錨定,征程再次啟航。2024年,自治區財政5億元部署108個地勘項目完成招標,自治區級綠色礦山名錄一批10個礦山入庫,新疆公共資源交易網又一批探礦權正在等待出讓……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未來,天山南北探礦尋寶更多更大成果必將接踵而至。

■院士專家點評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院長 肖文交

保障國家資源安全、初級產品的供應鏈安全,是關系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新疆成礦地質條件優越,礦產資源豐富,是我國重要的資源能源基地。新疆作為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主戰場之一,在基礎地質調查、鋰銅鎳鉛鋅等優勢礦產找礦、資源基地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進展,各項工作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增強了持續保障礦產資源供給的能力,支撐了新疆高質量發展。

國家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實施,對新疆地質事業發展提出了新挑戰和新要求。依托新疆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推動能源和重要礦產資源增儲上產,提升新疆“一帶一路”核心區的戰略地位作用。首先,要加強基礎研究和基礎地質調查,明確不同成礦類型的成礦機制、分布規律和找礦潛力,助推找礦突破﹔其次,加強淺覆蓋區、高原和深切割山區等特殊景觀區和深部大深度高精度地勘探測技術方法攻關,系統開展“天—空—地—深”一體化立體協同探測技術攻關,服務特殊景觀區和深部勘查找礦﹔再次,加強地質創新平台建設和地勘人才的引進與培養,打通地質創新鏈和產業鏈成果轉化環節,支撐找礦突破行動﹔最后,持續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主體作用,建立完善公益性、商業性資源勘查投入循環機制,帶動風險投資,活躍礦業權市場,形成新一輪找礦熱潮。(王亞芸)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