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准東如何化煤成“金”

一片戈壁灘上,創造的產值超1700億元,成為企業投資熱土。
這片戈壁灘便是准東。
20年前,准東荒無人煙,名不見經傳﹔而現在,這裡崛起一座工業新城。尤其是最近兩年,新疆准東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規模大幅增長,產業聚集持續推進,在全國園區排名上升近100位,展現出廣闊發展前景。
准東開發區崛起,靠什麼?未來准東開發區還有哪些潛力可挖?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解碼。
找准定位 緊抓優勢
位於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內,橫跨吉木薩爾縣、奇台縣、木壘哈薩克自治縣,佔地1.55萬平方公裡的准東開發區,東西長220公裡,南北平均寬60公裡,接近北京轄區面積那麼大。
如果要從准東出發,距離吉木薩爾縣城100多公裡,烏魯木齊市區約200公裡,奇台縣城約170公裡,昌吉市區約220公裡。
從地理位置上說,准東並不具有突出優勢。
但是,它卻有著突出的資源優勢。
准東開發區有著我國最大的整裝煤田,預測儲量約3900億噸,是新疆五大煤田之一,國家確定的第十四個大型煤炭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3900億噸儲量是什麼概念?以我國年煤炭使用量計算,這些儲量足夠全國開採使用100年。
充分發掘資源優勢,2005年自治區黨委決定加快准東煤炭資源開發,建設准東煤電煤化工產業帶。2010年,自治區人民政府設立自治區級新疆准東煤電煤化工產業園區。2012年,國務院批准設立國家級新疆准東經濟技術開發區。2017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明確現代煤化工產業創新發展布局,確定新疆准東、寧夏寧東、陝西榆林、內蒙古鄂爾多斯4個國家現代煤化工產業示范區。
“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產業優勢。”准東開發區管委會主任任建品表示,按照國家賦予的“三基地一通道”、大型煤電煤化工基地、現代煤化工產業示范區、煤制油氣戰略基地、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的戰略定位,結合新疆“八大產業集群”推動園區建設,園區全國排名兩年間躍升近百位。
截至2023年,准東開發區經濟總規模預計達到1750億元,其中,工業1370億元,服務業380億元。
現在,一個個大國工程在准東開發區拔地而起,落地項目正不斷創造奇跡:
——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以下簡稱“吉泉直流”),額定電壓±1100千伏,額定輸送功率1200萬千瓦,可以同時點亮4億盞30瓦的燈,被譽為“電力珠峰”。自2019年建成以來,累計外送電量2496億千瓦時,相當於華東地區就地轉化標准煤756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96億噸。吉泉直流年輸電量連續三年居全國單條特高壓線路第一,踐行“能源空中走、電送全中國”的使命擔當。
——天池能源南露天煤礦2023年通過驗收,成為全國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礦。這個東西長4.5公裡、南北寬2.5公裡、深260米的煤礦,年產能已達4000萬噸,是中國最大單體露天煤礦。當前,露天煤礦無人礦卡奮戰正酣,蜿蜒盤旋的輸煤廊道猶如一條藍色巨龍,將煤炭源源不斷地運輸至附近電廠。
——利用煤炭資源優勢,發展高端新材料產業。准東開發區已建成工業硅產能32萬噸,佔全疆15%﹔多晶硅產能47萬噸,佔全疆65%、全國17%﹔電解鋁產能240萬噸,佔全疆36%。
截至目前,准東開發區已核准煤礦16處,核准產能2.08億噸,露天煤礦智能化水平全國領先﹔已核准煤電裝機規模2857萬千瓦時,佔全疆總裝機規模的三分之一,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出重要貢獻。“加大‘疆煤外運’力度,2023年出疆煤超1000萬噸,佔總產量的50%。”國家能源集團新疆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紅沙泉一礦黨委副書記、礦長韓勇說,已將煤炭銷售到全國12省區市,最遠運到海南。
延鏈補鏈 集群發展
一塊煤炭,僅用來燃燒,目前市場行情不到200元一噸。但是,經過化工工藝后,可轉化為成百上千種產品。
煤炭是“化工原料之母”,以煤炭為原料生產的產品,可以變成一件衣服,穿在身上,也可變成纜繩帶著艦船遨游大海,還可變成碳纖維,隨著飛船飛向太空。
在准東開發區,新疆宜化化工有限公司已建成40萬噸/年合成氨、60萬噸尿素、8萬噸三聚氰胺、60萬噸電石、25萬噸燒鹼、30萬噸聚氯乙烯產能。“年產煤炭3000萬噸,其中300萬噸用於煤化工,創造產值約20億元,總產值佔比超40%。”新疆宜化技術研發中心主任李禎說,延長煤炭產業鏈能創造更高價值。
目前,尿素市場價一噸2000多元,三聚氰胺一噸七八千元,新疆宜化正新建一套8萬噸/年三聚氰胺裝置,預計2026年投產。
新疆國泰新華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延長煤炭產業鏈,生產甲醇、甲醛、BDO(1,4丁二醇)、PTMEG(聚四氫呋喃)。其中,BDO是氨綸絲的原料,向下游延伸可生產皮革、醫藥、化妝品、可降解塑料﹔聚四氫呋喃向下游延伸,可生產衣服、襪子,實現煤化工與紡織服裝產業耦合,從一塊煤變成一塊布。
國泰新華年用煤250萬噸,可創造40億元—60億元產值。
新疆心連心化學工業有限公司2021年落戶准東開發區,已獲得年產32萬噸三聚氰胺項目、50萬噸高效復合肥項目批復,總投資78億元,計劃打造百億級現代煤化工產業示范新高地。
同年落戶准東開發區的新疆山能化工有限公司,投資300億元,在四號露天煤礦一期規劃1000萬噸/年煤礦建設項目,計劃今年投產,配套煤制烯烴項目計劃2027年投產,生產聚乙烯、聚丙烯新型材料,年產能87萬噸。
利用煤炭資源,其亞新疆集團有限公司在准東開發區布局鋁基、硅基新材料,已形成80萬噸/年鋁產能、10萬噸/年多晶硅產能。“2023年公司產值近300億元,到2030年前,將在准東投資1200億元,年銷售收入達2000億元。”其亞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童文其表示,利用煤炭資源優勢,今年將啟動建設煤制氣項目。
作為國家煤制油氣戰略基地,准東開發區從2013年開始謀劃布局煤制氣產業,規劃產能300億立方米。近年來,致力於在准東開發區發展煤制氣的企業積極性空前高漲,天池能源、河南能源、其亞集團、國家能源集團、山東能源等10余家央企、國企及民營企業已與准東開發區對接開展前期工作。
河南能源集團有限公司2008年落戶准東開發區,2011年注冊成立新疆龍宇能源准東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目前煤制氣用地、選址等前期手續已辦理完畢。“計劃通過西氣東輸管道,將煤制氣輸送到中原地區,一部分總公司自用,一部分銷售給下游用戶。”龍宇能源董事長鄧建說,准東開發區煤炭資源富集,煤制氣成本優勢突出。
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准東開發區在“十四五”期間,推動建設三個千億產業、四個百億產業集群。到2024年末,計劃煤炭產量2億噸以上,煤電裝機規模達2500萬千瓦、發電量達1300億千瓦時,工業硅產能達42萬噸、多晶硅產能達57萬噸,預計完成工業增加值620億元。
綠色低碳 清潔高效
不僅要延鏈補鏈,提升煤炭價值鏈,還要清潔高效利用,將一塊煤“吃干榨盡”。
以科技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今年初准東開發區首次召開科技創新大會,推動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不斷取得新突破。
按照國家建設現代化煤化工示范區統一布局,准東開發區將重點圍繞新疆宜化、心連心、新疆山能化工等“鏈主”企業,科學布局煤制烯烴、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等產業鏈,推動煤化工邁上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軌道。
搶抓新能源發展和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歷史機遇,准東開發區高起點謀劃布局新能源產業,加快推進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建設。
其亞集團規劃600萬千瓦風光新能源項目,實現新能源部分替代火電。其中,300萬千瓦指標2023年已通過核准,今年將開工建設。新疆山能化工規劃新能源裝機168萬千瓦,創建新能源電解水制氫與現代煤化工技術耦合示范。
推動煤電煤化工與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耦合,利用新技術減碳。新疆宜化、其亞新疆集團、新疆山能化工、河南能源等多家企業規劃建設碳捕集裝置,將工業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碳捕集起來,拉到附近油田驅動原油開採。其中,新疆宜化與第三方企業合作建設的二氧化碳捕集項目,今年將投產,年捕集15萬噸二氧化碳﹔新疆山能化工已與第三方企業簽訂“雙碳”領域框架合作協議。“在項目投產年建設20萬噸/年二氧化碳收集裝置,遠期規劃100萬噸/年。”新疆山能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王慶喜說。
新疆二氧化碳地質封存潛力巨大,塔裡木、准噶爾、吐哈三大盆地具備規模化應用二氧化碳驅油和地質封存條件。“三大盆地的油田,二氧化碳資源利用和埋存潛力約40億噸,是開展規模化二氧化碳地質封存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理想場所。”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陽表示。
國泰新華計劃補鏈,內部循環利用二氧化碳。“公司年排放二氧化碳30萬噸。計劃電解水制氫,用氫氣與二氧化碳合成甲醇,再將多余電石渣利用起來,做成BDO。”國泰新華董事長梁明國表示,補鏈后BDO產能將擴增到三四十萬噸。
創新驅動發展,能為碳減排騰出更多空間,讓准東開發區成為投資新高地。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准東開發區有各類經營主體近4000戶。“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做大做強基礎產業。”任建品表示,將全力打造千億級硅基鋁基新材料產業、千億級煤炭煤電基礎產業,加快推進以新型綠色能源電力系統為支撐的千億級煤化工、煤制氣產業。
戈壁灘上筑巢引鳳,留住人才、留住產業工人,准東開發區啟動產城融合建設,引進昌吉回族自治州優質教育資源、醫療資源,在准東開發區建分校、分院,目前已建成幼兒園、醫院、小學等。
深入挖潛,戈壁生金,准東開發區未來可期。(於江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