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緬懷、致敬萬桐書先生:萬桐書把自己獻給了木卡姆

9月16日,來自國內院校、科研院所和文藝院團的11位專家學者,在新疆藝術學院深情回顧和追憶了萬桐書先生為中國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的保護傳承作出的杰出貢獻,研究探討了木卡姆藝術的豐富內涵。
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教授蕭梅認為,萬桐書在整理木卡姆藝術時採用的鋼絲錄音與記譜實踐,對今后十二木卡姆的記錄與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她說,萬桐書對十二木卡姆的記錄與研究工作,不僅在我國民族音樂發展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音像檔案、民族音樂學等多個學科的發展中也具有歷史意義。
“萬桐書先生作為我國著名的音樂學家,可親可敬的學者,他把一生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十二木卡姆的發掘、整理和研究當中,為其傳承乃至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央音樂學院副校長肖學俊說,如果新中國成立初期沒有黨和政府的重視,沒有以萬桐書先生為代表的一批人的努力,中國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很難發展到今天的局面,也一定難以順利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我父母一生隻做一件事,那就是克服一切困難,完成黨交給的任務,完成瀕臨滅絕的‘十二木卡姆’的挖掘、整理、搶救工作。”當日,萬桐書之女萬靜滿懷深情地回憶了與父親相處的點滴日常,她從一開始對父親的不理解,到主動接過父親的接力棒投身木卡姆事業,讓人們了解到萬桐書既是治學嚴謹、一生清廉的學者,也是家風嚴格、待人真誠的父親。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所長李宏鋒認為,不僅要對萬桐書先生的學術成就、學術思想和中國新疆維吾爾木卡姆音樂研究做全面系統的梳理和深入解讀,還要充分重視萬先生遺留下來的豐富手稿與錄音資料,包括他珍貴的全套十二木卡姆記譜手稿,多種載體的檔案資料,以及諸多未發表的論著文稿、學術筆記、工作日志和具有極高學術價值的藏書等。
“萬桐書先生這一名字與木卡姆已緊密相連,自帶著妻兒奔赴新疆的那一刻起,萬桐書先生就把自己獻給了木卡姆,獻給了新疆音樂,更把人生寫在了新疆大地上。”現任中央民族歌舞團國家二級演奏員阿地力·阿不力孜認為,萬桐書先生不僅是“搶救維吾爾木卡姆藝術第一人”,也是民族團結的典型代表。
“萬桐書先生為人謙虛、態度和藹、說話輕聲細語,咬字清晰、語速較慢,沒有任何藝術大家的架子。”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馬成翔回顧了自己藝術成長的道路以及萬桐書先生對自己的影響,他說要在先生無私奉獻的精神指引下,在其孜孜不倦、實事求是、埋頭苦干的作風影響下,把木卡姆藝術代代傳承下去。
新疆藝術學院音樂學院副院長雷嘉彥認為,對十二木卡姆的保護,不僅僅是對非物質形態文化原封不動的保存,更重要的是通過傳承教育,使其能夠持續流傳和發展。未來,新疆藝術學院還將延續萬桐書先生的木卡姆情懷,立足木卡姆藝術發展的實際,推動其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為木卡姆藝術系統性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萬桐書先生對中國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的最大貢獻,首先是經過搶救性錄音、記譜,完整保留了十二木卡姆的音樂結構。”新疆藝術劇院木卡姆藝術團黨委副書記、團長地力下提·帕爾哈提說,未來,一方面要做好木卡姆藝術保護傳承,一方面要推動木卡姆藝術的發展創新,多方位、寬視角、深層次謳歌偉大的時代,為后人留下一筆立得住、留得下、傳得開的寶貴精神財富。(賈春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