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新疆立項保護“左公柳”

2023年12月23日10:29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12月21日,哈密市古樹名木“左公柳”得到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專項資金保護。明年開春,將對“左公柳”進行搶救復壯,設置圍欄、更新銘牌,讓每一棵“左公柳”都有數字檔案,不僅能通過電子地圖找到位置,還能隨時進行病虫害防治等精准管護。

“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裡,引得春風度玉關。”左宗棠重要助手楊昌浚寫的這首詩,生動勾畫了當年的這段歷史。1875年,左宗棠受命率領大軍收復新疆,從陝西、甘肅至新疆,他帶領將士們沿途廣栽樹木,后人尊稱其中的柳樹為“左公柳”。1880年6月,左宗棠以誓死捍衛祖國領土完整的決心抬棺進疆,坐鎮哈密,准備收回被沙俄侵佔的伊犁。在哈密,左宗棠帶領將士們繼續栽植樹木。

“左宗棠西征大軍在天山南北廣栽樹木,為新疆留下了處處綠蔭。‘左公柳’承載著新疆各族群眾堅決維護祖國統一的共同情感。”新疆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西域研究》主編劉國防說。

哈密市一直重視對“左公柳”的保護。1994年,哈密市通過政府出資、單位集資、市民捐資,籌集資金1030萬元,修建“引南增水”工程,為哈密東西河壩的“左公柳”分布區域供水。2018年6月,哈密市開展“左公柳”普查保護工作,東西河壩內樹圍3米以上的“左公柳”有218棵。今年夏季,哈密啟動“左公柳”新一輪普查保護,有45棵“左公柳”的樹圍達4米以上。

“新疆人從小就知道‘左公柳’,因為左宗棠的愛國故事一直在傳頌。”哈密市伊州區居民吳承功是退休干部,在哈密長大,為保護“左公柳”捐過款,他說,“柳樹可以扦插,好栽易活,如今新疆到處都有‘左公柳’的后代。”

哈密東西河壩如今建成為哈密河國家濕地公園。該公園管理處主任宋佔士介紹,這次立項主要是對現有“左公柳”進行搶救復壯,包括增施有機肥、有害生物防治、支撐加固等,“我們將結合保護項目的實施,不斷優化‘左公柳’的扦插繁育技術,讓‘左公柳’一代一代繁衍下去,讓愛國精神一代一代傳承下去”。(魏永貴 傅敏婕)

(責編:李欣洋、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