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新疆首家長城文化博物館開館

2023年12月30日10:44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12月29日,觀眾在絲綢之路·長城文化博物館參觀。唐堪東攝

29日上午,孔雀河烽燧群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絲綢之路·長城文化博物館在新疆尉犁縣開館。該縣境內11座沿孔雀河而建的烽燧,被“搬進”博物館,一展長城風採。

該博物館位於尉犁縣旅游路以北、西環路以東、玉屏湖以西、達西水世界以南,總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展陳面積2520平方米,目前館藏文物600余件(組)。博物館整體建筑設計風格取自於孔雀河烽燧群,利用博物館屋頂空間,打造可上人屋面紀念廣場。頂部高台聳立,構成雄偉的“烽燧群”,不僅成為尉犁鮮明的城市地標,也是為烽燧文化樹立的豐碑。

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文物保護與考古處處長李強說,長城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以烽燧為代表的新疆長城資源,是萬裡長城向西的延續,是歷代中央王朝開辟絲綢之路、保護絲綢之路的真實見証,是家國天下最動人、最深切的精神印記,“尉犁縣絲綢之路·長城文化博物館是全疆首家長城文化博物館。”

目前,國家認定的新疆長城資源共計212處,分布在南北疆10個地州市的40個縣市區,涉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5個師(市)、9個團場,東西綿延2000余公裡。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內有30多座烽燧,其中尉犁縣境內11座烽燧被稱為孔雀河烽燧群。

2019年至2021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唐代克亞克庫都克烽燧(沙堆烽)遺址進行主動性考古發掘,清理出房址、木柵欄、踏步、灰堆、水塘等遺址12處,出土文書等各類文物1400多件,該遺址入選“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如今,建筑頂部形似“連體烽燧”的長城文化博物館在尉犁縣中心區拔地而起。

絲綢之路·長城文化博物館內部展陳設計分為5個部分,分別為眾志成城、同心共筑、傳承文明、偉大復興、命運與共展廳,再現了氣勢恢宏、跨越數千年的萬裡長城。展廳以文物展示、場景再現、沉浸式體驗等方式,生動講述了偉大長城的歷史文脈,充分展現了以烽燧為代表的新疆長城獨特魅力,搭建起感悟中華文化多元一體、兼容並蓄的重要實體平台。

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是國家重大文化工程。尉犁縣立足孔雀河流域11座烽燧遺址資源,高站位規劃、高標准打造、高平台展示,於2021年啟動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項目的申報和建設。

尉犁縣委書記李中華說:“孔雀河烽燧群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絲綢之路·長城文化博物館的亮相,將為尉犁的文旅事業注入全新活力和強勁動能,必將成為巴州乃至全疆新的文化地標。”(唐堪東)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