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新疆頻道

八千裡路跨越 二十七載情牽——北京扎根新疆和田援建紀實

2023年10月23日11:50 | 來源:新華社
小字號

天安門以西8000余裡,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新疆和田,處處都講述著北京援建的故事,一講就是27年。

1996年以來,北京把援建和田作為分內之事、應盡之責,綿綿用力,久久為功。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堅持首善標准,累計向和田地區和兵團十四師投入援疆資金192.4億元,選派干部人才3574名,實施各類援疆項目1630個。

如今,和田的產業基礎愈加厚實,穩崗就業有序推進﹔教育、醫療水平持續提升,民生基礎有效夯實﹔百姓文化生活不斷豐富,京和兩地交往交流交融進一步加強。

八千裡山川河田,隔不斷京和情深。兩座城的“牽挂”,在昆侖山腳下這片土地綿延不息。

真功實效:“扎下根”的產業帶動就業增收

在地處和田的京和紡織科技有限公司,一台台縫紉機牽引著線頭在布匹上穿梭,做出一件件工裝服。和田土生土長的“95后”奴爾尼沙汗,已是這家北京援疆企業的服裝車間主任,月收入8000多元。

圖為10月16日拍攝的京和紡織科技有限公司服裝車間。新華社記者 趙旭 攝

7年前,這家公司在一片荒地中拔地而起,如今已建成西北地區首個全產業鏈的產業用紡織品生產基地,累計帶動和田地區5000多人就業。奴爾尼沙汗清晰記得,建廠之初,停在院子的私家車隻有兩三輛,現在已有上百輛。

產業興則發展快。北京依托人才、技術、市場等優勢,結合和田實際,在疆內外搭建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和招商工作站,開展招商推介活動。截至目前,招商引資落地企業262家,投資額206億元。

金秋時節,記者走進和田縣稻香村,金燦燦的稻谷與一連片“阿以旺”特色民居相掩映。這個村子原叫“阿亞格墩”,意為“最后一個土堆”,一度生態惡化導致“沙進人退”。2021年,在北京援疆資金支持下,村民迎來期盼已久的人居環境提升、灌溉系統改造,得以“人進沙退”。為銘記北京援疆真情,全體村民表決通過,將村名改為“稻香村”。

如今,結合千年水稻種植文化,這裡成了民俗特色旅游村。35歲的阿米娜辭去鎮上服裝店的工作,在家裡經營起餐飲業。鄰居帕提米不僅辦起民宿,還在家裡開設刺繡工作坊,取名“如意刺繡坊”。她說,這個名字代表“生活如意”。

建設種羊現代化繁育基地、推動北京國有企業落地和田……在北京援疆助力下,和田產業發展煥發新活力。近十年來,北京共實施產業援疆項目296個,投入資金46.15億元,解決就業8.8萬人次。

隨著腰包鼓起來,這裡的群眾生活更有盼頭了,“如意家庭”也越來越多。

真幫實扶:“帶不走”的隊伍提升民生獲得

臨近中午,趕來和田縣人民醫院新院區看病的患者和家屬仍絡繹不絕。

“現在看病方便很多。”和田市民佐日古麗感嘆,以前往往要驅車40多分鐘到地區醫院看病,“現在用不了10分鐘就到,有北京的醫生,心裡也踏實。”

今年5月,北京佑安醫院超聲科醫生張嫄把診室“搬到”北京援建的和田縣人民醫院新院區。診室內,本地醫生古海爾尼沙站在張嫄旁邊,學習如何判斷胎盤成熟度。

10月17日,在和田縣人民醫院新院區,北京援疆醫生張嫄(左一)帶著和田當地醫生為一名孕婦做檢查。新華社記者 趙旭 攝

一個專家援疆,就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近十年來,574名援疆醫生與1083名受援地醫生結對“師徒”,大大提升了當地醫療水准。

和田縣人民醫院黨總支書記黎萍說,2012年起,在一批批北京援疆醫生接力下,醫院臨床科室已從原先的10個,發展為26個,2020年還組建了重症醫學科。醫院門診量提升3倍多。

一茬接著一茬干,醫療援疆不斷開花結果。昆玉市人民醫院傳出“第一聲嬰兒啼哭”、和田地區婦幼保健院建起“兒童早期發展中心”……近十年來,北京累計投資23.5億元,還新建改擴建17所醫院,改造33所鄉鎮衛生院。

16日下午,記者來到北京援建的和田市北京海澱小學,校園裡書聲琅琅。

三年級語文課上,來自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第二小學的援疆教師武靜,領著學生閱讀《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教室一進門的書架上,擺滿關於航天史、經典文學、急救知識等課外讀本。

“老師不僅教課本知識,還告訴我們多讀課外書。”學生麥爾則耶徑直跑到書架前,取出一本《格林童話》,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說:“我現在還學會了自己編寫童話……我寫了《玫瑰花開店》《一個小姑娘》。”

北京援疆教師為孩子們開設了音樂、書法、繪畫課程,學校專門配備寬敞明亮的藝術教室,還建了5G全息投影教室,把遠在各地的專家“請到現場”,讓孩子們“身臨其境”聽講座。

這所小學是北京教育援疆的縮影。近十年來,北京幫助和田新建改擴建218所幼兒園、中小學、職校,新增學位20余萬個﹔培訓幼兒園、中小學教師1.6萬人次﹔援建昆玉市職業技術學院等。

諸多民生領域,彰顯北京擔當:實現農村飲水安全全覆蓋,受益人口達到50萬人﹔支持25萬余套安居房和游牧民定居房建設……

真情實意:“潤人心”的交融凝聚民族團結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今年3月,由北京、新疆聯合出品的舞劇《五星出東方》在和田首演。劇情落幕,觀眾紛紛找演員要簽名、拍合影。

3月19日,在新疆和田,《五星出東方》表演結束后觀眾與演員合影。新華社記者 趙旭 攝

《五星出東方》的線索——國寶級文物“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代織錦護臂,正是在和田出土。“我在博物館見過這個護臂,在家門口看到這場劇很親切。透過劇情,感受到了民族團結一家親。”和田觀眾谷義萌說。

感悟文化,繞不開博物館。走進由北京援建的和田地區博物館,和田歷史文化展、尼雅遺址專題展,帶觀眾領略和田作為“玉石之路”和“絲綢之路”重鎮的歷史積澱。

和田地區博物館館長張化杰說,一座博物館,濃縮一座城。“這裡為市民和游客帶來沉浸式歷史文化體驗,對於文化潤疆、文旅融合具有重要價值。”

北京發揮全國文化中心優勢,持續推進文化潤疆建設。近十年來,累計投入資金28.86億元,實施263個項目,推動當地文化陣地“強起來”,文化活動“火起來”,干部群眾精神面貌為之一新。同時,北京力推兩地交往交流交融,持續舉辦“我在北京有個家”青少年助學幫扶、“熱愛祖國走進北京”夏令營等多種活動,增進民心交融,建強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7月30日去了北京,看了天安門、天壇、圓明園、國家博物館,北京可真大呀!”今年暑期的京和融情活動,給和田縣罕艾日克鎮的五年級學生艾克達留下深刻印象,她都記在日記裡:“將來我一定會努力學習,考上北京的大學。”

一批批援疆干部人才俯下身、扎下根,用擔當書寫“京和情深”。今年剛到和田的援疆干部劉曉,來了就和當地干部群眾打成一片,辦實事、解難題。“百姓日子越來越好,眼裡就多了希望和信心,心裡就多了對民族團結的認同。我們要傾盡全力,讓他們更有盼頭。”

在京和紡織工作多年的和田員工古麗蘇木汗感慨:“沒有北京援建者,就沒有今天的好日子。看到他們特別親,我們就像一家人一樣!”

“以文潤心、交流交融,讓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不斷提升中華文明的影響力、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巫新華說。

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揮部黨委書記李志遂表示,北京將繼續堅持首善標准,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務實推進以就業為導向的產業援疆,加大教育援疆工作力度,創新拓展智力援疆,深入實施文化潤疆,切實改善民生,為和田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不斷貢獻北京力量。(王明浩 烏夢達 趙旭)

(責編:李龍、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