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新疆頻道

新疆:賦能鄉村振興 建設和美家園

2023年09月23日10:17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金秋時節,大地流金。新疆巴裡坤哈薩克自治縣石人子鄉傳來好消息:春小麥單產紀錄達841.6公斤,創全國新高﹔和田縣,如畫田園風光與荒涼大漠奇景相融的稻香村,鄉親們靜待金色稻田開出致富“花”﹔伽師縣,庫爾班·吾甫爾在第八屆伽師新梅展銷會被評選為“伽師新梅王”。今年,他賣新梅掙了30萬元,打算去廣州開拓新市場……

近年來,新疆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持續推動農業強區建設,奮力建設宜居宜業、富裕和美的新農村。

如今,田疇沃野一派欣欣向榮,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畫卷在天山南北次第展開。

農業高質高效

位於阿克蘇市的阿克蘇浙疆果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疆果業”)生產車間內,一片繁忙景象:一條條先進的生產線正在運轉,站在核桃剝殼機旁的員工仔細挑選著核桃仁,一旁的師傅忙著打包和搬運。

浙疆果業是一家致力於核桃標准化生產的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通過組建核桃研究院,建立博士工作站等,開發出核桃仁、核桃油、黑金糕等5個系列51款產品,把核桃“吃干榨淨”。

“公司引進了最先進的自動化、智能化核桃精深加工生產線等設備,日分揀能力100噸、烘烤能力80噸、日產脫衣核桃仁6噸、核桃油2噸。”浙疆果業總經理趙文革介紹,目前,公司與中國農業科學院、江南大學、新疆大學等15所科研院校開展合作,專注研發生產,研發出核桃肽產品,預計明年上市。

作為特色林果種植大區,阿克蘇林果種植面積達450萬畝,僅2022年果品總產259.64萬噸、林果業產值達182.05億元。

產業興旺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建設農業產業集群是建設農業強區的重要抓手。

近年來,新疆積極爭取中央財政支持,先后開展薄皮核桃、庫爾勒香梨、葡萄、伊犁馬、棉花、褐牛6個農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目前,這6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全產業鏈產值均突破百億元,形成了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重點產業鏈。

2022年,中央財政支持新疆褐牛產業集群的獎補資金為1億元,這筆資金給新疆福潤德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發展添了一把火。

“公司的新疆褐牛肉及副產品精深加工基地建設項目享受了500萬元中央財政獎補資金。借助該項目,我們新建了智能化儲存庫,實現了肉制品進出冷庫全程智能化,同時還對熟食加工進行了提檔升級,豐富了熟食品類。”該公司副總裁葉亨利說。

鄉村宜居宜業

沙漠邊也能種水稻?到和田縣罕艾日克鎮稻香村的人都會發出這樣的疑問。

位於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的稻香村在喀拉喀什河滋養下,水稻種植的傳統沿襲至今。這裡產的水稻粒小飽滿且帶紅絲,備受消費者青睞。因為水稻,稻香村也發展成為集“吃、住、游、樂、娛”為一體的民俗村特色村。萬畝水稻田、四通八達的村道、獨具特色的農家小院,讓稻香村成為人居環境示范村、鄉村振興示范村。

“以前這裡不是土路就是沙包,村道兩邊、村民家中柴草亂堆、棚圈亂搭。現在不一樣了,村裡有了民宿、繡坊、烤肉店、樂器店,來旅游的人越來越多。”稻香村村民肉孜買買提·奴爾買買提說。他家門口懸挂著“和田人家”招牌,庭院裡葡萄架下停放著滿載核桃的皮卡車,老兩口正忙著收拾剛摘下來的核桃。

稻香村黨支部書記趙小鋒告訴記者,稻香村按照“統一運營、分類經營、品牌為主、農戶參與、收益共享”的合作運營模式,村民生產生活居住條件得到改善,“農業+旅游”發展模式成效初顯。如今,來稻香村旅游的人多了,村民收入結構更多元了,旅游業帶動了千人就業。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

近年來,新疆以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為目標,持續深化人居環境整治行動,促進農村增“顏值”、提“氣質”、升“品質”。2022年,新疆推進1000個村庄綠化美化建設,新建農村衛生廁所6.1萬座,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覆蓋的行政村比例超過90%。

今年,吉木薩爾縣泉子街鎮入選2023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名單。“泉子街鎮圍繞‘七彩山南’,大力發展全域旅游,融合泉子街山花文化、大地景觀打造了百花谷、曹家山萬畝旱田等景點,‘春賞花、夏避暑、秋賞色、冬玩雪’的旅游名片越來越亮。”吉木薩爾縣泉子街鎮黨委書記馬生岩說。

農民富裕富足

9月的新疆,豐收的景象喜悅動人。

在疏勒縣“疏樂”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溫室大棚內,布哈力齊·斯迪克正忙著給西瓜系繩套,“我們的西瓜,一個能賣100塊錢。”布哈力齊繼續著手裡的活,自豪地說。

布哈力齊是疏勒縣塔孜洪鄉農民,2021年畢業於塔裡木大學。“這兩年,家鄉設施農業發展很快,我的專業也是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就想著回來找工作。”2022年,布哈力齊來到“疏樂”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成為了一名技術員,不僅學會了先進的西瓜、甜瓜種植技術,還了解了現代農業運作方式。“今年底,我將承包一座大棚,從育苗、種植到管理,都由我一個人完成。”她說,在示范園,通過公司考核並能獨立承包大棚的有12人。

新疆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不斷延伸產業鏈,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讓更多的農牧民走出家門,成為產業工人。

走進和田縣新疆昆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香菇烘干車間,阿卜力孜·拜克爾正在檢查烘干好的香菇,時不時為員工講解烘干要領。

阿卜力孜是和田縣拉依喀鄉達奎村村民,在昆侖生物工作兩年半,現在已是車間管理員。“烘干可是關鍵環節,別看是用機器烘干,也得會調整機器的溫度濕度。”掌握技能的阿卜力孜談起香菇,頭頭是道。

昆侖生物於2019年落戶和田縣,目前已建成香菇種植基地5個,1500座大棚,形成集原材料收購、核桃樹疏密后的廢棄木材木屑加工、菌包制作、香菇種植、香菇醬、多糖萃取、有機肥加工、休閑採摘、冷鏈物流等為一體的三產融合閉合性全產業鏈,帶動就業4000余人。

如今,天山南北各族農牧民“口袋”鼓了,腦袋“富”了,喜慶豐收的他們,又在盤算新的耕耘。( 拍熱扎提·阿不都)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