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園區經濟撐起新疆工業“半壁江山”

2023年12月27日12:18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12月17日,新疆其亞硅業有限公司首期年產10萬噸高純晶硅項目聯動試車,為新疆准東經濟技術開發區積極打造千億級硅基新材料產業園、加快形成硅基新材料產業集群添加新動力。

准東開發區是新疆唯一產值超千億元園區。正是看到准東開發區產業基礎潛力雄厚,已形成煤基、鋁基、硅基三大新材料產業,其亞集團有限公司大舉進軍光伏上游多晶硅領域。

從傳統產業升級到高精尖產業,生產實現智能化、綠色化,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圍繞“八大產業集群”,佔據新疆工業經濟“半壁江山”的84家自治區級以上園區正向高端綠色創新轉型。這些園區如何通過質量變革、效率變革獲得新發展動力,成為拉動新疆工業增長的引擎?記者就此進行採訪。

聚“鏈”成群 驅動產業聚變

時至年底,在烏魯木齊甘泉堡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區),新疆眾和股份有限公司重點項目建設現場一片忙碌,工作人員在為項目投產工作做最后准備。

“項目投產后,將解決公司鋁基新材料低碳循環經濟產業鏈關鍵環節的產能和質量瓶頸問題。”項目現場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將實現新疆眾和鋁基新材料低碳循環經濟產業鏈生產裝備、產能、質量進一步提升。

作為烏魯木齊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甘泉堡經開區依托隆炬新材料、中部合盛硅業等龍頭企業,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特色優勢產業,初步形成碳基、硅基、鋁基、生物基等先進結構材料產業集群。

產業園區是培育產業鏈、提升工業經濟運行效能的重要載體。新疆各工業園區融入自治區“八大產業集群”建設,立足各自資源稟賦、區位優勢、發展條件和產業實際,加強園區產業布局系統謀劃,堅持錯位競爭、協同發展、優勢互補,將園區打造成為引領高質量發展核心引擎。

位於烏魯木齊市的包括甘泉堡經開區在內的7家園區,已初步形成23條產業鏈。米東區化工工業園、甘泉堡經開區圍繞芳烴、煤制烯烴等形成石油和現代煤化工產業鏈,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圍繞能源、汽車、農牧、紡織等形成專用設備產業鏈,烏魯木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圍繞民族藥、特色藥、醫藥流通等領域形成醫藥大健康產業集群,新疆軟件園、烏魯木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圍繞軟件和信息、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產業鏈形成信息技術產業集群。

阿克蘇紡織工業城(開發區)已初步形成軋花—紡紗—織布—印染—家紡服裝全產業鏈,紡織服裝產業規模位居全疆首位,成為阿克蘇經濟重要的增長極。

准東開發區全力打造千億級硅基鋁基新材料產業、千億級煤炭煤電煤化工產業,同時高起點謀劃布局新能源產業,准東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正在加快推進。圍繞延鏈補鏈強鏈,准東開發區全力推動煤炭產業向智能化、綠色化,煤電產業向煤炭與煤電聯營、煤電與新能源聯營,現代煤化工產業向高技術、高附加值,鋁基硅新材料產業向規模化、集約化、成鏈化方向發展。

……

“我們提出把企業‘裝’進園區,把園區‘配’到產業鏈上,把產業鏈拉開形成鏈條,鏈條一合形成集群。”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阿不力克木·艾則孜表示,新疆正進一步優化園區產業布局,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提升園區產業發展集聚水平,打造一批百億級千億級產業園區。

如今,全疆84家自治區級以上園區中,建成工業總產值100億元以上園區21個,包括超千億元園區1個。84家自治區級以上園區去年實現工業增加值幾乎是新疆工業經濟的“半壁江山”。

攀“高”逐“新” 鍛造新質生產力

時下,哈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疆湘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忙著生產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該公司投資經營部副部長李陽說:“今年規劃設計3萬噸高性能鈦及鈦合金項目,達產后公司將形成年產5萬噸高性能鈦及鈦合金生產能力。”

新疆湘晟已具備年產2萬噸鈦及鈦合金生產能力,形成鈦礦、採選、富鈦料、海綿鈦及鈦材料生產加工全產業鏈。這是全球第一個全鈦產業鏈,支撐哈密向建設全球最大、產業鏈最齊全的鈦及鈦合金新材料生產基地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往“高”攀登,向“新”求變,新疆各園區加快鍛造新質生產力,高技術制造業穩健發展,拓展新疆工業增長空間。

11月19日,我國首條一次成型超薄柔性電子玻璃(UTG)生產線在阿克蘇阿拉爾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正式投產,有效填補國內高端顯示材料領域的空白。

可折疊顯示屏是新型顯示高端化、柔性化趨勢的重要產業化成果。一直以來,由於生產工藝上“卡脖子”難題,超薄柔性電子玻璃(UTG)價格居高不下。建設這條生產線的新疆騰宇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母公司東旭集團執行副總裁趙志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通過自主研發,掌握的超薄玻璃一次拉制成型技術可直接生產比肩進口的超薄柔性電子玻璃(UTG)原片。”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各工業園區持之以恆推進科技創新,使之發揮出高質量發展中流砥柱的作用。

“隨著國家級、自治區級重點園區建設加快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效應初顯。”阿不力克木·艾則孜說,烏魯木齊市先進結構材料產業集群已列入國家第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

圍繞主導產業、特色產業,新疆各工業園區加快推進創新平台建設,支撐能力不斷提升。截至目前,全疆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4個、自治區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5個,創建自治區產業創新研究院14家,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自治區重點實驗室54個,認定自治區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398個(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15個),培育高新技術企業超1900家。

匯集要素 推動園區提檔升級

園區是“強工業”重要載體,抓工業首先要抓園區。近年來,新疆持續在增強承載能力上下功夫,完善基礎設施,增強要素保障,優化營商環境,不斷提升產業園區的內動力、集聚力、承載力。

今年1—10月,全疆完成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477.65億元,園區企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849.22億元﹔入駐企業3.71萬家,其中,規上企業2029家,帶動就業69.74萬人,簽約招商引資項目2114個。

自治區工信廳黨組書記、副廳長趙曦峰表示,各園區依托區位條件和資源稟賦,聚焦“八大產業集群”建設,強化招商引資,狠抓項目建設,推動資源優勢加快向產業優勢轉化,現代化產業體系逐步形成。

目前,新疆各園區圍繞裝備制造、石油化工、電子信息、紡織、有色金屬等產業,創建自治區級以上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21個,其中國家級9個﹔圍繞生物醫藥、精細化工、風電裝備制造、現代煤化工、油氣生產加工、紡織服裝、新材料等產業,創建自治區級以上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9個,其中國家級2個。

體制順、機制活,則人才聚、事業興。新疆各園區創新體制機制,讓更多“千裡馬”競相奔騰。

准東開發區以聚焦人才鏈、資金鏈、創新鏈、產業鏈“四鏈融合”為目的,面向全國招商引才、招才引智,吸引更多人才來准東創業,進而形成“聚焦發展引育人才、集聚人才推動發展”的良好人才生態環境,今年引進百名碩博人才。同時,建立浙江大學研究生社會實踐基地、中國礦業大學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等15家研學單位,進一步為開發區人才培養提供智力支持。

隻有實干才能創未來。在新起點上,園區如何提檔升級向“新”生長?12月9日,自治區召開的園區(開發區)高質量發展推進會指明方向。

當前,新疆園區高質量發展中還存在的發展規模小、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低、部分園區主導產業不突出、同質化競爭現象嚴重、園區管理體制不活等問題,新疆各園區仍需立足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積極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在“軟”環境提升方面,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擬以深化園區管理制度改革為主線,助力打造新疆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區和引領區﹔在“硬”環境建設方面,自治區財政擬從2024年起逐步加大自治區園區發展專項資金投入力度,突出“扶優扶強”導向,助力園區提檔升級。

“聚焦‘八大產業集群’建設,圍繞重點產業延鏈補鏈強鏈,突出重點、培優培強,持續推進‘千百億園區’梯次建設。”趙曦峰說,將持續提升園區管理效能,逐步實現政府主導、公司運營、市場化運作的園區發展新局面。

向新求變,競逐未來。新疆各工業園區汲取“園”動力,增強內“區”力,在改革創新、規劃引領、健全平台支撐、招商引資、優化營商環境、安全綠色發展等方面聚焦發力,正不斷形成強大合力,共同奔向前方。

點評經緯:打造工業經濟不息“發動機”

園區是產業集聚的重要平台與載體,是實現新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培育產業鏈的主陣地,在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當前,圍繞“八大產業集群”,新疆84家自治區級以上園區,立足各園區資源稟賦、區位優勢、發展條件和產業實際,加強園區產業布局系統謀劃,堅持錯位競爭、協同發展、優勢互補,將園區打造成為引領高質量發展核心引擎。

實踐証明,園區是強工業的主戰場,抓工業首先要抓園區。同時,也要認清實現園區高質量發展還存在不少短板、弱項。比如發展規模小、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低、部分園區主導產業不突出、同質化競爭現象嚴重、園區管理體制不活等問題。

如何才能進一步激發園區的“發動機”效應?這就要不斷提升園區產業吸引力、承載力和競爭力,使之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出發點和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落腳點。

具體來講,需要在以下6個方面不斷發力,補齊園區經濟發展的短板。在改革創新上發力,大膽推動園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干部人事機制﹔在規劃引領上發力,做到差異化發展、相互配套,否則就會“雜亂無章”﹔在健全平台支撐上發力,借助市場資本和資源,建設園區基礎設施﹔在招商引資上發力,吸引產業鏈條整體轉移,和關聯產業協同轉移﹔在優化營商環境上發力,在服務企業發展上下實功,樹立“店小二”服務意識﹔在安全綠色發展上發力,提升資源能源利用水平,實現園區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新疆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是馳而不息的長跑,是不舍晝夜的攀登。作為工業經濟發展的“發動機”,隻要園區錨定提檔升級目標,加快發展步伐,就能以園區的“枝繁葉茂”映照新疆工業經濟“春色滿園”。(馬伊寧)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