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雪天裡,一個個暖心故事在烏魯木齊高新區(新市區)上演

2023年12月20日16:57 |
小字號

一場大雪、一頓早餐、一片愛心、一座暖城……自12月9日開始,烏魯木齊持續迎來降雪降溫天氣,戶外銀裝素裹,一個個暖心故事在高新區(新市區)接連上演,這些令人感動的瞬間,溫暖著你我。

寒風凜冽 他們收到了社區的“花式”關愛

12月13日,大雪后的烏魯木齊寒風凜冽。高新區(新市區)各社區一大早就紛紛行動起來,為戶外工作者、行動不便老人等送去各種“花式”關愛。

為了城區道路通暢,許多人頂著寒風在戶外作業、值守,環衛工人帕提古麗·哈德爾和工友們,從早上7點開始就在京疆路附近清掃積雪。休息間隙,他們收到了喀什東路街道京疆路社區干部送來的姜茶水、紙巾、口罩等,還被叮囑要注意防寒保暖。

“喝上熱乎乎的姜茶,心裡暖暖的,有人關心真好。”帕提古麗說。

雪天路滑,車輛極易擁堵,在喀什東路十字路口,交警們在維持車流秩序。喀什東路街道新興社區志願者們,把暖手寶和香甜的奶茶送到交警手上。

“我們社區的暖心驛站就在那裡,換班時別忘來休息。”志願者們向交警發出熱情邀請。

“鄭大媽,我給您送菜來了!”“小陳,多虧有你,我身體不好,這冰天雪地的不敢下樓,隻好打電話麻煩你了。”這是獨居老人鄭桂花和喀什東路街道匯園社區干部陳靜的對話。

當天,匯園社區考慮到有些老人出行不便,專門成立了一支“寒冬送暖小分隊”,幫助獨居、空巢老人跑腿兒。同時,社區還將老人情況告知附近商戶,約定一起做好老人們的買菜買藥服務。社區干部們到了老人家裡,細心查看家裡供暖情況,還再三叮囑老人要注意用水、用電、用氣安全。

社區干部送出各種“花式”關愛,商戶們也不甘落后。在三工街道三工社區,一些黨員商戶、沿街商戶不僅為環衛工人等戶外工作者提供熱茶、“暖身角”,還給他們做了義診,暖意在寒冬中不斷傳遞。

商家請環衛工人進店免費吃飯

喀什東路街道烏東站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聯合鐵橋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冬季送溫暖,情系保潔員”慰問活動。

“快請坐,喝喝茶,歇歇腳……”活動期間,喀什東路街道愛心商戶偶遇牧歌主題餐廳負責人竇彥鋼將附近正在掃雪的環衛工請到店裡。

“大家隻要給前台或者任何一個我們的員工說,都可以免費在店裡吃飯,不要不好意思,隨時來,你們辛苦了。”竇彥鋼說,“每天都能看到亮眼的橙色在忙碌,連著下雪,他們更辛苦了,我們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辛苦不怕,心裡暖和。平日裡大家對我們也很關照,這些心意能御寒。”環衛工人李彩霞喝著熱茶,試戴著新手套。

由於著急完成轄區清雪任務,環衛工人推辭了愛心商家請大家吃飯的邀請。走出餐廳時,迎面看見好幾家商戶都在自發清掃門前積雪。

“如果大家都能這樣掃好自家‘門前雪’,環衛工人的工作也會輕鬆很多。”蘇家拌面負責人蘇錦浩說。

結束了早晨的清掃,環衛工人王彥花和同事來到位於杭州東路的錦繡年華小區准備稍事休息。就在前兩天,通過喀什東路街道晨光社區牽線搭橋,錦繡年華小區物業將一間門面房拿出來,作為暖房供環衛工休息。

“這間房的位置,就處於我們工作的路段,過去很方便,大家心裡暖暖的。”王彥花說,她所在的小組一共有20余人,負責清掃嘉興街、長春中路、河北路等3條主路和1條巷道,“清雪緊張的時候,工作的時間比平日一般都會多一兩個小時,一間暖房對我們來說真得非常暖心,就近歇歇腳,再干起活兒來都特別有勁。”

晨光社區黨委書記孫麗拿著熱水來到暖房,並將暖寶寶分發給環衛工人:“除了新增此間暖房,轄區還有不少商戶提出,邀請環衛工人進店休息,我們會逐步擴大休息點位,讓環衛工人都能就近取暖。”

風雪中 無物業小區裡掃出一條“暖心路”

12月12日中午,漫天飛舞的雪花給小區裡的樹木、車輛都蓋上了一層厚厚的“被子”,通往大門口的主干道卻已被打掃得干干淨淨。“這下,大家出門可以放心地走了。”居民陳鐵剛說著拍了拍身上的落雪。這天上午,他和社區干部、志願者一道清理小區積雪,“這條路啊,是我們大家一起掃出來的‘暖心路’。”

位於喀什東路的生藥廠家屬院是一個老小區,256戶居民中七成都是老年人。自2022年8月物業公司撤離后,小區就成為一座無物業管理小區。連日來大雪紛紛,清雪成為這個老小區的新問題。

“這陣雪不大,大家帶上工具,出發。”12日一早,喀什東路街道喀什東路社區書記翟羽佳快速安排了當天的工作,帶著社區工作人員和社區黨員志願者、拿上工具,直奔生藥廠家屬院。根據事先商量好的分工,眾人各自散開。掃雪、剁冰,小區裡一幅熱火朝天的清雪情景。

“丫頭,天這麼冷,你咋不戴個手套。”聽到了樓下的動靜,居民韓玉萍趕下樓,看到社區干部沒戴手套,她又折回上樓取來一副手套,“連著兩天你們都來幫忙清雪,這麼冷的天,累了就上阿姨家喝點水驅寒。”

干著干著,清雪的隊伍逐漸壯大起來,樓上左鄰右舍的居民拿著自己的鏟雪工具下來了。有的用鏟雪板推、有的用掃把掃、有的用鐵鍬剁開冰層……

“今年小區清雪是個大事,咱也不能光指望社區來給咱們清,小區裡的年輕人、老黨員、大家一起干,不僅方便出行,也更有意義不是。”居民陳鐵剛說,“在社區的指導下,居民們參與小區事務的積極性越來越高。”

時近中午,大雪還在靜靜地下著,社區工作人員、黨員志願者和居民鏟雪的身影成為雪地裡的一道風景。經過將近3個小時的清掃,小區的主干道以及通過各單元門的支道全部清掃完畢。

“這條回家的路,暖人。”韓玉萍笑著說。

一場大雪后 三宮梁村36位村民家響起了敲門聲

屋外雪花飄揚。“咚咚咚……”,突然響起的敲門聲打破了寧靜。“誰呀?”90歲高齡的常金富起身向門口走去。

門打開,屋外站著的是村黨支部書記楊忠軍和志願者,幾人手上拎著米面油。“叔,這是咱村的陳志雙給您買的,這幾天下雪降溫,外面不好走,就別出門了。”楊忠軍說著,來不及拂去頭上落的雪就進了屋。

看著手機上的天氣預警,六十戶鄉三宮梁村居民陳志雙找到了村黨支部書記楊忠軍,目的就一個:“降溫了,馬上又迎來元旦春節,我想為鄉親們做點事兒。”

在村裡居住的6年時間裡,發生的一幕幕溫暖瞬間又浮現在陳志雙眼前。

陳志雙今年69歲,江蘇人。早年間,他和愛人來到烏魯木齊,在小西門商圈做服裝輔料生意。年紀大了,兒子和兒媳接手了家中生意,老兩口便想著找個合適的地方養老。

“想找個離市區近的,環境好點兒的小村子,安安靜靜養老。”陳志雙說,后來在江蘇老鄉的推薦下,他們定居在了三宮梁村。

三宮梁村是個農業村,村民家家戶戶都種蔬菜。自打搬來村裡居住,老兩口的家門上,總時不時出現些應季蔬菜。“說實話我們也不知道是誰送來的,這些舉動讓我們特別感動。”陳志雙說。

平日裡,陳志雙喜歡去鄉裡散步,溜達時買點兒東西。每次返程時,隻要手上拎著東西,就總有路過的村民將電動三輪車停在他身邊,熱情招呼他上車,順他一程。“說是順,但每次都送到家門口。我就覺得咱村村民特別淳朴、熱心,在這住的幾年,日子過得舒心。”陳志雙說。

正因如此,得知這次的天氣變化,陳志雙心裡有了為村民做點兒事的想法。

“我們村高齡老人多,他說想送點實際的、用得上的東西。我們村本來就是農業村,蔬菜那些村民都有儲備,所以我倆一合計,就送米面油吧,家家戶戶都用得上。”楊忠軍說。

說干就干,楊忠軍這邊統計著村裡的獨居、高齡及困難老人人數,另一邊,陳志雙也帶著家人來到新聯市場採購物品。

都是給老人吃的,得買好的,還得看看生產日期,得買近期生產的。市場上,陳志雙細心挑選著商品。

雪如約而至。12月11日一早,陳志雙將採購好的36份米面油送到了村委會。“考慮到他年紀也大了,這幾天又下雪,我們就說這份心意,幫他送到各位老人家裡。”楊忠軍說。

雪后的小村靜靜的,白皚皚的地面留下一串串腳印。大雪中,三宮梁村36位老人的家門被敲響。

屋外,雪花紛飛,屋內,可暖著呢。

來源:高新區(新市區)融媒體中心

(責編:李龍、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