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來新疆前,請先看這些紀錄片

2023年12月28日11:08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人類的記憶——中國的世界遺產》系列紀錄片《天山》(上)劇照。 劇組供圖

《山河新疆(第三季)》亮相“第29屆中國紀錄片十佳十優”紀錄片推選活動,並斬獲“十佳作品”﹔《一生的麥地》獲2023年“第五屆中國民族志紀錄片學術雙年展”金收藏獎﹔《我們新疆好地方》亮相紀錄大時代——2024年“大片看總台”紀錄片片單發布活動……

連日來,新疆紀錄片喜訊不斷。這些豐富多彩的紀錄片作品,以優美的鏡頭、生動的敘事,鮮活記錄了新疆各地豐富多元的自然文化景觀、生機勃勃的時代氣象。正如電視劇《同心兄弟》編劇鞠利評價:“新疆是文學的創作‘高地’,是祖國西部邊陲的文學富地,為中國文學及影視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源頭活水。”

生動立體展現大美新疆

12月16日,得知《山河新疆(第三季)》斬獲大獎,新疆廣播電視台衛視節目中心紀錄片部主任、導演蔡志剛在朋友圈寫下“大美新疆,山河壯闊”字句,心中激動不言而喻。

2019年10月,系列紀錄片《山河新疆》項目正式啟動,旨在反映社會穩定和諧、文化多元一體、民族團結和睦、人與萬物共生的美麗新疆。“新疆有昆侖山、天山、阿爾泰山,有塔裡木河、伊犁河、額爾齊斯河,讀懂了一座山、一條河,你就讀懂了這一方水土、這一方人,就讀懂了新疆,所以我們的片名就叫《山河新疆》。”蔡志剛說,每位新疆紀錄片人的心中,也都有一片山河,這是胸懷,有了這份情懷,《山河新疆》就有了方向。

多年來,在新疆這片壯美的土地上,紀錄片工作者辛勤耕耘,打造出一批有筋骨、有溫度的紀錄片作品。1959年至今,天山電影制片廠共生產創作30多部紀錄片,多部作品曾獲“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新疆廣播電視台自2000年成立紀錄片部以來,創作推出紀錄片作品200余部(集),達上萬分鐘,獲得國內國際各類獎項200多項。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公布的“十四五”紀錄片重點選題規劃(第二批)中,《樂享冰雪的人們》《天山》《人在“疆湖”》等5部新疆作品入選。

“在剛剛落幕的第29屆中國紀錄片學術盛典上,我們選送的《嗨!十年|十個夏天》《村裡有個女‘飛手’》《加速度 霍爾果斯》《真實紀錄》《山河新疆(第三季)》5部作品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新疆紀錄片在中國紀錄片百花園中呈現出了絢麗的亮色。”新疆廣播電視台節目衛視中心副主任譚敏說。

而新疆也正如一塊磁石,吸引著全國各地絡繹不絕的紀錄片團隊來赴壯麗山川、璀璨人文之約。

草原、峽谷、戈壁、湖泊……這些美景出現在近期播出的TVB專題紀錄片《無窮之路3:無垠之疆》中,引發了香港觀眾的極大反響。為了完成這部紀錄片,拍攝團隊歷時兩個月,自駕1.4萬公裡,記錄並深度探索了解新疆故事。“地域的遼闊決定了新疆紀錄片題材的豐富多元,我想把真實的新疆展現給香港的觀眾。”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該片主持人陳貝兒說。

今年3月,《落地生根》紀錄片導演柴紅芳攜團隊來到新疆,啟動新疆題材四集紀錄片《陽光下的人們》的拍攝工作。“我們輾轉喀什、阿克蘇、阿拉爾等地,希望通過記錄那些平凡又可愛的新疆人民,生動展現豐富多彩的新疆風貌。”柴紅芳說。

探尋紀錄片表達新方式

冰天雪地裡,伴隨著輕快的旋律,躺在山坡上吃雪的劉亮程坐起身子,帶領觀眾一步步走向遠方更廣闊的天地。在《大地生長:劉亮程漫游記》第一集中,這部紀錄片就在劉亮程好似飯后遛彎的閑逛中拉開序幕。

在這部剛剛播出的紀錄片中,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新疆作家劉亮程從書中走上了屏幕,跨文化視角為地方故事提供了新的講述方式。

“劉亮程不僅是節目的核心嘉賓,更是策劃創作與落地的關鍵推手。去年4月,我們拍攝的紀錄片《文學的日常》第二季第一期上線后,通過觀眾的反饋,劉亮程看見了文學通過紀錄片與互聯網照進現實的光亮,便主動提出要拍攝一部講述他與新疆之間故事的紀錄片,這是一次作家與紀錄片的全新文學表達探索。”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首席制片人、該片導演王聖志介紹,跟隨劉亮程的腳步,拍攝團隊跨越一年四季,見証了初春冰雪消融、夏季牧場高歌、金秋成片麥地、冬日雪困天山,新疆的輪廓在鏡頭中逐漸清晰。

優質的自然類紀錄片,往往需要長期的專業拍攝積累和前沿視聽技術的保障,這一點,新疆紀錄片導演劉湘晨深有體會。40歲那年,劉湘晨第一次扛起攝像機,深入帕米爾高原,拍攝紀錄片《太陽部族》,從此他和紀錄片拴在了一起。

“每年四分之三的時間,我都扛著攝像機穿梭在全疆各地,拍攝了不少於2萬分鐘的影像素材,持續了20多年。”劉湘晨說,帕米爾高原最終成就了《太陽部族》,先后在許多國家和地區播出,僅在美國《國家地理》頻道就連續播放了4年。

2012年開始,劉湘晨計劃用15年到20年時間,拍攝5部影像作品,呈現新疆向上的精神面貌,“我想通過影像記錄方式,讓人們直觀看到新疆與世界的關聯,看到歷史上各種文化在這裡的交匯,以及許多歷史大事件的產生與發展路徑。”

以人物為中心,塑造真實、鮮活的人物形象,是當下紀錄片創作的另一個著力點。從2013年開始,紀錄片導演庫爾班江·賽買提走訪了20多個城市,採訪了100多名在異鄉生活工作的新疆人,他們中有律師、演員、教師、科學家等,用鏡頭講述了不同領域的新疆人為新疆和國家發展作貢獻的故事。

10年來,庫爾班江結合自己親歷的故事,拍攝制作了3部紀錄片——《我從新疆來》《我到新疆去》《新疆滋味》,還出了6本書,“關於新疆的作品,多年來都從民族風情著手講故事,形成了一個套路。我想打破這種套路,換一種方式講新疆,去展示這片土地上的人和故事。”

深耕不輟推出更多佳作

寂寥廣闊的帕米爾高原,綠草如茵的賽裡木湖畔……今年12月起,哈薩克斯坦觀眾就能通過《Bawr sak(包爾薩克)劇場》在阿拉木圖電視台和其新媒體平台領略《山河新疆》系列紀錄片的魅力了,這也是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揭牌以來,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兩國達成的首個影視文化交流項目。

系列微紀錄片《國寶裡的新疆》已譯制成日語、法語、韓語等多個語種,今年已在日本、比利時等多個國家的使領館及海外文化中心平台上推廣播出。精致的故事內容、詼諧的表現方式,受到海外觀眾的關注與喜愛。

近幾年,新疆紀錄片創作持續繁榮,各級廣電機構、主要網絡平台和專業創作機構推出了一大批紀實類作品,在選題內容發掘、產業資源整合和影像文化推廣方面作出探索與突破,接連推出《塔裡木河》《伊犁河》《阿吾勒》等一批精品紀錄片。

在這片沃野中,隻有深耕,才會有更加豐碩的成果。紀錄片如何更好走出新疆,在更廣闊的市場空間裡施展拳腳,發展壯大,扎根新疆的本土企業新疆雅辭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蹚出了一條好路子。

自成立以來,雅辭文化先后推出《史話新疆》《知味新疆》《人在“疆湖”》等多部關於新疆的紀錄片,這些紀錄片在中央廣播電視台、新疆衛視、B站等各大主流電視、網絡端播出,收獲好評。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二十四節氣倒計時短片裡,冬至的卡拉麥裡、立冬的喀納斯禾木等令人驚艷的視頻素材正是出自該公司之手。

“目前,我們擁有完全自主版權視頻素材庫超過5000TB,素材庫體量規模居全國民營文化企業前三。”新疆雅辭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梅志俊說,這些優質的版權素材實現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新疆愛森電影制片有限公司成立十多年來,陸續推出了紀錄片《脊梁》《油城記憶》《為了這片土地》《當代雷鋒庄仕華的八天假》等作品。“新疆就是一個巨大的素材庫,用鏡頭發掘它的精彩,是紀錄片人的使命。”該公司董事長李建強說,在波瀾壯闊的新時代,期待有更多紀錄片佳作忠實記錄新疆發展與社會變遷。(劉萌萌)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