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新疆頻道

同心援疆成果豐——新時代對口援疆工作綜述

2023年09月21日10:44 | 來源:新華社
小字號

黨的十八大以來,尤其是2014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19個援疆省市及中央各有關單位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長期援疆,對口援疆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新疆迎來經濟發展速度最快、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最大、民生受益最多的時期。

似海深情,凝聚民心民意﹔如山厚望,激發奮進動力。全方位支援讓新疆大地日新月異,讓天山南北發展更有速度、民生更有溫度、幸福更有厚度。

對口援疆 助力巨變

新疆,安定和諧、繁榮發展、開放自信,援疆已經成為推動發展的工程、民族團結的工程、凝聚人心的工程。

住上安居房、走上柏油路、喝上自來水、享受免費上學……援疆支持讓這些“紅利”成為天山南北各族居民的“標配”。一項項惠民之舉、一批批民生項目,極大改善了新疆各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援疆綜合效益不斷提高,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各援疆省市念“民之所憂”,行“民之所盼”,聚焦新疆各族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精准發力,10年累計安排援疆資金近1700億元(含兵團),並將援疆資金總量的80%用於縣及縣以下基層、80%用於民生。

“是上海援疆醫生給了兒子第二次生命。”喀什地區澤普縣的阿麗通古麗·賽買爾說,兒子患有罕見心臟疾病,受醫療條件所限,一家人幾近絕望,所幸上海援疆醫生為其制定診療方案。如今,她的兒子和正常的孩子並無兩樣。

對口援疆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持續發力,10年累計投入資金775.4億元,推進一批惠民工程建設。受益於大規模投入,南北疆鄉村的醫療、教育、社會保障水平實現跨越式提高,1100萬各族群眾住房條件改善,200多萬勞動力穩定就業,新建和改擴建學校2100余所,基層公共服務水平大幅提升。

隨著對口援疆走深走實,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和田、喀什,各族群眾常常挂在嘴邊的是北上廣深。一段段公路、一座座機場、一條條鐵軌,匯聚了萬裡之外的一批批游客。

喀什古城裡,從事旅拍工作的麥吾蘭·圖拉克,走街串巷短短半個小時,就聽到了四種不同的方言——川渝口音的視頻博主在百年老茶館直播,講上海話的情侶在攤位前詢價,操著東北口音的夫妻倆哄著小孩拍照,講廣東話的老人在和家人視頻聊天。

從自然風光到特色文化,豐富多樣的旅游資源帶動產業發展。“旅游援疆正將當地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麥吾蘭·圖拉克說,這也拉近了新疆和其他省份的距離。

山海情深 雙向奔赴

在對口援疆的大力支持下,新疆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對內對外開放能力不斷提升,為深度融入和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奠定了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經濟高質量發展駛入快車道,地區生產總值由8360多億元增長到1.7萬億元,年均增長6.6%﹔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初步形成了以農業為基礎,石化、電力、紡織等工業為主導,服務業佔重要地位的現代產業體系。

廣袤的新疆大地,擁有獨特的資源稟賦、區位優勢。援疆干部因地制宜,把“輸血”與“造血”、“硬件”與“軟件”、“支援”與“互利”相結合,形成了全面推進的嶄新局面。

10年來,各援疆省市累計投入資金400億元打造平台載體,優化營商環境,開展招商引資,累計落地投資超過3萬億元,佔全區招商引資到位資金的65.9%,成為吸引區外企業投資的主要力量。

塔克拉瑪干沙漠西緣的綠洲伽師縣,一顆顆色澤鮮亮的新梅挂滿枝頭……通過航空運輸兩天內就能送到全國各地消費者手中,這是當地果農從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林果種得好是基礎,運得出、賣得好才是硬道理。2021年,在廣東援疆的支持下,伽師縣建成粵伽新梅產業園,園區配套冷藏保鮮區、加工生產區、交易服務區等,打造現代化農業產業園區。自此,一個圍繞新梅產業上下游的企業鏈條開始集聚。京東、百果園、德匯好物、廣東中荔等18家知名企業落戶,帶動伽師新梅產業發展壯大。

山海遙望同月明。10年來,援受雙方協同配合,實現援疆模式由單向支援向雙向合作轉變:

——391億元援疆資金支持新疆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引進一批大企業大集團,一批新疆知名企業在援疆省市支持下發展壯大,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援受雙方持續推進能源領域合作,加大疆電外送力度,一批光伏發電、風電和儲能項目陸續建成,不斷鞏固國家戰略能源基地重要地位﹔

——浙江省“十城百店”、黑龍江省“兩疆(江)臻品”等一批市場援疆模式有效帶動了新疆農特產品銷售,豐富了支援省市的“菜籃子”“果盤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做好對口支援工作,加強新疆與內地產業合作、人員往來,鼓勵和引導新疆群眾到內地就業,鼓勵和支持內地人口到新疆創業、居住。”10年來,援受兩地人員往來日漸密切。新疆少數民族群眾有序到援疆省市企業務工累計達17.5萬人次。

無血緣有親情、有距離無隔閡,各種形式的交往跨越數千公裡,促進了邊疆地區與祖國各地互動交流。2022年,帕米爾高原護邊員阿布都加帕爾·猛德因幫助湖北游客脫困、亮出黨徽拒絕報酬走紅網絡,被網民稱為“黨徽大叔”。今年3月,他受邀跨越4000多公裡與受助游客重逢,也受到了武漢市民的熱情歡迎。

一個個具體而生動的感人故事勾勒出對口援疆國家行動的巨幅畫卷,使其成為天山南北巨大深刻變革的重要推動力量,幫助各行各業實現華麗轉身的同時也在當地留下交往交流交融的佳話。

久久為功 共創未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與援疆省市各族干部群眾在互相走動、互相學習中共同成長。

為了留下帶不走的隊伍,各援疆省市常態化開展幫帶提升工程,團隊帶團隊、專家帶骨干、師傅帶徒弟……援疆干部言傳身教、傾囊相授,實現受援地人才發展觀念轉變、工作能力提升。神經醫學科醫生薛志強在援疆專家的幫助下,從不能獨立開展神經介入檢查,到能夠主刀顱內顱外手術,用一年半的時間成為吐魯番市神經介入“第一人”。

時刻把受援地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是援疆干部們的共同特質。一批援疆干部離疆后仍不斷採取牽線搭橋等各種方式,致力於邊疆建設。“不論未來相距多遠,我仍會盡力提供幫助。”第十批援疆干部、湖南省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工作隊原隊長莫龍說,看著一批批幫帶培養的醫療人才不斷成長起來,讓他倍感欣慰。

對口援疆是國家戰略。援疆干部人才身肩時代之責、滿懷感恩之心、踐行報國之志,用實際行動回答了“援疆為什麼?援疆做什麼?援疆留什麼?”的時代之問。

“來到邊疆,才深刻意識到做好新疆工作事關祖國統一和邊疆鞏固,事關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事關國家長治久安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深圳市援疆前方指揮部指揮長謝海生說。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10年來,5批次共2.1萬名干部人才,9萬余名教育、科技、醫療等緊缺急需柔性人才接續援疆,用不凡業績譜寫了報效祖國、建設邊疆的人生樂章。

“以前做夢都沒想到會來新疆,現在一做夢就是新疆。”河北援疆干部周愛武說,回顧10年援疆路,這裡是他的第二故鄉,也將是他永遠的牽挂。

新時代對口援疆在天山南北留下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深刻烙印,譜寫了民族團結、交融奮進的動人篇章。新疆大地,接續援疆的步履不歇,各支援疆力量堅持久久為功、綿綿用力,將民族團結的“同心圓”越畫越大,形成同心共圓中國夢的強大合力。(新華社烏魯木齊9月15日電 記者 曹志恆 關俏俏 尚升)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