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新疆頻道

新疆全面構建高質量防災減災體系

2023年10月13日13:23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近年來,新疆不斷探索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新途徑、新機制,巧用“加減乘除”破解防災減災救災“難題”,建立多元化“防減救”格局,大力提升受災群眾保障水平,全力打好防災減災救災“主動仗”,為全區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筑起堅實堤壩。

災害風險普查 服務生產生活

“以醫療機構為例,在這張圖上,大家可以看到全區2412個醫療機構空間位置及基本信息,就連實有床位數也一目了然……”10月8日,在自治區自然災害防治工作匯報會上,工作人員魏雅馨正在展示第一次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成果應用系統。

從構建應急指揮“一張圖”,各地自然災害風險隱患分布情況“胸有成竹”,到地質災害風險普查成果應用於地質災害巡查排查,再到利用低溫災害普查成果構建棉花苗期霜凍氣象災害指數等級,貫穿其中的,是新疆第一次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成果應用“接地氣”的不懈努力。

“以前種瓜膽戰心驚,生怕來個霜凍或大風。現在好了,再也不用看老天爺的‘臉色’了。”喀什地區巴楚縣瓊庫爾恰克鄉阿克托格拉克村留香瓜種植大戶阿爾孜古麗·吐爾遜告訴記者,有了天氣服務專報,心裡很踏實。

果農的自信,源自自治區氣象局近年來建立的氣象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成果應用體系。隨著氣象災害綜合風險電子圖集系統投入運行,預測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據介紹,該體系中,利用雷電災害風險評估技術,可對企業雷電災害風險及安全隱患進行排查評估﹔將霜凍危險性指標應用於“數字棉花氣象服務網”建設中,進行棉花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服務﹔利用冰雹災害風險普查成果,在冰雹雲生成源地和主要移動路徑上科學部署人影作業點、增設防雹網,為科學抵御冰雹災害下好“先手棋”。

多方協同發力 能力不斷提升

近年來,新疆應急管理廳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匯聚各方力量,防抗救一體化工作合力明顯增強。

數據顯示,與之前5年同期相比,新疆發生自然災害受災人次、因災死亡和失蹤人口、直接經濟損失分別下降73.54%、81.08%和64.78%。數字變化的背后,是新疆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的不斷提升,是一系列政策舉措“組合拳”協同聯動形成的乘數效應。

推動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提升,科技支撐和創新驅動不能缺席。

圍繞自然災害防治和減災等方面的科技需求,自治區科技廳推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集成應用,開展災害事故防治關鍵技術研究,提高災害監測預警能力,為自治區自然災害防治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此外,自治區地震局編制完成1︰25萬地震構造圖和29個縣市1︰5萬斷層分布圖,為提升地震災害防治能力奠定數據基礎。

自治區水利廳對4項重點水利樞紐工程建設和16座中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對479個中小河流、內陸河、重點山洪溝治理。目前,阿爾塔什、大石門、薩爾托海水利樞紐工程已建成投用,項目區7.6萬余人防洪安全得到保障。

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實施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修復工程,開展額爾齊斯河流域和阿克蘇河山水工程項目,累計部署歷史遺留廢棄工礦土地整治項目57個,治理恢復土地約16.75平方千米,區域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有效改善。

新疆森林草原火災管理處處長許斌告訴記者,目前全區森林草原消防航空工作不斷推進,已布防5架航空護林直升機和11架無人機,還有43架隸屬民營企業的通用航空直升機隨時待命。可以說,已基本實現新疆航空護林全覆蓋,形成空中“兩小時救援圈”。

建設預警系統 降低災害損失

“我們不斷推進監測預警體系建設,提升預警預報精細化水平,可以說‘蹄疾步穩’。”自治區應急管理廳風險監測和綜合減災處處長丁剛表示,面對自然災害,依靠大數據分析,准確研判災害發生的趨勢、范圍和可能性,及時預警,就能有效避免突發災害帶來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據介紹,新疆先后印發《關於建立健全自然災害綜合監測預警制度的意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震預警管理辦法》,全力推進氣象、水旱、地質等災害監測網點建設,建設雨水情監測站1326個、基本水文站視頻監控122處,初步構建區、地、縣、水庫四位一體的視頻會商調度系統。建設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點1293個,在地質災害易發山區建設自動氣象站點25個,建設平原區固定土壤墒情站87處。

此外,實施全國農作物病虫疫情監測新疆分中心田間監測點建設項目,在15個縣(市)建設農作物病虫害田間監測點51個,有效提升農作物病虫害監測預警能力。持續加大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新疆分項建設力度,完成1398個地震觀測台站、1個省級預警中心建設,已具備數據匯聚、處理和地震速報、烈度速報等功能。

目前,新疆正在積極建設區、地、縣三級自然災害綜合監測預警平台,構建空、天、地一體化全域覆蓋的災害事故監測網格,提升多災種和災害鏈綜合監測、風險早期識別和預報預警能力。構建涉災部門、專家團隊等多方參與的會商平台,制定研究自然災害綜合預警工作管理辦法,並同步推進國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和國家應急廣播體系建設,提升預警信息發布的覆蓋面、精准度和時效性。

自治區減災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提前謀劃部署,全面推動高質量防災減災體系建設,以更完善的防災減災體系、更強的防災減災能力、更精干的應急救援隊伍,全面筑牢防災減災救災防線,最大限度降低災害損失,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楊舒涵)

(責編:李龍、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