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年終特稿·回望2023丨文潤天山

2024年01月18日10:48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歌起昆侖、舞動天山,新疆盡展大美容顏﹔筆繪姿彩、書成萬象,新疆激涌無限活力﹔和美共生、文潤心田,新疆為賡續中華文脈貢獻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新疆工作,情系新疆各族人民。在戰略謀劃新疆工作中,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把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認同、維護文化安全擺在治疆穩疆興疆的重要位置,作出深入實施文化潤疆重大部署。

2023年,在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新疆以大思路大手筆謀劃文化潤疆各項工作,在不斷滿足各族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時,積極探索深入推進文化潤疆的有效路徑,舞動中國氣韻,繪出文脈悠長,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夯實長治久安的思想根基。

成果不凡

——擔負新的文化使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023年歲末,新疆宣傳思想文化各條戰線代表齊聚一堂。在習近平文化思想之光的照耀下,新疆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升騰起自信的底氣、自覺的銳氣、自強的勇氣,肩負新使命、開啟新征程。

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突出文化潤疆這個重點,2023年,新疆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牢牢把握新時代新文化使命,為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疆實踐提供堅強思想保証、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

去年初,自治區和北京市深入推動文化潤疆的重點項目——舞劇《五星出東方》來疆巡演,開啟了這一年新疆文藝舞台繁花似錦的旅程。2月到3月,從烏魯木齊到和田,由北京歌劇舞劇院與和田新玉歌舞團合作演出的這部舞劇共上演18場,依托國寶“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臂的光華與價值,在近1.5萬名觀眾的掌聲和歡呼中,重現中華大地上各民族共同守護與開拓祖國遼闊疆域的歷程。

歷時17天的第六屆中國新疆國際民族舞蹈節,雲集了國內外27個藝術團體、2109名演藝人員,62場演出吸引10萬人次走進劇院,熱門劇目在開票數十秒后場場售罄,還有8000多萬人次在雲端關注這場文藝盛宴。“一場舞蹈節,讓我們看到了舞台藝術編創者在突出中華文化特征和中華民族視覺形象上的積極探索。”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認為,《五星出東方》《張騫》《隻此青綠》《紅樓夢》《醒·獅》等精品劇目,貢獻著深入人心的中華文明精神標識,而繁榮的新疆舞台藝術在其中貢獻了重要力量。

首屆新疆文化藝術節上,全疆22家文藝院團、33支基層群眾演出隊伍、約1萬名演職人員帶來的精彩演出,吸引超過10萬人次觀看。大型音舞詩畫《掀起你的蓋頭來——新疆是個好地方》,在國內外演出43場,場場爆滿。新疆藝術劇院木卡姆藝術團走進印度尼西亞多個城市,巡演一個月,處處受到熱烈歡迎。舞劇《張騫》、歌舞劇《瑪納斯》《解憂公主》分別走進北京、南京、無錫、蘇州、上海等城市巡演,成為最受觀眾期待的劇目。這些新疆舞台藝術精品,讓中華文化通過實物實景實事得到充分展現、直抵人心。

“新疆流光溢彩的文化節事成為推進文化潤疆工作的有效載體,讓各族人民在其樂融融的氛圍中增加交流、增強認知、增進情感。”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副廳長徐銳軍說,新疆抓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各項工作,凝聚高質量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

舞台上的新疆精品劇目,充分展現出新疆作為“歌舞之鄉”的豐富人文資源及藝術創作能量,向世界呈現新疆精彩﹔舞台下的新疆群眾文化演出,走進廣場、社區與田間地頭,浸透著生活的甜美、揮洒著心中的喜悅,成為人們了解新疆的一扇窗,展示著各族百姓積極向上的風貌。

目前,全疆共有2746支各級群眾文藝團隊,成員共計5.6萬余人,他們在全疆持續開展群星耀天山、廣場舞、村晚等群眾文化活動。據統計,2023年全疆共舉行群眾文化活動超9萬場次,惠及線上線下群眾6197.6萬余人次,充分激發了各族群眾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一幕幕精彩的演出,全方位全景式展現著新時代新疆的新氣象新作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底氣不凡

——保護傳承文化遺產,彰顯時代新義

葉爾羌河畔,麥蓋提縣的鄉村裡鼓樂震天,籌備歲末文藝演出的村民在激情排練﹔阿勒泰的雪野林間,學習毛皮滑雪板制作技藝的年輕人圍坐在非遺傳承人斯蘭別克·沙和什的工作台旁細心觀看﹔新疆美術館裡,“載瞻載止——新疆考古百年”特展已吸引3萬多名觀眾﹔新疆作家以蒙古族英雄史詩《江格爾》為背景創作的《本巴》,獲得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這是該獎創立42年來,新疆作家首次獲獎……

“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把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要加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引導干部群眾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宗教觀”……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牢牢把握新疆在國家全局中的戰略定位,緊密結合新疆實際,全疆上下以深入推進文化潤疆為抓手,在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展現新擔當、新作為,為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建設美好新疆提供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

完整呈現新疆非遺全貌並展示記錄保存成果的新疆非遺館在烏魯木齊開建﹔全疆各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增至5920人﹔瑪納斯自治區級代表性傳承人江努日·圖日干巴依獲得2022“中國非遺年度人物”﹔非遺傳承人和從業者在中國原生民歌節、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用精湛的技藝和炫目的表演,為“新疆是個好地方”再添亮麗的注解﹔2023年8月,2023“新疆是個好地方”對口援疆19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在阿克蘇地區舉行,330項非遺代表性項目亮相,吸引超20萬人次觀展……

以文潤心,同心之花在天山腳下絢麗綻放。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疆非遺資源豐富、形態多樣。截至目前,全疆已建成120個自治區級非遺保護傳承基地,6個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傳承中心,建成瑪納斯、刀郎麥西熱甫、哈薩克族阿依特斯、塔塔爾族撒班節等10個非遺傳承中心,喀什古城景區、博湖縣東歸西海部落等14個自治區級非遺集市,建立超過130家非遺工坊。一大批印証中華文化歷史性、民族性、藝術性、時代性的優秀傳統文化得到有效保護和傳承。

“泱泱中華,歷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這是我們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在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安排部署下,各級文物保護部門和文博單位,深刻把握中華文明“五個突出特性”的精髓要義,加強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研究,支持全社會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樹牢中華民族歷史觀,鑄牢中國心、中華魂。

2023年,新疆博物館參觀人數超過156萬人次,創歷史新高﹔尉犁縣孔雀河烽燧群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開園,新疆印章博物館在沙雅縣開館﹔中國國家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的文物展專設展廳,先后進駐新疆博物館﹔我國西北地區最大的文物修復中心——新疆博物館文物科技保護中心投入使用,並定期面向公眾開放……

“新疆考古既是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考古學不斷建構的縮影,也是中華文化自信自強的有力見証。”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李文瑛說。在田野考古一線,新疆考古人守正創新,將埋藏於地下的古代遺存發掘出土,將塵封的歷史科學揭示出來﹔與此同時,不斷有年輕一代愛好者推開一扇扇考古大門,探尋中華文明足跡,汲取前進動力。

融合不凡

——以旅游之“火”,把新疆文化歷史藝術焊在一起

2023年12月9日,“永慶安瀾”2023德雲社德雲三寶相聲專場演出在烏魯木齊文化中心大劇院上演。1600多個座位,座無虛席。這是烏魯木齊鳳翔金域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去年承辦的441場演出之一。“我們承接演出194個441場,場均上座率80%。”公司負責人巴方勇說,這是公司成立11年來,演出市場最火熱的一年,已服務觀眾30萬人次。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在新疆這個文化璀璨、歷史厚重、藝術繽紛的好地方,旅游之“火”,正把新疆的文化歷史藝術焊在一起,為文旅融合發展提供了無限可能。

過去一年,好戲連台。文化新業態、新空間演出明顯增多,演出市場表現活躍,為消費市場帶來新活力。從烏魯木齊劇院、烏魯木齊音樂廳、新疆人民劇場等大型劇場,到嬉游客棧、小毛驢劇場等,商超、美食街區裡小型或臨時演出場所,歌舞、京劇、音樂會、相聲、脫口秀等大劇小戲,你方唱罷我登場。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全疆開展營業性演出5600余場次,其中大型音樂節、演唱會119場次。

僅12月,烏魯木齊市就上演了話劇《蟑螂》、秦腔《雙官誥》、音樂會《請回答1988》等25場演出。“演出的火熱帶動了演出市場所在地旅游、住宿等行業的發展,演出的綜合帶動效應也在顯現。”烏魯木齊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朱新榮說。新疆聚賢相聲巴扎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薛得瑞介紹,經過多年市場培育,相聲觀眾群體不斷擴大,“觀眾數量穩步增加的同時,藝術品位也在提升,隻有好的作品、好的演員才能在市場上站住腳。”

過去一年,古今輝映。“文博熱”火爆、“文創風”勁吹,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傳統文化點亮群眾幸福生活。新疆在保護優先的基礎上,通過藝術創作、科技運用、視聽化表達等多重方式加快文物活化利用,讓各族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更多“棲居地”。

在“你好!中國”——2024中國北方冰雪旅游海外推廣季啟動儀式配套活動“新疆非遺文創展”上,“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臂上的字、特色紋樣和祥禽瑞獸,經過設計制作,成為茶具、絲巾、冰箱貼、銅書簽等新潮文創,讓中外賓客愛不釋手。據了解,新疆博物館2023年文創產品銷售額超過1000萬元。

夜幕低垂,星光璀璨,薩塔爾悠揚婉轉的樂聲劃破夜空,如泣如訴回蕩在“世界上最美的廢墟”交河故城的斷壁殘垣間——這就是交河故城景區推出的“交河之夜”民族音樂會實景演出。“許多疆內外和國外游客對夜游交河非常感興趣,認為音樂會實景演出古朴典雅,氛圍感很好。”吐魯番市文物局交河故城文管所所長王建東說,今后要在不破壞交河故城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引進更好的冷光源高科技產品扮靚交河之夜。

感受“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的恢宏氣象、了解“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的歷史回響、融入“最美的還是我們新疆”的歡快旋律……用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打造的美麗新疆風景線,讓歷史場景隨著城鄉發展一幀幀“活”起來,讓更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參與到文化傳承發展的事業中來,更加直觀地了解新疆、發自內心地愛上新疆。

院士專家點評

中央文史館特約研究員、中國藝術研究院原院長 韓子勇

2023年的新疆文化事業,滿實滿載,亮點紛呈,高潮迭起。一個突出印象:新疆熱起來了。

新疆發展熱起來了,新疆文化熱起來了,新疆旅游熱起來了,新疆各族群眾的心——熱起來了,大家信心更足、心勁更高、精神面貌朝氣蓬勃。

這一年,我回新疆四次,到了四個地方,觸摸到一點這熱力四射的脈搏。在高原小城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我看到見証滄桑巨變的石頭城,風景如畫,壯闊連天,游人如織,鷹笛鷹舞響徹雲霄,夜晚的縣城亮如白晝,廣場人聲鼎沸,飯館煙火氣中交織著食客們各種方言的聲浪﹔在伊寧市六星街,我看到全國最美的街巷小院,特色而時尚的美食、文化、藝術和人群,烘托出和諧、幸福、愜意的塵世歡場﹔在北庭故城遺址、在江布拉克、在菜籽溝……歷史、風景、麥田、文學藝術的盛宴鋪陳如斯:在烏魯木齊,期待已久的第六屆中國新疆國際民族舞蹈節終於如約而至,再次將城市融入歌舞的海洋。還有更多的地方、更多驚喜,雖未能親歷,但我感受到了那種迫近眼前的變化、創造的排浪。

2023年,文化潤疆,出手不凡。有許多特點:一是注重文旅融合,注重有效性和群眾參與,許多活動成為社會活動,成為打卡地、流量擔當,寓教於樂、潤物無聲﹔二是更加時尚、現代,洋溢開放、團結、奮斗的青春氣質,合上了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節奏旋律﹔三是古今輝映,用好歷史文化資源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發展優勢,著力於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新疆的文化資源,豐厚而獨特,重在轉化、重在創新。

這一切,才剛剛開始。(銀璐)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