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油田:注入二氧化碳 採出更多石油

白色儲罐裡輸出的二氧化碳,經過撬裝設備增壓后,通過注氣井注入三四千米深的油藏。11月17日下午,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瑪湖油區瑪湖1井區正在實施注氣作業,用二氧化碳來驅動原油開採。
這裡有6口注氣井和12口採油井,組成五點法注採井網,注採井距280米,注入油藏的二氧化碳與原油相溶,形成混相驅,使原油膨脹,降低原油黏度和界面張力,推動更多原油流向採油井,從而提高原油採收率。
“以前,都是在原油生產遞減的老區開展二氧化碳驅動原油開採試驗,今年首次直接在產能井上開展試驗。”瑪湖勘探開發項目部工程師秦明說。
實施注氣作業的片區為強敏感性油藏,此前曾採用“水平井+體積壓裂”方式開採,但由於水敏性影響,採油效果很不理想,今年優選出瑪湖1井區開展先導試驗,同時開展的還有克83井區高飽和程度油藏氣驅試驗、夏77井區頂部重力氣驅試驗,目前都全面開始注氣。
瑪湖1井區為世界最大敏感性致密礫岩油藏,油藏孔隙度低,原油儲存在肉眼看不到的岩石孔隙中。“這樣特征的油藏,注水后反而封堵了孔隙,堵塞了原油採出通道,因此被稱為強水敏區。”秦明解釋道。
二氧化碳與原油相溶形成混相驅,克服了水敏性影響,因此瑪湖勘探開發項目部決定開展新井注二氧化碳驅動原油開採試驗。根據設計方案,新井注入二氧化碳3個月后,大約在明年2月投產,預計原油採收率能提高20%以上。
在對新井開展二氧化碳驅動原油開採試驗的同時,瑪湖油田今年還首次在前置壓裂環節注入二氧化碳。“瑪2井區五區南有10余口井,在前置壓裂環節注入了二氧化碳,日注二氧化碳四五百噸。”瑪湖勘探開發項目部工程師楊剛說。
老區的二氧化碳驅動原油開採試驗進一步升級。記者從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了解到,為達到100%固碳效果,新疆油田採油二廠八區530井區經過多年探索后今年建成試驗站。“試驗站投運后,讓二氧化碳得到循環利用。”採油二廠天然氣處理站站長王彬說。
注入油藏的二氧化碳大約70%能在地下永久埋存,還有30%伴隨著原油流出井口,為防止二氧化碳從井口外溢,試驗站在井口安裝了回收裝置,將回收的二氧化碳提純后重新注入油藏。
新疆油田自2015年起開展二氧化碳驅動原油開採先導試驗,截至2022年已累計實施1300口井次二氧化碳注氣,累計注入二氧化碳40多萬噸,增油超13萬噸。
隨著先導試驗的深入推進,新疆油田對二氧化碳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捕集的碳源也從克拉瑪依市的煉化廠擴展到環准噶爾盆地周邊的多家化工企業,為新疆碳減排騰出更廣闊空間。(於江艷 司路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