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新疆頻道

走進“載瞻載止——新疆考古百年”特展:時空之旅 致敬百年

2023年11月21日14:53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11月18日,“載瞻載止——新疆考古百年”特展在新疆美術館開展。這是一次致敬新疆百年考古成就,帶領觀者感受中華文明綿遠厚重的文化之旅。

進入展廳一側,立有巨幅黑白照片牆,引人注目。照片裡,幾代考古工作者或風餐露宿在考古現場,或俯身埋頭於研究記錄,或凝神著手修復文物……幾十幅珍貴的瞬間記錄著他們的辛苦、敬業和執著,向人們展示“工作著是美麗的”。

展覽分“心傷暗夜盡劫灰”“藍縷篳路啟朝華”“規模漸具開閎闊”“前行砥礪致高遠”4個部分,180余件出土文物和珍貴檔案,圖片、視頻、裝置、實景再現、大紀事年表等多種視覺呈現,展示新疆考古工作的發展歷程和重要考古發現,引領觀者與歷史進行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注目中國現代考古百年歷史中的那些新疆印記。

新疆考古是在艱難背景下蹣跚起步的。19世紀末,西方和日本的探險家紛至沓來,以科學考察的名義挖掘古代遺跡,劫掠大批珍貴文物。展廳用圖片展示了部分流散海外的文物、文書和割痕累累的壁畫,它們是新疆考古一段抹之不去的傷心史。痛心於古物流散,1927年,黃文弼先生隨中瑞西北科學考察團赴新疆開展考古工作,為新疆考古奠定了基礎。展櫃裡風塵滿面的簡陋相機、指南針、泛黃豎排的筆記等老物件,向人們默默訴說著那一代考古人篳路藍縷的開端。

新中國成立以后,新疆考古迎來了光明。吐魯番地區的持續考古獲得了大量區域歷史文化的豐富資料,展現了中原文化的深刻影響和多元文化交光互影的瑰麗,逐漸成為國際學術界普遍關注的話題。新疆考古工作的視角悄然發生轉變,對歷史的認識逐步豐滿起來。展廳裡對阿斯塔那墓地出土的木俑、哈拉和卓墓地出土的鎮墓獸等部分代表性文物都有精彩展陳。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考古工作的陸續展開,新疆地區古代文明的脈絡逐漸清晰,中華文明新疆篇章的內容日益豐富。天山南北的彩陶之路,展現了先秦時期新疆地區與河西、中原的血脈聯系。大漠深處、火焰山下的錦繡華服和粲然古墨,彰顯了古代先民們對中華文化的深厚認同。展廳裡,朴拙古雅的彩陶、墨色如新的文書、絢麗多彩的織毯等文物都在彰顯中華民族兼容並包、博採眾長的寬廣胸襟。

新時代,新疆考古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吉木乃通天洞舊石器遺址的發現,使涉及早期人類遷移的關鍵性問題研究有了重大進展。“兩漢魏晉軍政建置體系考古”“唐代軍政建置體系考古”等“考古中國”項目的系統開展,揭示了歷代中央政權對新疆的有效治理,展示了中華文明的統一性。展廳裡的文物、巨幅圖片對此都有展示。

這次特展的文物展陳稍顯特別,部分展櫃與雙眼平視或略高,可以對文物有一種全新角度的觀賞和解讀。之所以要將這次展覽放在美術館舉辦,特展聯合策展人、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陳凌說:“是想讓人們像看藝術品一樣看文物,讓人們體會文物之美。”

一代代新疆考古人懷著熱忱,跨越三山兩盆,奔走草原荒漠,守護文化遺產,闡揚中華文脈,在中國現代考古學百年畫卷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對此,特展以短視頻紀錄片、珍貴歷史照片等形式向觀者展現了不同時期考古人的風採。

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李文瑛說,從最初僅有少數考古學者從事新疆考古工作,到今天的“五湖四海”援疆考古工作格局﹔從新疆本地考古力量闕如,到今天文物考古研究所、博物館、克孜爾研究院、吐魯番學研究院等疆內文博機構業務互補、不斷成長﹔從對文物信息單一碎片化的解讀,到科學系統化闡釋研究,“新疆考古既是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考古學不斷建構的縮影,也是中華文化邁向自信自強的有力見証。”(高芳)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