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新農民成鄉村振興生力軍

“這是自然晾晒的辣椒,朋友們放心下單。”9月19日,新疆焉耆回族自治縣五號渠鄉下五號渠村村民蘇星雨正在家裡通過網絡直播銷售農產品。“從8月中旬到現在賣了5噸多辣椒,銷售額已突破30萬元。”她說,網絡直播銷售的都是村民們種的辣椒。
“焉耆辣椒個大皮薄肉厚,但是銷售渠道單一,賣不出好價錢。”大學畢業后,蘇星雨毅然回到家鄉做起電商,在短視頻平台直播助農帶貨,目前粉絲達到13萬人。
在天山南北的廣袤大地上,一批又一批新時代新農民帶著新技術、新知識、新理念,改變著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在田間地頭、線上線下創造著屬於新農人的幸福,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新農民是這樣的——他們放下坎土曼,卸下噴洒壺,利用人工智能輕鬆自如管理著廣袤農田,享受著科技帶來的紅利。
眼下,正值棉花脫葉階段,在新和縣塔木托格拉克鄉塔木托格拉克村的高標准農田種植基地,當地知名“飛手”阿卜杜薩拉木·伊斯馬伊力正在遙控農業植保無人機噴施棉花脫葉劑。
“無人機作業省時省工,1小時可以噴洒150畝棉花地,頂10個人干1天。原先每畝地噴施棉花脫葉劑需要10元,現在隻要4元。”阿卜杜薩拉木說。
阿卜杜薩拉木從2020年開始從事無人機打藥。從剛開始一個人發展到現在的4人團隊,他們用科技讓棉農從中受益。
新農民是這樣的——他們肯學習、不服輸,利用高科技、新知識實現轉型,奮斗在鄉村振興的最前沿。
今年52歲的阿曼·吾斯曼是精河縣托裡鎮永集湖村的村民。看到自家的優質枸杞賣不出好價格,2019年他開始在網絡上直播銷售枸杞。他說:“年輕人都在直播賣貨,我也行。”現如今,阿曼的直播間觀看量從最初的幾十人到現在的上萬人,每月銷售枸杞1噸左右,收入達3萬元。
哈密市伊州區南湖鄉紅山村是哈密瓜的核心產區之一。村民趙宏遠在鄉政府的支持下,帶著紅山村的瓜農從挖排鹼溝、修田間道路開始,到選種、試種、擴大面積,提升哈密瓜身價。今年7月,趙宏遠創辦的合作社種植的4000畝哈密瓜,以平均每畝5000元的價格被全國各地瓜商訂購一空,40名社員跟著他都掙到了錢。“看到大家掙錢,我也開心,很有成就感。”趙宏遠說。
新農民是這樣的——他們有學識、有擔當,返回家鄉,扎根生養的土地,深耕農業。
2016年,巴裡坤哈薩克自治縣三塘湖鎮28歲的閆小兵放棄穩定的工作回鄉創業,牽頭成立了小兵種植專業合作社。
合作社成員從最初的5戶發展到現在的30戶。閆小兵採用傳統施肥法種出的苦豆蜜瓜含糖量高、綠色無污染,上市后就得到消費者認可。他通過電商平台、網絡訂單的方式,將合作社2000多噸苦豆蜜瓜銷往全國各地。今年6月,閆小兵申請注冊的“苦豆蜜瓜”獲得中國綠色食品A級產品、入選中國優質農產品榜單。
眼下,閆小兵正在積極策劃制定巴裡坤哈密瓜的種植標准化辦法,讓更多的農戶通過規范種植提高哈密瓜的品質。
吉木薩爾縣泉子街鎮太平村關富雲返鄉創業建立新疆唯一一個蝴蝶養殖園﹔於田縣達裡雅布依鄉大學生庫爾班罕·買提肉孜返鄉發展旅游業致富……
鄉村振興的舞台精彩無限,新農民的故事激動人心。新時代的新農民帶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匯成鄉村振興的磅礡力量,在廣袤大地繪就色彩繽紛的動人畫卷。(杜建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