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奮進謀發展 “胡楊之城”日日新

沙雅縣月亮灣景區(2023年10月31日攝)。
沙雅縣城區一隅(2023年5月23日攝)。
2023年第十三屆沙雅胡楊節暨新疆首屆民間藝術群英會活動開幕式現場(2023年10月21日攝)。
沙雅縣它乾城文化旅游景區夜景(2023年10月1日攝)。
沙雅缽施然智能農機有限公司生產的採棉機正在棉田裡採收棉花(2023年10月20日攝)。
一座崛起於塔裡木河畔的璀璨之城﹔
一座千年守候與執著傳承歷史文脈的厚重之城﹔
一座文化底蘊深厚、物產資源富集、自然風光絕倫的魅力之城。
它就是素有“胡楊之城”美譽的沙雅縣。
2023年,沙雅縣委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以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踔厲奮發中爭先進位,在加壓奮斗中開創新局,在共建共享中改善民生,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明顯,各族群眾安居樂業局面持續鞏固,黨的建設全面加強。
2023年前三季度,沙雅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93.8億元,同比增長8.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77億元,同比增長7%……
一串串鮮活的數字,一個個加速推進的項目,一項項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政策落實,蘊含著沙雅縣行穩致遠的發展新思路,也凸顯了沙雅縣行進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的新勢頭。
厚植優勢 經濟發展呈現新氣象
作為西氣東輸工程氣源地,沙雅縣境內已探明原油儲量13.67億噸、天然氣4593億立方米,擁有中國第一個億噸級整裝沙漠油田——哈得油田﹔擁有輸氣管線3條,年輸氣能力62億立方米。2023年預計開採原油540萬噸、天然氣40億立方米。
依托豐富的油氣資源,沙雅豐合能源有限公司、沙雅瑞鑫儲氣能源有限公司等一批企業齊聚沙雅縣循環經濟工業園﹔西北地區最大的硝基復合肥及三聚氰胺生產企業——新疆玉象胡楊化工有限公司不斷發展壯大﹔御尚能源日處理百萬方天然氣綜合利用(一期)、順北5號聯至循環經濟工業園區油氣管網及儲氣調峰等項目持續推進,通過建鏈、強鏈、補鏈、延鏈,實現油氣主導產業加速聚集,產業集群“含金量”不斷提升。
沙雅縣因光照資源充足、全年無霜期長,成為棉花最佳種植區,是全國優質棉生產基地。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175萬畝以上,位居全疆前列。
2023年,沙雅縣立足縣域實際,優化棉花生產布局,做好棉花新品種選育,全面提升規模化、機械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棉花“由量向質”轉型升級的同時,圍繞健全種植、生產和精深加工為一體的棉花全產業鏈,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龍頭企業、配套項目,促進棉紡產業提質增效、帶動群眾就業增收。
2023年3月開工建設的新疆潤疆家紡產業園項目集紡紗、織布、印染、成品加工為一體,建設有25萬錠紡紗、1200台織布機項目、500萬套賓館民用家紡生產線,通過與一線家紡品牌合作生產床上用品。
為進一步延長棉花產業鏈,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沙雅縣牢牢把握新興產業發展的政策導向和市場導向,引進以棉秸稈為原料的生產企業新疆天匯康拜農業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棉秸稈制無醛人造板、山水環保植物纖維材料項目,以棉籽為原料生產精餾油酸、硬脂酸等油脂產品的阿克蘇嘉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變廢為寶,夯實產業基礎。先后引進新疆精恩特制式服裝有限責任公司年產15萬噸滌綸化纖、25萬錠氣流紡、500台織布機、5萬噸染色建設項目﹔新疆東弘織布科技有限公司1100台大圓織機、400台提花機建設項目,實現產品由前端向中后端、單一向多元轉型升級。目前,沙雅縣一半以上的棉花已實現就地轉化為紡織產品,紡織服裝企業(合作社)達到150余家,紡紗規模超200萬錠,同比增長25%,棉花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已初步形成。
沙雅縣循環經濟工業園區黨工委副書記、常務副主任胡海文說:“接下來,我們將立足資源稟賦,充分發揮產業集群效應和產業基礎優勢,推動油氣生產加工產業與紡織服裝產業協同發展,推動裝備制造產業提質增量,推動全縣工業經濟提檔升級。”
立足稟賦 全域旅游迸發新活力
2023年12月14日,在沙雅縣塔裡木河濕地旅游景區,千裡冰封的塔裡木河與銀裝素裹的胡楊交相輝映,輕盈潔白的霧凇附著在河邊的千年胡楊上,玉樹瓊花,美不勝收。游客紛紛走進景區,觀賞美景,拍照留念。
“眼前的景色可謂太美了,我已經深深迷上了沙雅的風景,大漠、塔河、胡楊,給我留下的印象太深了。”來自烏魯木齊的游客張馨說。
夜幕降臨,沙雅縣它乾城文化旅游景區燈火通明,人聲鼎沸。千余名群眾和游客齊聚一堂,樂享《印鑒西域·絲路華彰》視覺盛宴。伴隨著陣陣渾厚的戰鼓、長號樂聲響起,城門徐徐打開,百余名古裝扮相的演員緩緩走出城門,迎接即將赴任的“班超”。配合精美的背景、絢麗的舞台燈光以及氣勢恢宏的古城牆,生動再現了出使西域、戍守邊陲、保家衛國、安邊修睦的東漢愛國將領班超的豪壯氣概。
作為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發展的載體,它乾城建設堅持“尊重歷史、還原歷史、重現歷史”原則,按烏什喀特古城遺址的“三重城”形制規劃布局,再現了西域都護府治理下沙雅官方及民間的生活形態,高度還原漢代中央政權對西域行使有效管轄的史實。
自2023年10月1日開城以來,它乾城吸引了近23萬名游客前來“打卡”,成為古絲綢之路上具有歷史和文化意義的新地標。
為增強游客游玩體驗,沙雅縣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式旅游格局,整合景區旅游資源,完善景區旅游基礎設施,推出“一日游”“多日游”等精品旅游線路,滿足游客個性化、品質化、體驗化的需求。作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的渭干河生態文化旅游景區,是沙雅縣城區“一日游”的重要景點。景區內林木密布、鳥語花香,涼亭、跑道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前來欣賞生態美景、放鬆身心的群眾和游客絡繹不絕。
為豐富游玩內容,景區以中華民族傳統元素“漢唐風格”為主,打造出“文房四寶”區、“琴棋書畫”區、“品茶療養”區,逐步構成了一個“看得見碧水、聽得見鄉音、留得住鄉情”文化氛圍濃厚的新業態——胡楊國學書院,讓大家在游玩的同時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依托470萬畝的世界最大原生態胡楊林、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和中國最長的內陸河塔裡木河的自然優勢,以及深厚的龜茲文化歷史底蘊,沙雅縣以全域旅游發展為目標,大力實施旅游興疆戰略,不斷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旅游要素,豐富旅游業態,全方位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在打造新產品、開發新線路、培育新業態上不斷取得新突破。沙雅縣文化創意產業園(它乾城)、新疆印章博物館、胡楊博物館等體現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視覺形象的文旅工程相繼建成投入使用。
2023年,沙雅縣相繼開展了第八屆絲綢之路國際城市圍棋公開賽、第十三屆沙雅胡楊節暨新疆首屆民間藝術群英會、“速度與激情”汽車越野賽、“傳承之美·匠心阿克蘇”非遺歌舞表演秀等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文旅活動,吸引眾多游客走進沙雅,欣賞美景,品味美食,感受“胡楊之城”的無窮魅力。截至目前,累計接待游客219.5萬人次,同比增長107%﹔實現旅游收入10.33億元,同比增長107.5%。
持續用力 繪就民生福祉新畫卷
走進古勒巴格鎮奧吐拉庫勒達西村,一排排白牆紅瓦的暖圈格外醒目。“大合作小聯戶”產業基地養殖負責人買合木提·如孜正在給牛羊添加飼草料。
“我們村以20—30戶為一個單元,打造‘大合作小聯戶’產業基地,現有圈舍29個,牛35頭,羊330隻,每年可產生50萬元的直接經濟效益。”買合木提說。
該項目還通過聚小返大,資金“入股”,土地、果園流轉等多種方式,將村民房前屋后的菜地、林果地、暖圈、葡萄架等資源進行整合,形成規模化產業,每年每戶增加2000元經濟收入。
沙雅縣通過組織開展技能培訓、崗位推薦、就業指導、跟蹤服務、暖心援助等方式,幫助村民從事二三產業實現穩定收入。同時,縣人社部門緊盯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登記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不斷健全就業促進機制、豐富就業形式、優化就業結構,全面推動就業工作提質增效。截至目前,實現城鎮新增就業427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2%以內﹔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3.23萬人次,實現新增創業468人,帶動就業1863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426萬元,開展勞動力培訓2.89萬人次。
一年來,沙雅縣聚焦城區群眾急難愁盼,整合各類資源,引進社會資本,打造老年大課堂、按摩室、康復中心、胡楊便民超市等基礎設施,解決群眾普遍關注的養老、就業等民生難題,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
走進沙雅縣沙雅鎮明珠社區,干淨明亮的環境讓人眼前一亮。在老年大課堂,20名老人正在排練合唱《新疆是個好地方》。居民魏祖慧說:“我們社區是老舊小區,在政府的支持下,現在有了文化娛樂活動場所,還配備了音響、電子琴等各類設備,以后再也不用去別人家裡排練了。”
“每天上午可以去社區讀書看報、唱歌跳舞,中午累了就去胡楊食堂吃飯,飯菜種類豐富,價格隻有外面的一半。吃完飯還可以享受一下社區足療、推拿按摩,一天花費不到50元,這都是黨的惠民政策好。”沙雅鎮金雁河社區居民張菊蓮開心地說。
為提升群眾就醫看病獲得感,沙雅縣持續深化醫療體制改革,大力推進“資源共享五大中心”建設,積極搭建醫聯體、專科聯盟、遠程醫療協作“三根天線”,與自治區人民醫院、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17家醫療機構建立醫聯體,建立專科聯盟45個,創立國醫樓、兒科診療中心,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縣域就診率突破98.96%。
2023年,沙雅縣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學前教育普惠安全發展,沙雅縣第八中學、第四中學等項目建設順利推進,高考本科上線率穩步提升,300位名師組團送教,城鄉學校傳幫帶機制作用發揮明顯,全縣教育高質量發展取得實效﹔加大對敬老院、兒童福利院的設施設備提升改造力度﹔全縣新增綠化面積28.73公頃﹔開發房產項目29個,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1100套,實施老舊小區改造4個、棚戶區改造1500戶﹔新增停車泊位7825個,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樁116個﹔投入資金4385萬元,完成“煤改電”12182戶。基層公共服務設施不斷完善,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持續上升。
潮涌風正勁,揚帆破浪行。展望2024年,沙雅縣將以永遠在路上的執著凝聚奮斗力量,聚焦產業發展、民生福祉、社會治理,踔厲奮發、篤行不怠。
“胡楊之城”的未來必將更加可期。(柳玉柱 王克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