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新疆頻道

新疆棉花產業高質量發展背后的“加減法”

2023年11月27日12:05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2023年,新疆棉花又迎來了豐收。

日前,新疆順利完成本年度棉花收獲工作,棉花總產量預計500萬噸以上,如期完成生產目標任務。

新疆棉花總產、單產、種植面積、商品調撥量已連續28年位居全國第一。2022年,新疆棉花總產量佔比全國九成以上、世界的五分之一。

世界棉花看中國,中國棉花看新疆。這一底氣,不僅來自作為全國最大優質商品棉生產基地的強勁生產能力,更源於世界一流的棉花生產技術和不斷迭代升級的產業發展體系。

近年來,新疆通過深入實施棉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提高管理水平、優化生產結構、加快技術推廣等多方面發力,棉花生產優勢持續鞏固。

種植面積減少 品質產量提升

新疆棉花高質量發展的進程,在棉花生產的“加減法”間不斷推進。

“種植面積有所減少,但總產保持穩定,質量持續上升,生產集約化水平不斷提高。”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種植業和農藥管理處處長湯義武介紹,今年,新疆進一步優化棉花種植區域布局,引導各地退出低質低效棉田,棉花生產進一步向25個種植面積在20萬畝以上的主產縣集中,兵團植棉團場由103個調減到78個。農業農村部門制定了機採棉標准化栽培技術規程,加大南疆機採棉推廣力度,示范帶動棉花生產由小農分散經營向集約化經營轉變,推動棉花生產向機械化、規模化、標准化方向轉型。

在土地規模化經營起步較晚的南疆地區,這一調整帶來的變化尤為突出。近年來,沙雅縣通過“農戶+合作社”“農戶+家庭農場”等模式,打破過去“一家一戶”的傳統種植方法,改變了棉花生產面貌。該縣塔裡木鄉墩闊坦村村民奧斯曼·米吉提將家裡的8畝土地流轉給了村裡的合作社,自己在合作社管地拿工資,妻子在家發展養殖業,拓寬了收入來源,“操心少了,勞動強度降了,收入反而增加了。”

“大棉田、機械化,效率高。”奧斯曼說,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將各家分散的棉田集中在一起,一家一戶的小塊地被整合成大條田,機械化生產模式得以推廣,棉花採收期比過去縮短十幾天,節省了大量人力。

放眼全疆,精量播種、無人機植保、機械化採收……現代化的生產方式和組織形式普遍運用於棉花生產,使現代農業特有的“幾何美學”頻頻在新疆棉田上演。

今年,新疆25個主產縣棉花產量佔全疆棉花總產量90%以上,棉花生產優勢突顯,品質穩步提升。同時,各主產區積極引進先進機械裝備,提升棉花種植、管理、採收機械化程度,指導棉農按照機械化生產要求提高規范化作業能力,加大棉花品質管控力度,為生產提質增效筑牢基礎。

特別是棉花進入收獲期后,全疆共投入近7000台採棉機開展機械化採收工作,棉花機械化採收率由2014年的35%提升至現在的85%以上。經測算,目前新疆機採棉人均管理面積可達200畝以上,管理效率是普通棉花的3倍至5倍。新疆棉花生產呈現出種植面積減少、區域更加集中,全程機械化、智能化和農機國產化步伐加快,品質和產量穩步提升的良好態勢。

育種周期縮短 生產提質增效

種子是現代農業的“芯片”,也是新疆棉花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石。

今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16團8連職工郭玉紅種植了棉花新品種源棉8號,這是由新疆農科院棉花專家李雪源及其團隊於去年培育出的突破性新品種。依托高效的商業育種體系,郭玉紅今年就用上了新品種。

“單產提高20公斤左右,品質也很好。”郭玉紅說,新品種集早熟、高產、抗虫、優質、適宜機採等性狀於一體,配合精准科學的水肥管理,在高產的同時品質也很好。由於棉花品質好,她還可以順利領到棉花質量補貼,每畝地可再增加近400元收入。

新疆棉花種植區域廣闊,環境復雜多樣,培育符合新疆氣候資源特點的優質棉花品種,對產業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今年,新疆持續推進棉花品種創新,科研單位與種子企業密切合作,積極開展聯合育種攻關,構建協同高效的“育繁推”一體化育種體系。國家棉花生物育種產業科技創新聯盟在烏魯木齊揭牌,在全國范圍內整合育種創新資源,開展精准育種,縮短研發周期。

全國棉花育種資源向新疆匯聚,顯著提高了新疆棉花育種創新的能力。目前,新疆棉花主栽品種以本地自育品種為主導,佔90%以上。新疆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棉花制種基地,棉花種子加工水平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好的品種離不開好的栽培技術。”湯義武介紹,為了讓先進適用技術更快直抵生產一線,今年,自治區農業農村部門成立了25個技術服務組,深入25個棉花主產縣,蹲點包片一對一開展棉花田管技術服務,先后組織召開多個技術推進現場會,確保棉花田管技術措施落實到位,棉花產量、品質同步提升。

目前,早密矮膜栽培、高效節水、精量播種、水肥精准調控等先進植棉技術的成功推廣,使棉花在新疆干旱荒漠區表現出顯著的豐產性和高品質,形成了顯著的生產技術優勢。新疆棉花單產高於美國、印度等棉花生產大國,棉花平均長度達到29毫米,形成了能夠和國際競爭的全球優質棉產能,進一步滿足紡織業對高品質棉花的新需求。

加工成本降低 產業活力增加

新疆並不缺少高品質棉花,但由於下游紡織企業需求沒有很好傳導至上游生產加工環節,棉花品質一致性存在短板,限制了產業發展。

“棉花長度的一致性,是紡紗企業控制成本的關鍵。”新疆宇華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趙秀梅說,使用質量一致性好的棉花,每噸棉紗可節約300公斤棉花原料。

“精准化的生產加工可以提高品質一致性。”昌吉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棉花種植戶付衛東說,今年,他與加工企業簽訂種植合同,採用“一廠一品”模式進行棉花種植加工,達到品質要求的棉花企業會加價收購,每畝地收入能增加150元。

“一廠一品”就是以一個軋花廠為核心,覆蓋周邊3萬至5萬畝種植區,實現棉花的單品、單種、單收、單軋,通過精准訂單加工,避免不同品種棉花混合軋花,解決棉花品質一致性不足的問題。

“‘一廠一品’加工的皮棉,期貨升水比普通棉花高出近一倍。”新疆豐匯棉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呂殿虎說,精准對接加工實現了種植戶、加工企業、下游紡織企業多方獲益。

目前,“一廠一品”模式已經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蘇地區等地推廣。各地共建設高品質棉花生產基地50多個,面積300多萬畝,推動新疆棉花“由量向質”轉型升級。

優質的原料是產業發展的基石,以此為基礎,新疆對紡織服裝產業也做出全局規劃,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新疆紡織原料實現了棉花、粘膠纖維和聚酯纖維三足鼎立,為新疆棉花與石油兩大資源耦合發展奠定了基礎,也為新疆加快紡織服裝產業聚集高地建設和出口加工基地建設創造了條件。”自治區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梁勇說。

目前,新疆純棉紗產量已佔全國三分之一,聚酯纖維制造實現歷史性突破。優質原材料吸引紡織服裝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高速增長。數據顯示,2014年至2022年,新疆紡織服裝產業固定資產投資累計2859億元,年均同比增長20%。

紡織服裝產業鏈在一筆筆投資中加快延伸。2022年全疆棉花及紡織品服裝全產業鏈產值超2000億元,棉花就地轉化率33%。今年前9月,新疆紗產量172.6萬噸、同比增長14.8%﹔布產量9.26億米、同比增長41.2%﹔化纖產量61.9萬噸、同比增長18.8%。今年,新疆新增紗錠預計220萬錠以上。(劉毅)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