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新疆頻道

新疆鹽鹼土壤改良從“洗鹽”向“吃鹽”轉變

2023年09月20日13:05 | 來源:新疆日報
小字號

“鹽鹼土壤改良正在向生物化手段和鹽生植物資源化綜合利用方向轉變。”在18日舉辦的2023年絲綢之路經濟帶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國際論壇平行論壇——綠色農業與糧食安全論壇上,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田長彥說。

田長彥及其團隊長期研究鹽鹼地耐鹽植物與農業發展課題。在論壇上,田長彥介紹了耐鹽植物的“吃鹽”原理以及對土壤改良的效果。他說,傳統鹽鹼土壤改良,是用大水“洗鹽”。隨著耕地面積擴大和人口增長,新疆對水資源的利用方式發生了改變。耐鹽植物可以“吃掉”土壤中的一定鹽分,待耐鹽植物把鹽分“吃掉”后,再將其移走,土壤中的鹽分含量就會有所降低。

耐鹽植物可以緩解土壤鹽鹼度,但是如何將這些植物循環再利用,是田長彥及其團隊下一步重點研究的方向。論壇上,他提出了挖掘鹽生植物價值的思路。

新疆是畜牧業大區,牲畜本身就需要攝入一定鹽分,通過將鹽生植物加工成飼料,不但可以解決鹽生植物再利用的問題,還能提高畜牧養殖水平,從而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的局面。

在論壇上,圍繞鹽鹼土壤改良問題,與會專家學者展開熱烈討論。

中國科學院中亞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阿拉木圖分中心哈方主任加列姆詹·薩帕羅夫特別提到了與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在耐鹽鹼植物方面的科研合作,表示通過兩國科學技術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當地逐步探索出土壤改良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副所長王飛和副研究員張體彬分別分享了土鹽—水鹽雙分離技術、干旱灌區鹽鹼地水鹽管理等內容。

匈牙利科學院土壤研究所教授蒂博爾·托特和山西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徐明崗長期監測土壤墒情。他們表示,對於農業來說,鹽鹼化會導致土壤退化,影響農業生產。通過研究其演變過程,找到土壤的變化數據和規律,有助於為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和糧食安全提供技術手段和科學支撐。(鄭卓)

(責編:陳新輝、楊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